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 称:墨影流年WYB</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53313960</p><p class="ql-block"> 文 字:默影流年WYB图</p><p class="ql-block"> 图 片:自拍+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七月的新疆,草绿马肥。汽车像脱缰的野马,沿着208国道疾驰。这条路与伊犁河紧紧依偎,时远时近,远时相隔数公里,近时仅距几十米。宽阔的伊犁河河床随车轮向前,一同向东延伸。</p> <p class="ql-block"> 坐在中巴旅游车上向外眺望,右侧是绵延数百公里的伊犁河:茂密的树林与草地交织成一条绿色长廊;潺潺流淌的河水,似一条泛着银光的玉带;河岸的草地像长长的绿毯,一尘不染,让人不忍踏足。公路左侧,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山峰,宛如静卧的哈萨克族长者,神态安详地迎接着远方来客;山脚下,白色毡房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草原上,远远望去,马群、羊群正缓缓蠕动,像是撒在绿毯上的碎珍珠……</p> <p class="ql-block"> 天山、伊犁河谷、草原、毡房、骏马,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画卷。此时,我忽然想起“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霄”的佳句,恰与眼前景致相映。</p> <p class="ql-block"> 哈萨克族司机兼导游叶力加斯,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讲起“那拉提”的由来:这是蒙古语“有太阳”的意思。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一支蒙古军队从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彼时正值春日,山中却风雪弥漫,饥饿与寒冷让士兵们疲乏不堪。谁知翻过山岭后,眼前竟出现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世界。就在这时,云开日出,官兵们齐声高呼“那拉提!那拉提!”,这个带着“阳光”寓意的地名,便从此刻进了这片草原的记忆里。他还笑着补充:“刚才看到的只是草原外围,真正的那拉提,要比这美上好几倍。”原来竟是渐入佳境,我在心里悄悄期待起来。</p> <p class="ql-block"> 四个小时的车程不觉漫长——满眼绿意像解乏的良药,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精神十足。随着大草原越来越近,大家的兴奋劲儿也越来越足。下午三点,车子驶入新源县境内,抵达巩乃斯那拉提大草原,车门刚打开,大家便一股脑儿涌出车外……</p> <p class="ql-block"> 这里地势大面积倾斜,山泉密布,溪流纵横。缘山脚的冲沟深切,河道交错,森林茂密;莽原缓缓起伏,松塔沿沟擎立,毡房点点散落,畜群如云移动。八月的草原,各种野花开遍山岗,红、黄、蓝、紫交织成一片,将草原点缀得绚丽多姿。这般庞大又鲜活的美景,恰似走进一座4D天然影院,让人目不暇接、欣喜若狂。大家或拥抱、或跳跃,或高呼、或歌唱,茫茫草原成了最好的宣泄地——一路的辛苦、工作的疲劳与烦恼,此刻全都荡然无存。经雪山、森林、草原过滤的空气,格外清新润肺,我深深吸了一大口,胸腔里满是舒心与顺畅……头微微发晕?哦,是醉氧了!</p> <p class="ql-block"> 夕阳的余晖洒在草原上,也洒在牧民的脸上。吃了一天青草的马群、羊群,迈着懒散的步子踏上归途。坐在返程的汽车上,我慢慢梳理着此行的感悟:那拉提的美,美得令人惊叹——是“有太阳”的草原特有的温暖,是雪山森林与野花共生的壮阔;美得让人不忍离去——是醉氧时的昏沉里仍能记得的花香,是牧民脸上与夕阳相融的柔和;更美得叫人想再来一次——想再听一次“那拉提”的传说,再踩一次这染着阳光的绿毯,再把这份鲜活的温暖,好好装进行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