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出院后,康复治疗是关键一步,一定要重视!

美友

<p class="ql-block">刘先生今年66岁,脑梗出院后在家“静养”了三个月,当他再次尝试走路时,却发现自己的一条腿几乎不听使唤。与刘先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患脑梗的李女士在出院后第二天就开始了系统康复训练,三个月后已经能够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p><p class="ql-block">这种差异背后,隐藏着脑梗恢复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却常被忽视的环节——康复治疗。</p><p class="ql-block">【一】“静养”不是康复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许多人认为,脑梗患者出院后就是被动的养病。这种观念其实是一个危险的误区。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即使在损伤后,通过科学训练,其他脑区可以逐步接管受损区域的功能。而静止不动的“养病”方式,反而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废用综合征”,让患者失去最佳恢复时机。</p><p class="ql-block">【二】康复治疗的黄金窗口期</p><p class="ql-block">脑梗后的康复存在“黄金期”——通常是发病后的3-6个月内。这一时期大脑的可塑性最强,恢复速度最快。但值得注意的是,康复训练在任何阶段都有价值,即使是发病多年的患者,通过科学训练仍可能获得功能改善。</p><p class="ql-block">【三】康复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p><p class="ql-block">科学的康复治疗远不止是“活动活动手脚”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涵盖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p><p class="ql-block">1. 运动功能康复</p><p class="ql-block">针对偏瘫肢体,通过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等专业方法,逐步恢复坐立、站立、行走能力,甚至更精细的手部活动。</p><p class="ql-block">2. 言语和吞咽功能训练</p><p class="ql-block">约三分之一脑梗患者会出现言语障碍,专业言语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沟通能力。吞咽训练则能预防呛咳和营养不良。</p><p class="ql-block">3. 认知功能康复</p><p class="ql-block">针对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认知障碍进行训练,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和工作。</p><p class="ql-block">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p><p class="ql-block">从穿衣、吃饭到个人卫生,重建独立生活的能力,维护患者尊严。</p><p class="ql-block">5. 心理康复</p><p class="ql-block">应对脑梗后可能出现的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建立积极心态。</p><p class="ql-block">家庭支持是康复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家人的理解、鼓励和适当协助对康复至关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帮助不等于包办,过度代劳反而会削弱患者的恢复动力和能力。家庭环境的改造,如安装扶手、消除障碍物,也能大大降低跌倒风险。</p><p class="ql-block">【四】康复之路这样走</p><p class="ql-block">1. 尽早评估:出院前就应咨询康复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p><p class="ql-block">2. 持之以恒:康复是漫长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p><p class="ql-block">3. 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设定小目标逐步实现</p><p class="ql-block">4. 全面关注:不仅关注肢体功能,也要重视心理和认知健康</p><p class="ql-block">5. 预防再发: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脑梗是需要调整步伐的新起点。科学的康复治疗,正是帮助患者最大程度恢复功能、重拾生活信心的桥梁。</p><p class="ql-block">记住,康复的每一步,都是在为自己或家人重启一个更有质量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关注美篇“张建伟医生”,每天收到有用的医学科普知识。</b></p><p class="ql-block"><b>【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家园张建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