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所有中国人来说,1976年都是不寻常的一年。</p><p class="ql-block">新年伊始,共和国就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总理;刚刚半年,开国元勋、功绩卓著的委员长又痛别人寰;再过两月,被视为大救星的党主席也走了。开国三巨头居然不约而同去,中国的天真的要塌了。这还不算,人们几乎尚未注意到在报纸的第四版的最下角还有一则几十字的短讯,题目就是《蒋介石死了》。他虽然与我们不是一个阵营,但在中国现代史上,这同样是一位不能忽视的人物。如果没有他,中国的现代史恐怕就要重写。</p><p class="ql-block">还有那场令国人色变的唐山大地震,眨眼间,一座城市就被轻轻地抹去了,三十万魂灵无处安身。</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上述灾难是大自然造成的(包括伟人的去世),那么,还有一种灾害则是人为造成的,比如说震惊中外的清明节天安门事件,比如说贻害全国的反击右倾翻案风;当然,也有令人振奋的“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p><p class="ql-block">这一系列的巨变,令世人眼花缭乱,甚至目瞪口呆;它的波澜所及,震动着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越是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地方,这些事件造成的冲击波就越小。不是事件不重要,而是人们意识不到它的重要。当然可以将此归咎为几千年封建统治所实行的愚民政策,也可以归结于中国人长期不能解决温饱生存问题所造成的“无暇他顾”,或者是因落后而致的老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总之,对一些所谓的国家大事,庄稼人缺乏社会精英阶层或城里人的敏感与深邃,除了能够人自己的日子好过一点,对其他的,他们还真的是缺乏兴趣。</p><p class="ql-block">以我自己为例:1976年1月8日,总理去世。这对国家来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大事。虽然我平时也关心一些新闻,读一些书,做一些思考,但广度与深度都不够,看得多是一些皮毛,有一些肤浅的认识。我得知总理去世的消息,是第二天一早大队广播喇叭里传来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当天晚上,我的日记里只记下了以下文字:“周恩来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在队部院里铡草。今日进三九。”把总理去世与铡草并称为当天发生的两件大事,而且,看不出任何的情感起伏。还有7月6日朱德委员长去世,我也是第二天得知消息,当天的日记更为简略:“朱德于1976年7月6日逝世,享年90岁。头节地锄玉米。”</p><p class="ql-block">之所以反应如此冷淡,并不是因为对他们没有感情,只是感情没有对毛主席那样浓厚罢了。过来人都知道,当年偶像崇拜大兴其时,耳熏目染的都是伟大领袖的丰功伟绩,对他的一些细节都耳熟能详,老百姓自然对他有感情;而对其他任何人,媒体很少宣传他们个人的事迹,对他们的鞠躬尽瘁,对他们的高风亮节,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只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庄稼人们自然知之甚少;至于总理与四人帮斗争、保护老干部,以一人之力独自支撑国家的正常生活等等,就更无由知悉了。</p><p class="ql-block">盖因如此,总理去世并未对庄稼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就是可以理解的了。所以,在这举世同悲的日子里,还有心思去铡草、锄玉米,去过他们正常的生活,皆源于此。</p><p class="ql-block">而当时全生产队社员们目光最为集中的,还是决定他们日子好不好过的“年终分红”。</p><p class="ql-block">2025,7,1,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