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忠者兴也</p><p class="ql-block">图:忠者兴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7121130</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寻迹孔庙🌸邂逅千年儒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7日,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在参观完雍和宫后,我们来到了不远处的有着七百余年历史的儒家文化圣地北京孔庙。</p><p class="ql-block">穿过先师门,那元代建筑风格的门楼展现在眼前。斗拱雄健有力,像是在撑起一片古老的天空。我仰头凝视着这些精美的构造,想象着当年的工匠们是如何精心雕琢每一个细节。阳光透过檐角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斑,给这古朴大气的门楼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走进第一进院落,两侧林立的198通进士题名碑让我为之震撼。元、明、清三代51624名进士的名字、籍贯和名次都清晰地刻在上面,于谦、林则徐等历史名人也位列其中。我缓缓穿梭在碑林之间,手指轻轻滑过那些冰冷却又充满故事的石碑表面。每一块碑都像是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记录着古人寒窗苦读的艰辛与一朝金榜题名后的荣耀。同行的小伙伴忍不住惊叹:“这么多人为了梦想拼搏,该是多么激烈的竞争啊!”我点点头,心中涌起对他们坚韧精神的敬佩之情。</p><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大成门映入眼帘。黄瓦飞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气势恢宏至极。门前的御碑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我迫不及待地走进亭内,仔细端详着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孔子的碑记。碑文内容丰富多样,有关于修葺孔庙的记载,有盛大祭礼活动的描述,还有帝王们的记功碑。看着这些文字,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皇帝们虔诚祭拜的场景,感受到他们对儒家文化的高度重视。这时,旁边一位导游正在给游客讲解:“这些碑记可是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呢。”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孔庙承载的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沿着石板路前行,终于来到了大成殿——孔庙的核心建筑。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的黄琉璃瓦闪耀着皇家独有的威严光芒。踏入殿内,一股庄重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神位,两侧分立着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大弟子的配享牌位以及十二哲的牌位。抬头望去,清朝历代皇帝御题的大匾高悬头顶,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等匾额苍劲有力。站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仿佛能穿越时空,聆听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教诲,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蕴如潺潺溪流般滋润心田。我闭上眼睛,沉浸在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思绪飘荡在千年的历史长河里。</p><p class="ql-block">从大成殿往后走,便是崇圣祠。这里原名启圣祠,是祭祀孔子父母以及先代的地方。祠内环境清幽宁静,宛如一方远离尘世喧嚣的净土。供奉着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整齐排列着。我静静地站在祠中,心中涌起对先人的缅怀与敬意。微风拂过,带来淡淡的檀香气息,让人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净化。</p><p class="ql-block">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通道中,陈列着乾隆石经,亦称十三经刻石。这是乾隆年间镌刻的十三部儒家经典石刻,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等。全文共计628000余字,楷法工整,刻制精美绝伦。我俯身仔细观察那些细腻的笔画和清晰的文字,不禁为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所折服。这些石经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将儒家经典的智慧永远地凝固在了石头之上。</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孔庙的每一个角落,我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文化的魅力以及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我有机会与过去对话,与文化相拥。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对未来的启迪;每一次触摸古老的痕迹,都是对文化的传承。</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2日于青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