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九月的信阳,雨意常在,桥下的水静静流淌,像时间从不喧哗。我走过那座石拱桥时,风正穿过树梢,吹乱了岸边的柳枝,也吹动了远处城市轮廓在水面的倒影。桥是旧的,可脚步是新的,来来往往的人不曾停留,而我愿意。天空灰白,却并不压抑,反倒让整座城显得温柔。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邂逅,不过是在某个不经意的转角,心被一座城轻轻接住。</p> <p class="ql-block">河依旧宽,两岸绿意浓得像是画出来的。城市在远处站成一排沉默的守望者,我沿着河岸慢慢走,脚下的路不急不缓,像极了这次国培之旅的心境——不是奔赴,而是抵达。培训的日程虽然排得很密,可总有些缝隙,容得下一段河、一阵风、一片云。教育如水,润物无声,而此刻的静,恰是内心最深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走在信师的广场中央,一座雕塑线条流畅,像展翅飞翔的鸟,像一首凝固的诗。红旗在风里轻轻摆动,身后那栋建筑肃穆而安静,仿佛藏着许多未被讲述的故事。几天的学习像一场细雨,洗去了惯性教学的尘埃。抬头时,阳光穿过树影洒在纸面,忽然觉得,所谓成长,不过是愿意在陌生的地方,安静地坐一坐,听一听风,想一想自己。</p> <p class="ql-block">黄昏来得格外温柔。桥的弧线在夕阳下拉出一道金边,河水碎成一片橙光,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我站在岸边,看太阳一点点沉下去,培训的疲惫也随着光影缓缓褪去。这一天,我们讨论了课堂的生成性,谈到了教师的自我觉察,而此刻,我只觉自己正被自然疗愈。原来最美的课程,不在PPT里,而在这一刻的凝望中。</p> <p class="ql-block">走在红蓝分明的步道,像两条并行的思绪,一条热烈,一条沉静。我踩着蓝色的一侧走,柳枝拂过肩头,树影斑驳,这让我想起一位老师话:“教育不是改变,是陪伴。” 是啊,就像这条小路,不争不抢,只是静静地伸向远方,载着脚步,也载着希望。</p> <p class="ql-block">“信阳师范大学”几个红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像一句郑重的欢迎词。半月的学习让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各自为阵到彼此启发。这所学校不只是一处培训地,更像是一个精神的落脚点。它提醒我,无论走多远,教师的身份始终需要回归——回到学习,回到成长,回到初心。</p> <p class="ql-block">我手里捧着一杯WENEW,标签上印着“文新茶村总导览”的字样。广场上人不多,石砖被晒得微暖。我站在黄锥旁,看着远处的标识,忽然笑了。这一路,从课堂到自然,从理论到生活,从陌生到熟悉,原来所有的“培训”,最终都指向一种更真实的存在——在信阳的九月,我不仅遇见了知识,更遇见了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