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昙曜(tanyao)

千里眼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千里眼</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千里眼</p><p class="ql-block">音乐:美篇配置</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1380640</p> <p class="ql-block">  这两天来大同到云冈石窟,入门有一雕像就是该石窟的最早推动、组织、经营者高僧昙曜。 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北魏文成帝复兴佛法,命昙曜高僧主持开凿了规模宏大的云冈石窟。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云冈石窟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说起高僧昙曜就会想起云冈石窟,那么他是哪里人以下资料考证:早在1500年以前,北天竺即今天的克什米尔一带是一个佛法兴盛、高僧云集的地区,从五胡十六国至北魏拓跋族时期,北天竺有许多高深沿新疆经河西走廊一路东行来我国弘扬佛法,如高僧昙摩耶舍,昙摩蜜多、弗若多罗、佛陀耶舍昙摩谶等均为北天竺人,其中以昙摩谶、师贤等在北凉弘法重禅而最为著名,既然昙曜在入北魏前就已是以“禅业见称”的高僧。在北凉弘法的高僧以北天竺居多,那么,昙曜就有可能是北天竺人。</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昙曜</p><p class="ql-block"> 昙曜,北魏僧,武威郡姑臧人也,生卒年不详。年少出家,原在凉州修习禅业,为太子拓跋晃所礼重。北魏太武帝废佛教,北地经像零落,佛事断歇,沙门多还俗,师独坚固道心,俨然持守其身。太子再三亲加劝喻,仍密持法服器物,不暂离身,闻者叹重之。后卒于大同。</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2001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有的学者曾指出,云冈第十八窟主佛像(立式佛)头部左右两边雕有十个沙门形象,象征着北魏复法当时的十位高僧,如师贤,昙曜等。这些造像写实手法极强,高鼻深目,颧骨高,下巴扁而尖,两眼大,两耳大,额头大,栩栩如生显示出一种智睿机敏,坚贞的精神与气质,从相貌上看完全是北天竺(今克什米尔人)或西域人的一种体格和面部特征。</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在山西省大同市西面约30华里处,武州川北岸高约百尺的断崖上,东西排列着一连串高大宏丽的洞窟,窟里雕有通高四五十尺雄伟庄严的佛像,窟壁穿插着许多佛龛、千佛、飞天、花草等富丽神奇的浮雕图饰,有的窟外还连接着三四层楼的宏大建筑。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是东方艺术的明珠,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它的最初开凿的推动、组织、经营者,就是北魏复兴佛教的名僧昙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