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两题

舞阳书生

下乡 <p class="ql-block"><b>  五十多年前,告别父母下乡,父母上班没送我。当我扛起破木箱离开家时,只有奶奶一个人抹泪将我送至大门口。我没说话,也无话可说,默默地掏出手帕为奶拭去眼泪,拉住她的手,强忍住涌上心头的一阵酸楚,故作轻松地冲她挤出个微笑,摆了摆手,头也不回地走向胡同,而后,顺着肮脏的街道走向一高中下乡知青出发集结地。 </b></p><p class="ql-block"><b> 一高中后面的大操场几十辆“解放”牌卡车早已整齐地排在那里,按照老师事先通知的乘车编号,我找到了第18号车,“要发”!车号还他娘的怪吉祥!车上面已站有十来个人,一看都不认识,便把破木箱扔上去后麻利地翻上车箱,懒洋洋地靠在驾驶楼后面。   </b></p><p class="ql-block"><b> 大操场上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一片嘈杂和混乱。老师们忙着挨车找自己心仪的学生,反复嘱咐和叮咛,不舍地在尽最后的责任,吾等入不了老师的法眼,难以得到最后的关怀,心情更加孤寂。 </b></p><p class="ql-block"><b> 不少学生家长前来相送,尤其是女同学家长居多,从他们的表情上不难看出:爸们满脸忧愁,妈们含泪担忧,因为他们知道等待孩子们的将是贫困、饥饿和漫长的等待!而我们,还意识不到这将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时刻,不少人还沉醉在脱离父母和老师管教后的自由与轻松,有些初中还末毕业就急于报名下乡且如愿的学生们在车辆周围嘻戏打闹,快活无比。可我咋也提不起兴致,默不作声,因为我知道下乡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任何好事都不会在任何时候无缘无故地降临到平民家庭! </b></p><p class="ql-block"><b> 送行仪式简单而明了,学校领导做了简短讲话,大意是热烈祝贺我们即将走向广阔天地,在那里将大有作为!在老师们的导掌引领下,台下应和起些稀稀拉拉的掌声,我没兴趣鼓掌,只是木然地注视着前方,在心里虔诚祈祷:但愿我去的地方能有饭吃!   </b></p><p class="ql-block"><b> 该出发了。卡车依次驶出学校西门,我最后一次回头望着古朴美丽的校园,心里有种说不出的不舍和酸楚!多好的省重点名校啊,怎么尽培养出上山下乡的知青呢? </b></p><p class="ql-block"><b> 卡车驶向了市体育场,这里是全市知青下乡的集结地。偌大的体育场早已是人山人海,足有近百辆卡车聚集在那儿,几千名知青即将在这里挥泪告别自已的父母和熟悉的城市,奔赴那茫然不知的贫瘠的乡野。送行的亲人们聚集在每辆车周围,仰着头,紧盯着车上子女的脸,反复叮咛,心情复杂,面含悲戚,那真是一幅让人不忍直视的断肠送行画卷!   </b></p><p class="ql-block"><b> 高音喇叭在反复播放高亢激昂的“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代歌曲,努力营造着出征时豪壮和热烈的氛围,市里在这儿举行隆重的送行仪式。市里的头头又念经一番,大意又是热烈欢送知识青年奔赴广阔天地,在那里肯定会大有作为!无人对他们的废话感兴趣,有人啐出一口道:“妈那X,放狗屁!说恁美,你们的妮、娃都开后门安排当兵、工作,咋不下乡?”   </b></p><p class="ql-block"><b> 鞭炮、锣鼓、口号声骤起:这次是真得要走了!卡车依次从主席台前驶过,几个胖头胖脑、身着黑蓝中山装的领导站成一排,挥手为下乡新知青送行,其实他们心里在为这座城市能一次抛去这么多的“包袱”而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惬意! </b></p><p class="ql-block"><b> 送行的家长和车上的知青相互拼命挥手,不少家长追随着行驶的车辆,大声呼唤着学生的乳名,眼里泛出泪花..... </b></p><p class="ql-block"><b> 卡车在城里繁华街道穿过后便从不同的方向出了城,驶向各自的目的地。城市逐渐在眼帘消失,车上的人陷入沉默,再无言语和嬉闹。车辆驶入旷野,一片早春荒凉,男生们开始抽烟叹气,女生有人低声抽泣,似乎都已意识到艰难和苦难的日子已经开始。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我们真正走向了社会,学会了对社会、对命运的思索,真正开始长大......</b></p> 雪夜看电影 <p class="ql-block"><b>  冬夜,雪花在空中肆意飞舞,落地无声,阡陌小道上一群男女知青吹着口哨,哼着小曲,说笑打闹着,把雪踩得吱吱响,结伴去二十多里外的界中大队看露天电影。 </b></p><p class="ql-block"><b> 大伙已经几个月没瞧过电影了。晚饭时还未下雪,饭场上知青们相约前往。成双成对的热望参加,暗恋热谈的更是积极,这一来一往四十多里,黑灯瞎火的以黑遮脸,拉拉手,靠靠肩,说说悄悄话,岂不是个浪漫的夜晚!没恋爱的更是显得亢奋,男女同去同往,多接触,狠摩擦才能擦出火花!这 一约不打紧,竟有十几个电影迷愿意结伴同往。农村饭晚,吃饭时已天黑,吃罢饭,已近七点,窗外开始飘雪,有人宿舍门外高喊:“下雪了,还去不去?”室内人齐应:“下雪更爽,走起!”一声吆喝几声应,男的不用收拾,女的嗽口换衣搽抹完毕,十几个男女知青们说着笑着唱着就出发了,知青队看家犬阿黑从伙房门口窜过来,也加入到看电影的队伍中。 </b></p><p class="ql-block"><b> 雪花越来越稠密,远处的村庄隐在白雪之中,大地白茫茫一片,不用打手电,四周清晰可见,雪花飘到脸上,凉丝丝,清爽爽的。男女知青们说着笑着往前赶,说笑活跃的,大都是还没处朋友的,想用语言在异性面前来显摆展示一下自己的能耐,以搏芳心;那些肩膀似挨非挨、手似有意无意相碰的,都是互有好感,试摸接触的;大方地手挽手,肩靠肩,呢喃窃语的,才是真正的男女恋人。 </b></p><p class="ql-block"><b> 外号叫“猴子”的男知青最活跃,十几个人就数他声调高、笑得响,还不时地往队花姬红和娜娜身边凑,别看这家伙尖嘴猴腮瘦得象麻杆,可脑袋灵光好用,满肚子心眼瞎话故事,一路上,就数他声高,段子多,荤素搭配,讲得有神有味,这会儿,他专拣些鬼呀、神呀的神侃,吓得女知青们直喊“讨厌”,往男知青身边靠。“猴子”很得意自己的表现,殊不知异性往往十分讨厌过分显摆的男人,觉得不稳重、不靠谱,靠不住,姬红和娜娜也只不过是与他凑乐增趣而已,并无其他想法。 </b></p><p class="ql-block"><b> 路边闪过几个新坟丘时,坟地柏树上传来不知什么厉鸟的尖叫,在夜空中远鸣,大概是“猴子”觉得来了故事背景,顺势便讲起女鬼白衣长发,利牙长舌,如何勾引书生,更换画皮,化烟钻地……讲得生动起劲,绘声绘色,动作兼怪声,集编导演于一身,尽情发挥,吓得姬红、娜娜和女知青们尖叫,撵着他捶胸夯背,直喊“讨厌!” “猴子”美得绕圈跑,可大伙心里有些惊悚悚的,不由地加快了脚步。路上经过两个村子,道上空寂无人,村头老槐树枯枝在风中抖抖索索,庄户柴门里传来几声无力的犬吠,几户人家的窗户里若隐若现地闪出黄豆状的昏黄桔光。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知青们冒雪不知不觉中已走了一多半,再走三四里,过了前面的水渠,越过一条公路,就能看到界中街了。 </b></p><p class="ql-block"><b> 来到水渠的小桥上,男女知青们抹去桥上栏杆落雪,坐下休息。飞舞的雪花落在桥下清清的渠水中,翻滚而去,从各个分闸处流向田地,滋润着冬日绿油油的麦苗,给辛勤的农人带来丰收的希冀…… </b></p><p class="ql-block"><b> 下了公路,就是界中大队的地界,老远便能看到界中街了。界中街以出产界中醋而远近闻名,醋厂有口古井,有几百年的历史,一条老街南北贯穿,放映场就在醋厂门口的大街上,两根粗竹杆挑起银幕,竹杆上栓有音箱。知青们到时,电影刚开演,演的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银幕正面已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再往上凑,要么就距离太远,根本看不清字幕,要么就是太偏,看银幕上的人物脸和身子都是扁的。“猴子”看到银幕后面的人不是太多,提议大伙坐银幕后面,虽是反面,也算正位,只不过银幕上打出的字幕都是反的,根本念不成,好在知青们大都在城里看过此片,里面的朗颂词和歌曲如《在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南泥湾》等等都会唱,在这儿享受的是放映场上的氛围,并不在乎其他。男知青脱下鞋子当座,女知青掏出手绢铺在地上,“猴子”悄悄跑到路旁,寻觅到几块砖头,让给姬红和娜娜坐。心细的知青拿出备好的油布伞,给女友撑起,俩人相依相偎,喃喃细语,更显雪中情。《东方红》雄壮的乐曲响起,千人大合唱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一下子就抓牢了观众,知青们都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中,手打着节拍,津津有味地跟着小声哼唱 ,阿黑静卧在“猴子”旁边,眼盯着银幕,并不时得意地狂吠几声。 </b></p><p class="ql-block"><b> 雪下大了,飘花飘进放映机射出的光柱中,在银幕上形成许多雪花点,可人们心在剧情,并不在乎这些,更无观众中途退场。男知青们趁倒片的机会,跑到路边僻静黑处小便,场上放映开始,匆忙了事,赶紧回到放映场接着欣赏。 </b></p><p class="ql-block"><b> 严庄雄壮的《国际歌》声响彻全场,影片已至尾声,观众们看得热血沸腾,激动无比,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激情火红的年代…… </b></p><p class="ql-block"><b> 灯光大亮,电影放映结束,人们意犹未尽地搬起板凳离场回家,一路上继续议论着影片剧情,热赞歌舞精美绝伦,兴趣盎然。观众散尽,放映场上也收拾齐毕,随着发电机关机,街上又是一片黑暗。 </b></p><p class="ql-block"><b> 男女知青们踏上二十多里的返队路程,大伙刚瞧完电影,心情激动,很是兴奋,没看过此片的,更是赞不绝口:史无前例,气势恢弘!余音绕梁,仨月不知肉香啊!看过的,说重温仍让人激动无比,大家都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中,“猴子”憋粗腔模仿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还真有些歌唱家李光曦的味道;小玲银玲般的声音甜美:“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 娜娜唱起郭兰英的《南泥湾》引得大家一阵喝彩声,归途成了行进中的音乐会。 </b></p><p class="ql-block"><b> 不知不觉中,雪下得更大了,知青们的头上、肩上都已变白,身后的脚印也很快就被飞雪覆盖,视线变得模糊不清,眼前一片白,脚下变得泥泞滑溜,走起来歪歪扭扭,姬红和娜娜走路象扭秧歌,纤细的腰肢如风摆杨柳,看得旁边的“猴子”直了眼。姬红踩到牛车辙印上,脚下一滑,哎呀一声,身子将倾,“猴子”急手一扶,惯性使俩人同时倒在雪地上,“猴子”先着地,姬红歪他怀中,“猴子”怜香惜玉,手一时舍不得松开,姬红嗔怪地捶向他胳膊,推开“猴子”,俩人被大伙扶起,知青们一阵哄笑,说“猴子”是雪地救美女,趁机揩把油,“猴子”一脸委曲,举手发誓:“天地良心,冤枉好人哩!”其实,他心里在幸福地回味着姬红脸上雪花膏的清香和俩人身体接触时的美妙感觉…… </b></p><p class="ql-block"><b> 雪夜归途,归心似箭。大地茫茫一片白,村庄只能看出个轮廓,道路和田野已难分辨,麦苗在厚厚的雪中沉睡,聚集着生长的力量,麦盖三双被,枕着馍馍睡!瑞雪兆丰年,来年肯定是个庄稼人企盼的丰收年哪! </b></p><p class="ql-block"><b> 不知困倦的阿黑在雪地里撒欢,打着响鼻,摇着尾巴,在大伙前后跑来跑去。四十多里狂奔下来,知青们都有些疲惫,脚步也慢了下来,“猴子”望着深邃的夜空,庄严地唱起:“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众知青随声附合:“……迷路里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指路明……”大家唱着唱着,声调明显地低了下来,不由地想起了遥远的家乡,想起了父母兄弟,勾起了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 </b></p><p class="ql-block"><b> 忧郁企盼的歌声在冬夜的土地上迴荡,在雪花里飘舞,久久难以散去……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书入心之事 生暖人之文</b></p> 诚谢雅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