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个人留作纪念,未经许可请勿转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习主席反复强调,要“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旗所指,军旗所向。军队作为党亲自缔造、领导和指挥的武装集团,其天生拥有的无可辩驳的鲜明阶级属性,决定了政治属性是我们这支军队的第一属性,政治标准是我军人才第一位的标准,政治要求是对我军人才最根本的要求,政治能力也是党员干部最根本、最核心的素养。作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培养和提高政治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人是不能脱离政治而存在的,必须把握政治之于人的发展的本质关系</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基本观点,“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和政治而存在的,都是社会政治舞台的‘在场者’”。亚里士多德讲得更加生动和透彻:“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它所强调的就是人天然具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本能,其实质要义就是人与政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p><p class="ql-block"> 从人的属性出发,就其发展而言,可以看作一个自然人、社会人、政治人的递进过程。</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自然人。这突出的是人的生理属性,解决的是人的生存问题。人们追求的目标都是期望能活得久一些、生活品质高一些,强调的重点就是人的生理健康、身心健康。但这只是最基本的需求,还处于较低的层次。</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社会人。这突出的是人的社会属性,解决的是人的威信威望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讲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人在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中,其追求的价值目标就是赢得认可和尊重,所以它更多的强调道德素养。这也是我国古典文化中何以善恶、美丑、义利、是非等人生信条充盈其间。</p><p class="ql-block"> 第三,就是政治人。这突出的是人的阶级属性,解决的是人的发展问题。一个人只要步入了社会,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仅仅强调道德品质还远远不够,他还不能忽略政治而孤立存在。尤其对于军队而言,从诞生之日起便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因此军人的“政治人”角色份量更重,更加注重强调政治能力。这是军人这一特殊职业的阶级秉性先天赋予我们履职的素养要求,也是每名党员干部开展工作所应坚持的基本逻辑起点。</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只要想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他便不能忽略政治这个根本要求。在政治之于人的发展这个基本问题上,谁认知的越早、谁的成长就越快,谁认知的越深刻、谁的行动就越自觉,发展也会越好。这也是我们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反复强调的一个认知重点,着力消除一些同志对于政治的漠视与抵触,启发发自内心、出于至诚的讲政治的内在自觉。</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种自觉,加之主观精神世界不断改造,使党员领导干部把个人价值目标的实现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最终突破"小我"的局限,把价值目标定位于实现"大我"的追求,努力成為一名政治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信仰信念是支撑人的发展的终极力量,必须把握理论转化精神力量的内在逻辑</p><p class="ql-block"> 习主席有一句金典,“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那么什么是信仰?《解放军报》有一段会意的解读:“信”是“人”加“言”,就是人说的话;“仰”很像“人”加上“印”,就是人的足迹。一个说的话加上走的路,这就是信仰,它代表着人的志向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信仰之于人非常重要,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我们因此才常说,信仰是思想的心理宪法,是决定人的行为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但信仰不是人人都有的,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在《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中指出,有信仰的一般有两类人:一类是纯朴的人,简简单单就信了,他们因为纯朴而虔诚;一类是超智慧的人,他们用理性地推理、用科学的认知追求对上帝的虔诚。</p><p class="ql-block"> 我们大多数人都介于这两者之间,既没有纯朴者的纯朴,也没有超智者的智慧,只能靠自己很靠不住的中等智力,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这也是浮躁的来源,是痛苦的根源,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我们之所以烦恼是因为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p><p class="ql-block"> 那么主导信仰的力量从哪里来?习主席深刻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我们需要把掌握思想领导作为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加以后天的思想改造和主观世界改造,使其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p><p class="ql-block"> 从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规律出发,我认为需要把握意识、思维、信仰3个要素的内在逻辑。 </p><p class="ql-block"> 一是意识,这可以看作信仰的“种子”。习主席讲,思想就是力量。没有正确的思维认知和价值取向,就决不会有正确的人生取舍和行为选择。我们需要把党的创新理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概括出来,把官兵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凝练出来,把自己成败得失的人生体验总结出来,通过理论的灌输解决“知”的问题,为官兵成长成才提供正确理念指引。虽然起初有可能还很懵懂,也不一定能够发挥作用,但只要时机成熟,这些“思想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 二是思维,这可看作内化信仰的途径。也就是对认可的思想意识加以思维的强化与训练,通过一次次的、有意识的按照这样的逻辑习惯思考问题,最终实现思维逻辑的无意识自觉。这个过程可能很痛苦、很煎熬甚或很迷茫,但只要格物致知突破思维的桎梏,也就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实现了思维的飞跃!</p><p class="ql-block"> 三是精神,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它可看作理论转化的终极产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习主席讲过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这种“信仰的味道”正是信仰力量的支撑。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小平同志的回答就只有三个字:“跟着走”。这三个字看似平淡,但体现的是对信仰的虔诚!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的28年间,平均每天有近400人牺牲,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烈士更是千百万。数字是历史的、凝固的,但数字折射出来的力量却是穿越时空的。国家表彰的23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21位是建国之初从国外回来的。这种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至高追求,就是理论转化为精神之后,对人的行为的价值主宰和信仰支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政治价值的评判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特征,必须把握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p><p class="ql-block">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的重大论断,这是新时代的一个重大原创性成果。</p><p class="ql-block"> 政治一词的含义有很多种,但最值得推崇的是它直白而又透彻的字面意思:政就是政权,治就是治理,政治就是为巩固维护政权而进行的治理行为,其核心就是政权。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用政治价值去评判事物,不能只是简单的对或错的二元论,而要以阶级立场、政党利益为根本。</p><p class="ql-block"> 延安时期,毛主席问胡耀邦,什么是政治?胡引经据典,回答了很多条。毛主席讲,没有那么复杂,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马克思就说过,“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价值评判标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p><p class="ql-block">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同志对此知之不深、认识浅薄,有的把政治庸俗化、功利化,错误地认為政治忠诚与贪污腐化可以并行不悖,虚化弱化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有的把政治一词当作可有可无的“副业”,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看作一般的学术问题,大放阙词、口无遮拦;有的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问题,一事当前还总是以指点江山的风发意气率性而为、随性而至,缺乏起码的研判问题视角和哲学思辩能力,最终留下惨痛教训。</p><p class="ql-block"> 在政治评判的实践中,立场问题十分重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答案。许多同志都看过《长安十二时辰》,其中贯穿全剧的有几个冲突点,比如圣心与民心、权力与规则、盛世与衰亡、小人物与大人物,等等,分别站在林相和张小敬的立场,两人的关注重点是相悖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屁股决定脑袋,我们要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决落实好“两个确立”这一根本要求,坚决维护好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好军委主席负责制的原则,时刻绷紧“政治弦”、把好“政治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