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虎口长城 走西口杀虎堡 ‍走遍中国(2025第二季24)

北国风光

<p class="ql-block">9月20日,我们这次旅行的第24站来到了山西省右玉县的杀虎口长城景区</p> <p class="ql-block">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晋蒙交界处,古称参合口、白狼关(拥有两千余年历史),明代更名杀胡口,1925年冯玉祥驻军后改称杀虎口,又称西口。作为长城重要关口,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苍头河谷地为沟通南北的天然通道,大同至呼和浩特公路仍经由此地。</p><p class="ql-block">现存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土堡及万历年间砖包城墙。该地既是军事要塞,又是中原与蒙古、俄国贸易通道,清代设"钦差督理杀虎口税务监督署",管辖范围达200余公里,征收过境货物税,关税日进"斗金斗银</p><p class="ql-block">明代杀虎口为抵御蒙古的前线,清初成为晋商"走西口"主要通道,商号云集。康熙年间曾作为征伐葛尔丹的基地。2004年重修时引发历史风貌争议,游客转向周边三十二长城等未开发遗址。现存遗迹包括古驿道、烽火台及右玉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杀虎口作为“走西口”的重要通道,见证了明清至民国时期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北上谋生的移民史,对内蒙古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现存走西口的杀虎堡遗址</p><p class="ql-block">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持续约四百年的重大人口迁徙事件,指山西、陕西、河北等地民众为谋生穿越长城关隘(如杀虎口、府谷口)前往内蒙古及周边地区垦荒经商的活动,始于明朝中期,止于民国初年,对北部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