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现钞与 一枚古币的故事~公交见闻之续③

傅清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下午在公交车上,一位身穿迷彩服、头戴遮阳帽、肩挎包包、面容沧桑、农民模样的男子,为付2元钱公交费犯了愁。只见他站在投币箱旁,一边翻找钱包一边低声自语:“怎么办?只有1元零钱了,是下车?还是请司机通融一下?”看他窘迫的样子,我立即上前替他投了一元钱。男子满怀感激地坐在我身后,连声道谢,并说“你是好人,我要送你一样东西。”说着便递给我一枚小小的绿色圆状金属物。我连忙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那金属物两面都是绿色,分不出正反,也看不清真实模样。有一面隐约可见好象是两面旗帜,反面图案更加模糊不清,我用拇指反复擦拭,才勉强看出好象是稻穗之类的植物图。我问上面这层绿色东西是什么,他说这是一枚古铜币,上面的绿色物是被氧化后生成的铜锈。于是我连忙推辞说“这是很难得的真古币,我不能收。”他却诚恳地说:“这是感谢你的帮助,一点心意,请一定收下。”我执意要退,他坚决要送,并一边拒接一边说:“我是回收废品的,这个古币是今天当废铜收来的,值不了几个钱,你就留作纪念吧。”我又提出要付钱买下,他连连摆手道:“你若付钱,情分就变味了。”为了让我安心收下,他还笑着说自己并不缺钱,送我古币纯粹是想交个朋友、结个缘。他这份执意回赠的心意,远比古币更珍贵;他说“不值几个钱”,反而更显出感恩之心的无价。既然如此,我也不好再推辞,唯有郑重地收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他掏出电话本和手机,要记下我的手机号,这时我才发现他用的还是老年机。当他问我贵姓时,我说“免贵姓傅”,他却写成了佛菩萨的“佛”。我笑着纠正是“师傅”的“傅”。他第二次又写成“付出”的“付”,直到第三次才写正确(见图):</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路上我们一直在聊天。他说他姓彭,从事废品回收,家住东坪镇南区的林家冲,有一套楼梯房……我说“我想找一套70年代以前的老版《毛主席著作》,如果你发现了,请第一时间告诉我。”他满口答应,说“以前经常看到过,以后遇到了肯定送你一套。”我说我会付钱的,他却非常认真地说:“你热爱毛主席,我也热爱毛主席,咱们是同道人,不要钱,送给你。”我说“我只不过是替你付了一元钱,却收了你一枚古币,还有望得到一套珍贵的老版《毛著》,这便宜我可沾大了!”他大笑着说“这不是便宜,是善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一元现钞,到一枚古币,再到一套老版《毛著》的约定;从一次举手之劳,到留下联系方式,乃至那个因同音不同字而发生的将“傅”写成“佛”,都让这次相遇平添了很多戏剧性的色衫和温暖。冥冥之中,我这个信“佛”(傅)之人,又结下了一桩善缘。这真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如今,这枚小小的古币不仅超越了它本身的货币价值。更是成为了一个信物,它见证了:善良,是“助人为乐,不图回报”的纯粹;感恩,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厚重。平凡人之间最本真的美德,始终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静静地流淌。世间人有的匆忙,有的冷漠,但人与人之间那种不假修饰的温情,其实从未远离过。它或许藏在他人困难时你伸出的援手中、藏在别人失落时你的一句鼓励的话语里、藏在慷慨相助后不求回报的大爱间,还或许藏在对未来某个美好的约定里……总之,愿这枚古币,以及这段萍水相逢的友谊,都能化作一道温暖而持久的阳光,照亮彼此,也照亮更多的人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古铜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憨厚的老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第二天,老彭趁在黄沙坪收废品的机会,到博物馆29号店来看我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