<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的版图犹如一只长统靴,横在在地中海并踢起一块石头,这靴子尖前面的石头就是著名的西西里岛,而与靴子尖针锋相对的石头尖就是海港小城莫西纳。西西里这个岛面积两万五千平方公里,大约是台湾的三分之二大小,近五百万人口不到台湾的四分之一。九十年代我读过关于美国黑手党的小说《教父》,就对西西里岛有了印象,后来又在网上看过前后三集的《教父》电影,更引发了我对这个地中海大岛的兴趣。今夏有缘船游地中海,终于亲脚踏上了西西里的土地。作为匆匆过客,我无暇深入不毛去拜谒黑手党大佬,仅仅是多半天的走马看花,在位于西西里岛西北一隅的海港小城莫西纳用双脚丈量了一圈。小城的四大景点逐一拿下、悉收囊中。且按照俺们参观的顺序,莫西纳大教堂、圣母圣殿、君王圣殿和莫西纳博物馆,依次记述如下以鬺读者。</p> <p class="ql-block"> 从莫西纳港口的地图上不难看出,这儿绝对是个天然良港。周围被陆地围了大半圈,任凭海上风浪起,港口内依然不为所动、水平如镜。</p> <p class="ql-block">港口里大小不同的船只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 这个雕塑是“港口的小圣母像”,就在墨西拿港的海堤尽头,是港口的重要标志性雕塑之一。她<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方海域就是莫西纳港的入口处。</span>雕塑建造于 1934 年。 在雕塑所在的堡垒(Forte di San Salvatore)基座上,有一段题字,类似于咱们说的“菩萨保佑你们”的意思。这是为了纪念城民与教会与圣母之间信仰的联系。 这尊圣母像象征 宗教守护:作为港口及整个城市的守护圣母,为来往船只、水手、市民提供精神庇护。 它也是一个视觉标志,从海上或港口入口处极易看到,提醒人们墨西拿是一个海洋城市,人与海、信仰与生活交织。此外,雕像也是墨西拿在 20 世纪早期的一种城市象征与身份表达,表达对宗教传统的尊重以及城市居民对港口、圣母庇佑感情的诉求。</p> <p class="ql-block">放大了看看,好像她还提溜着点心匣子?</p> <p class="ql-block">莫西纳港口容量很大,除了在内停泊的无数中小船舶,还可以同时停靠好几艘大游轮。上图是俺们乘坐的“天空号”,下图是另一艘游轮“史诗号”,两艘游轮同属挪威人游轮公司。</p> <p class="ql-block">在君王圣殿的山上可以看到停泊在港口里的两艘挪威人公司的游轮,天空号和史诗号。</p> <p class="ql-block"> 莫西纳大教堂离港口很近,不到一里地,它几乎就是港口的中心。大教堂始建于 1197 年,由西西里国王 诺曼王朝的鲁杰罗二世主导建设。1783 年地震中受损,后修复。1908 年墨西拿大地震几乎将其彻底毁坏,后来重建。二战时期又因盟军轰炸严重损坏,战后再次修复。如今看到的大教堂外观,仍保留中世纪诺曼风格的基础,但带有多次修复和重建的痕迹。墨西拿大教堂是 12 世纪的诺曼建筑遗产,却因为灾难频繁,成为“在废墟上不断重生的教堂”,象征着城市的韧性。以下图片都是大教堂内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从圣母山圣殿向下看莫西纳大教堂就是酱婶的。</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大教堂的天花板,可谓雕梁画栋!</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大厅两侧都是人物雕塑,妄自揣测可能是历代神父一类的人物吧。</p> <p class="ql-block"> 莫西纳大教堂的钟楼</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钟楼建于1930年至1933年,由来自巴勒莫的建筑师设计,F. Valenti重复了原始钟楼的诺曼图案,该钟楼高90米,在1783年的地震中受损,其最高成就于1564年由Cala-mecca设计。这座未修复的建筑于1858年1月倒塌。新项目倾向于在主要后殿旁边再建造兩座塔,由市政建筑师G. Fiore在1861年至1863年间以哥特式風格建造,在1908年地震后被拆除,因為它們被認為是原始工廠的超重。因此,建筑师瓦伦蒂根据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雕刻和绘画中发现的文件,设计了新的钟楼,方形底座高60米。早在1930年,Angelo Paino大主教就表示希望为大教堂提供一个不朽的天文钟。选择权落在了一位著名的大师身上:西奥多·翁格勒。时钟由一个中央机制组成,该机制移动象限的索引,并控制声音效果和自动机的运动。在正面的东侧,它代表了纯粹的天文概念,在顶部是月球的地球仪,一半是黑色,一半是金色,标志着月相;往下是描绘太阳系的天文馆象限,在较低的寄存器是万年历。</p> <p class="ql-block">莫西纳大教堂前的海神喷泉。</p> <p class="ql-block">好像意大利人对这个海神情有独钟,后来在罗马的很多地方都看到过这个海神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座就是莫西纳大教堂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发达国家里也有到处乱扔垃圾的人?好不容易让我逮到一回!</p> <p class="ql-block">除了港口边上的莫西纳大教堂,莫西纳城后面的两个小山丘上还分别有两座著名的圣殿,一公一母,隔山相望。</p> <p class="ql-block">圣母山圣殿</p><p class="ql-block">高丘一隅倚苍穹,</p><p class="ql-block">古殿危峦对碧空。</p><p class="ql-block">圣母光临留胜迹,</p><p class="ql-block">群民祈祷起西风。</p><p class="ql-block">晨钟远送海峡静,</p><p class="ql-block">暮色长连港市红。</p><p class="ql-block">倚望青波情不尽,</p><p class="ql-block">人间守护在帆中。</p> <p class="ql-block">大概是圣母圣殿里的圣母娘娘对俺们异域他乡远道而来的大老头子不感兴趣,故当俺们莅临指导之际,她大门紧锁,将俺们全然拒之门外。</p> <p class="ql-block"> 蒙塔尔托圣母的神殿</p><p class="ql-block"> 迷人而神奇的事件是神社历史的特点,是墨西拿人民对玛丽安教派的特殊感情的象征。如果说,在1282年,白夫人出现在卡佩里纳山上,确保了安茹围困期间援引的支持,在西西里Ve-spers时,在大教堂广场钟楼的第三阶段召回的白鸟的飞行,指向修士隐士尼古拉斯的教堂的周边,该教堂将要建造,已经献给了圣。 阿托的玛丽。在仔细修复后,仍然可以看到预期的拜占庭工艺的桌子,根据传统,它来自东方,于1300年登基,还有16世纪元老院委托安德烈·卡拉梅卡的大理石麦当娜·德拉·维多利亚,以纪念莱潘托的胜利,1930年在立面上方移动,许多奇迹和动人情节,其中一些在教堂的五幅中央画作(1636年)中叙述,来源讲述了。霍特维尔的康斯坦斯为1295年奉献的教堂的原始核心奠定了基石。 1389年,直到1866年革命法造成的没收,在相邻的修道院里分配了西多会修女。 正是由于他们的慷慨,正如建筑内的牌匾所证明的那样,教堂仍然令人愉快的作品,如400年至500年间的木制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Pietro Juvara美丽的十七世纪的银色曼塔,麦当娜与儿童和圣的雕塑雕像。 本尼迪克特,归因于蒙塔尼尼,被放在外面。1783年的地震导致菲洛卡莫的壁画丢失,1808年被莱切里奥·苏巴的壁画所取代,这些壁画在1908年的地震中被毁。</p> <p class="ql-block">从圣母山望君王圣殿。</p> <p class="ql-block"> 墨西拿的基督君王圣殿位于西西里墨西拿市中心西侧的山丘上,俯瞰港口和墨西拿海峡。该圣殿是宗教圣殿 + 战争纪念碑的复合体。始建于 1937 年,竣工于 1939 年(墨索里尼时期),由建筑师 朱塞佩·卢西安尼(Giuseppe Luciani) 设计。 新古典主义与巴洛克风格融合:外观为雄伟的圆形教堂,带有巨大的 圆顶(Cupola),圆顶在墨西拿市区几乎任何位置都可见,是城市地标之一。立面庄严简洁,石质结构,强调纪念性和肃穆感。圣殿设有高耸的钟楼,内部安装了重量约 13 吨的大钟,是意大利第二大钟,仅次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大钟。钟声浑厚,常在战争纪念日或宗教节庆时响起。内部空间宽阔肃穆,中央为圆形主殿,配有装饰性马赛克和宗教壁画。高坛供奉着 基督君王像,象征基督作为万民之王。圣殿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 战争纪念堂(Sacrario Militare),用于纪念在一战、二战中牺牲的 约 3 万名西西里士兵。地下室(Cripta)陈列有遇难者名单和象征性墓穴,氛围庄严肃穆。其位置面向港口,象征基督守护出征与归来的士兵,以及保佑海峡安全。圣殿所在山丘是墨西拿的制高点之一,站在广场或露台上可以 俯瞰整个港口、城市街区和墨西拿海峡,天气晴朗时甚至可以远望意大利本土卡拉布里亚海岸。据说傍晚时分尤为适合登顶,夕阳照耀下的海峡与圆顶,极具震撼力。可惜我们等不到晚上就要开船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凭栏望海,对面意大利本土触手可及,直线距离仅三公里之遥。</p> <p class="ql-block">基督君王圣殿</p><p class="ql-block">圆顶巍峨压碧霄,</p><p class="ql-block">钟声沉送过渔潮。</p><p class="ql-block">万名将士名犹在,</p><p class="ql-block">一座丰碑意更高。</p><p class="ql-block">战骨长眠祈圣护,</p><p class="ql-block">海门环拱看城骄。</p><p class="ql-block">夕阳落照哀荣处,</p><p class="ql-block">浩气仍凭海峡邀。</p> <p class="ql-block">位于圣母圣殿和君王圣殿之间的这个喷泉池也很有名,详见以下说明文的译文。</p> <p class="ql-block">法尔科涅里喷泉</p><p class="ql-block">1842年,由墨西拿的建筑师Carlo Falconieri设计,作为短暂的装饰品,在墨西拿参议院为信圣母成立一百周年的豪华庆祝活动之际,它受到高度赞赏,以至于第二年它被变成了一座大理石纪念碑,竖立在奥塔戈纳广场(今天的菲利波·朱瓦拉)。</p><p class="ql-block">在地震中,喷泉被拆除,并存放在墨西拿国家博物馆的广场上很长时间。 直到1957年,才决定将其归还给公民身份,恢复并重新安装在实际位置。</p><p class="ql-block">大型混合线性盆地,支撑在带台阶的八角形平台上,弯曲的两侧是半月,头部浮雕为新古典主义风格。 在四个外部石头支架上放置着梦幻般的铸铁雕像,上面有鱼的身体和狮子的头、人、贪婪和海豚。</p><p class="ql-block">这些雕塑是在巴勒莫的Fonderia Oretta制作的,在最初的设计中没有预见,直到1846年才被添加。 在盆地的中心,在装饰着花边的十字形底座上,设置了一个垂直元素的复合序列(柱子由资本和穿孔栏杆)与大小向上缩小的椭圆形盆地交替排列。 作为冠冕,它被放置在螺旋形中,以开花茎和棕榈为高潮。</p><p class="ql-block">例如,喷泉的总体布局与蒙托尔索利的猎户座源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另一方面,石碑的装饰似乎受到Andrea Calamech丢失的讲坛烛台的启发,其副本现在可以在墨西拿大教堂内看到。</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建筑是莫西纳的市政厅。老百姓随便进,这点和中国的市县政府大楼迥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这个门楼子勉强算是莫西纳博物馆大门入口的标志物之一吧,因为它矗立在入口后的主要通道上。门楼是西西里岛上其他地方的古迹,被移到博物馆来做保护和展示。</p> <p class="ql-block"> 梅西纳地区博物馆 "玛丽亚·阿卡希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西纳地区博物馆于2017年6月在一座大型新建筑中落成开幕,献给玛丽亚·阿卡希纳——西西里艺术史研究的关键人物,并于1949年至1963年担任该机构主任。博物馆坐落于十六世纪希腊巴西利安修道院圣萨尔瓦多德格雷奇的废墟遗址上,该修道院在1908年的地震中被毁。教堂及其地下墓室的遗迹至今仍可见,并被纳入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博物馆占地17,118平方米,共三层(其中两层为展览空间),并包括经过建筑美化的户外区域。馆内大量藏品主要来自1908年地震前的城市,展现了梅西纳历史上因其天然良港(地中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的战略优势而产生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展览采用连贯的布局,将特定时期最杰出的作品,无论其类型,统一整合在一个空间内。这种方法源于梅西纳馆藏兼收并蓄的特点,这些藏品包括来自佩洛里塔诺市立博物馆的作品,以及从1908年地震中倒塌的宗教和民用建筑废墟中抢救出的大量遗产。该博物馆因收藏有梅西纳的安东内罗和卡拉瓦乔的杰作而享誉全球,其展品讲述了梅西纳从公元前四千年史前定居点到十九世纪的艺术与文化历史。</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1806年在历史学家卡梅洛·拉法里纳的推动下,作为市立博物馆成立。最初馆址位于罗韦雷街82号,公证人档案馆下方;后迁至容纳皇家大学的耶稣会初级学院旧址;再迁至圣阿尔贝托的旧谷仓。</p><p class="ql-block">1890年随着宗教秩序被压制,馆藏日益丰富,博物馆迁至卡佩里纳山上的前本笃会圣格雷戈里奥修道院。</p><p class="ql-block">1908年地震后,在巴勒莫的纪念碑、博物馆和挖掘项目负责人安东尼诺·萨利纳斯的迅速行动和不懈努力下,大量抢救出的艺术珍品被转移至圣萨尔瓦多空地。1911年起:保留了原始结构的19世纪霍夫丝绸厂开始收藏首批馆藏作品,成为博物馆建筑群的一部分。1914年,国家博物馆在恩里科·毛切里的领导下于此正式成立,并对藏品进行整理,博物馆最终于1922年重新向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弗朗切斯科·瓦伦蒂(1916年)的新馆舍计划以及阿尔曼多·狄龙提出的修复蒙特迪皮埃塔作为永久馆址的设想均未能实现,藏品被转移至圣普拉西多·卡洛内罗修道院保管。战后岁月:藏品被迁回其历史环境。玛丽亚·阿卡希纳负责对博物馆在战时轰炸中造成的损毁进行重组。经过多年努力和重重挑战,她于1954年以现代博物馆学设计重新开放了博物馆,并一直致力于推动建设新馆以永久安置藏品。</p><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29日博物馆正式以玛丽亚·阿卡希纳的名字重新命名。总而言之,这段文字追溯了梅西纳地区博物馆馆藏漫长而曲折的历史:从19世纪创立,历经1908年地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多次搬迁,最终于2017年入驻新建的专用馆舍,并恰如其分地以其一位最尽职的馆长之名命名。</p> <p class="ql-block">多半天走完了莫西纳的四个景点后腿酸脚乏,在街边酒馆喝杯啤酒🍻,和邻桌一对美国夫妇聊天,得知他俩是从美国德州来的小学教师,男的还是个副校长。</p> <p class="ql-block">我恭维他俩说,男生看起来也就三十岁,女生大概二十岁。那女孩乐得花枝乱颤。男生很实诚,说他刚满四十岁,女生说她都四十一了。</p> <p class="ql-block">他们两口子就是史诗号那条游轮上的游客。我们后来在其他的停靠港口又碰到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游轮离开莫西纳港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