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

洪亮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165129</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市刚刚睁开惺忪睡眼,天色还在青白与灰蓝之间暧昧流转,西南路的三环农贸市场却早已苏醒,如一个巨大的胃囊,开始蠕动、吞吐,准备迎接大连这座城市最初的饥渴。随着市场入口的人流涌动,揭开了这一天人间烟火的序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刚进入市场,人声便如潮水般涌来,裹挟着各种气味,劈头盖脸地扑过来。叫卖声、议价声、熟人相见的招呼声、刀剁砧板的笃笃声、塑料袋的哗啦声种种声响交织、碰撞、回旋,汇成一片喧嚣的海洋。这喧嚣并不刺耳,反而带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是市井生活最原始,也是最真实的脉动。空气里更是五味杂陈:海产品区特有的咸腥味,混合着蔬菜瓜果的泥土清香,还有熟食摊位上飘来的酱香、卤香,以及炸油条散发的焦香。这些气味毫无章法地混杂在一起,却奇异地和谐,共同酿成了农贸市场独有的、让人心安的“烟火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市场内,摊位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翠绿的黄瓜、鲜红的番茄、紫亮的茄子、嫩黄的玉米,带着晨露,水灵灵地堆挤在一起,色彩斑斓,如同打翻了的调色盘。肉铺前,师傅手起刀落,骨肉分离,精准而利落,案板上的肉,红白相间,透着新鲜的质感。海产品区则更为鲜活,鱼虾在盆中蹦跳,溅起水花,卖鱼人熟练地宰杀、刮鳞,动作一气呵成,水花与鱼鳞在阳光下闪烁,构成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常常想,这露天农贸市场,便是城市最鲜活、最温热的心房。它没有超市的整洁有序,没有商场的精致典雅,却有着最浓郁的“人气”和最地道的生活味。在这里,你能看到生活的本相——它或许粗糙,或许琐碎,甚至有些狼狈,但它充满了力量,充满了韧性,充满了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与追求。那些讨价还价的斤斤计较,那些为了一斤新鲜蔬菜的早起,那些熟人相遇的寒暄笑语,都是构成这“人间烟火”的点点星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太阳升高,市场的喧嚣渐渐达到顶峰,又慢慢开始回落。摊位上的货物渐渐减少,顾客的脚步也变得从容。一些摊主开始收拾摊位,脸上带着疲惫,却也带着一日劳作后的满足。阳光透过市场的顶棚,洒下斑驳的光影,照在沾满水渍和菜叶的地面上,也照在那些行色匆匆或悠然自得的人们身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便是大连最活跃的西南路三环农贸市场,一个充满喧嚣与活力、琐碎与温情的地方。它像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着市井百态,演绎着平凡人家的悲欢离合。在这里,每一声叫卖,每一次交易,每一个微笑,每一声叹息,都是“人间烟火”最真实的注脚,温暖而绵长,生生不息。它告诉我们,生活,本就该是这样热气腾腾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在数字和二维码被广泛应用的今天,这个充满泥土气息的农贸市场,便成了一座精神的避难所。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终究要扎根于大地,依赖于一日三餐,依赖于与同类真实的、有温度的连接。这升腾的烟火,不是文明的尘埃,而是文明的基石。它以最朴素的方式,对抗着现代生活的疏离与虚无,让我们在喧嚣中触摸到生命的质感,在市井的尘埃里,照见自己最真实、最温暖的模样。这烟火,是人间,亦是归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