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如唐高宗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登基称帝等,功能类似北京午门。</p><p class="ql-block">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有今天十三层楼高。门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建有崇楼五座,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为御道,左入右出;门前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p><p class="ql-block"> 应天门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被誉为“隋唐第一门”、“天下第一门”,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投资约2.1亿,由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先生主持设计。2019年9月,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十一”中秋节晚会与国庆节同框,中央电视台选在应天门举行,同年底成功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