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揽胜

汤淡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2日下午,我们一行乘车来到泰山脚下,抬头望见泰山并不高。听导游说,泰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重宝地。青苔爬满了它的皱纹,像时间悄悄留下的笔记。山风从耳边掠过,带着一丝草木的气息,恍惚间,这座山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名字,而成了有呼吸、有记忆的长者。</p> <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高大雄伟的龙柱,整齐列于登山路上的台阶上。</p> <p class="ql-block">石阶一路向上,两旁的龙柱昂首挺立,龙鳞在雨雾中泛着微光,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游客们三三两两拾级而上,伞花在灰蒙的天色下绽开,红的、紫的、蓝的,像是从山间长出的野花。我走得很慢,脚下的石板被雨水洗得发亮,映着人影和树影,一步一滑,却也一步一景。远处山峦起伏,藏在云雾之后,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只等着我们一步步走近,去揭开它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雾中的山峰像被谁轻轻抹了一笔,轮廓模糊,却又格外清晰地印在心头。缆车缓缓滑过支架,像一粒小点穿行在天地之间。我站在观景台边,看云海翻涌,山尖如岛,浮沉于白浪之上。那一刻,人变得极小,心却忽然开阔起来。这山不争不抢,就这般静立千年,任风雨来去,云雾聚散,它只是存在,便已足够令人敬畏。</p> <p class="ql-block">“中天门客运站”几个红字挂在屋檐下,像是从古画里走出来的一角。屋脊翘起,瓦片整齐地排布着,像披了一身铠甲。大巴车停在门前,引擎低鸣,与四周的绿树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奇妙地融合在一起——现代的喧嚣与古老的静谧,在这里轻轻碰了面。我站在门口,听见有人在说笑,也听见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仿佛这座山,早已习惯了来来往往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从山脚看到的泰山</p> <p class="ql-block">山间小路被雾气裹着,石阶湿滑,脚下一不留神就会打滑。几位游客撑着伞,慢慢往上走,紫色的、红色的伞面在绿树间跳跃,像一串移动的音符。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和雨滴落在伞布上的轻响。树影朦胧,远处的山影也朦胧,整条路像是通向某个只存在于梦里的地方。我忽然觉得,这雨不是阻碍,反倒让山更像山了。</p> <p class="ql-block">雨中的古建筑像是被水洗过一遍,红墙更红,金顶更亮。游客们沿着石板路走,雨衣的颜色在灰蒙的天色下格外鲜艳。一位穿粉色雨衣的姑娘走在前头,像一簇燃烧的小火苗。栏杆湿漉漉的,路灯也泛着水光,连空气都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清新。我站在屋檐下,看雨水顺着瓦当滴落,一串串,像时间在低语。</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三个字在雾中浮现,像一句古老的召唤。游客们在门前驻足,有人拍照,有人默立,仿佛这一刻,脚步和心思都该放轻些。门后的世界,是更高处的山,是更深的云,也是更远的自己。雨丝斜斜地飘,打在伞上,也打在心上,洗去了浮躁,留下了一种近乎虔诚的安静。</p> <p class="ql-block">那扇红木大门雕着繁复的花纹,金匾高悬,蓝底对联在风中微微晃动。门前石板被无数脚步磨得光滑,映着天光,也映着来往的人影。一位穿蓝色雨衣的游客站在门口,举着手机,似乎想把这一刻完整地留住。可我知道,有些东西是拍不走的——比如这门后的气息,比如这山间的风。</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广场湿漉漉的,像铺了一层镜面。古建筑的倒影在水里轻轻晃动,游客们踩着石阶走过,雨衣和伞花交织成一片流动的色彩。小摊上卖着热腾腾的茶水和小吃,香气混着湿气在空中飘荡。有人在拍照,有人在闲聊,也有人只是站着,望着远处的山发呆。这座山,不只是风景,更是人们心中某个角落的投射。</p> <p class="ql-block">天街上的商铺</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导览图前,手指顺着蓝线、绿线慢慢滑过,“天街”“玉皇顶”“碧霞祠”……这些名字像一颗颗星,串起了整座山的灵魂。图上的箭头指向四面八方,可我知道,无论走哪条路,最终都会通向同一个地方——那个让你放下杂念,只与山对话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石阶在雨中泛着光,游客们穿着各色雨衣,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古建筑在雾中若隐若现,屋檐翘角像要刺破云层。雨水顺着石缝流下,树更绿了,空气更清了,连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这山不怕雨,反倒因雨而更显生机。我们也不怕,反而觉得,这样的天气,才配得上真正的登山。</p> <p class="ql-block">栏杆上挂满了红色的祈福带,随风轻轻摆动,像无数人在低语。石阶湿滑,却挡不住人们向上的脚步。山在雨中沉默,却用云雾、用树影、用那一声声脚步回应着每一个到来的人。我抬头看,远处的山峦藏在雾里,像一首未写完的诗,等着我们用脚步去续写。</p> <p class="ql-block">山间小路蜿蜒,两旁是密不透风的植被,游客们像一队小小的探险者,在云雾中穿行。紫色的雨衣、粉色的伞,在绿意中格外醒目。远处的山影若隐若现,仿佛我们正走进一个被时间遗忘的秘境。没有喧嚣,没有匆忙,只有脚步与自然的对话,在雨中,格外清晰。</p> <p class="ql-block">石阶一路向上,两旁树木葱茏,远处山顶的红墙建筑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行人撑着五颜六色的伞,像一条流动的彩带。栏杆上的雕刻已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这山,不只是攀登的目标,更像是一段旅程——从尘世走向宁静,从喧嚣走向内心。</p> <p class="ql-block">山峰被云雾缠绕,岩石裸露,植被茂密,像一幅未完成的山水画。游客们穿着雨衣,沿着石阶缓缓前行,身影在雾中时隐时现。这山不说话,却用它的壮阔与神秘,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屏住呼吸,仿佛怕惊扰了它的梦。</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藏在树林深处,飞檐在绿叶间若隐若现,像一位隐士,静候有缘人。天空阴沉,却让这红墙金顶更显庄重。游客们沿着石阶走来,脚步轻缓,仿佛怕惊了这份宁静。这山中的每一座庙、每一块碑,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整座山灵魂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香炉立在庭院中央,雕刻精美,炉中香火袅袅升起,与松树的清香混在一起。游客们在石板地上踱步,有人合掌,有人凝望。红墙金顶在雨后显得格外肃穆,松树的影子斜斜地落在地上,像一幅静止的画。这里不是热闹的景点,而是一个让人停下、静下、沉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碧霞祠中的祈福香客</p> <p class="ql-block">一块巨石静静立在路旁,红金相间的字刻得庄重而有力,背景中的高塔若隐若现。游客们围在石前,有的拍照,有的默读文字,仿佛在与历史对话。石板路延伸向远方,像一条通往记忆深处的小径。这座山,不只是脚下的路,更是心头的碑。</p> <p class="ql-block">石刻</p> <p class="ql-block">云海</p> <p class="ql-block">无字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