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致最美女法官于焕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刚才我才在网上认识了你的名字,于焕琴。看到你的事迹,被震惊了。你对一个不满你判决的当事人,农村妇女杨宝花,就因她在庭外说了一句‘’谁这样判谁就没良心‘’的牢骚话,你就把她当场拘禁十五日,并判罚款十万元。你的根据是她触犯了法律某条某条,构成了扰乱了什么的罪。在正常人看来,你都是在拿法律当儿戏,侮辱了大众的智商。任何旁观者听起来,这句话一点都没有辱骂你,也没有伤害你的意思,至于扰乱法庭什么罪,别逗了,那是在大厅而不是法庭,难道人家嗓门大一点也犯法了?</p><p class="ql-block"> 本来,作为法官,当事双方有一方对判决不满这是很正常的,发点牢骚,甚至情绪失点控,这些对你的职业来说都见惯不怪,你可以劝导,也可以不理睬。从你圆满地办完1500个案子来看,你做到了,你获得过最美女法官的称号,获得各种眼花缭乱的荣誉,不是没干一点好事。但这一次,你为啥突然耍起了性子,对一个卑微渺小的农妇下如此的狠手,非要整到她活不下去,你才解气呢?是她说了真话,戳到了你的痛处,你的软肋,那就是你的‘’良心‘’。而你偏偏又别的不做,就干证明她没有冤枉你的傻事。你把该罚的金额私自提高一百倍,就像医生一下子给病人睡前服下一百颗安眠药,这就不止是没良心,而是蛇蝎心肠,杀人于无形了。你明明知道,沂蒙山是贫困地区,罚十万块钱对于一个农妇来说,会要了她的命,可是你不在乎,只为你能顺口气,或者显示你的不可冒犯。</p><p class="ql-block"> 你对王宝花丈夫被人打至二级伤残案的判决,也可以看出平时的判案,用了多少良心。杨宝花的丈夫被人用铁锤打成二级伤残,这种程度可以基本让人丧失劳动力,按刑律应至少判五至十年,情节严重要判十年以上,而你却只判刑拘三个月,这是严重的枉法!在赔偿金额上,你只判赔区区的两万五,这让人家怎么活?你有一句让庙堂和江湖都同时赞不绝口的名言:‘’换位思考‘’‘’端茶递水 ‘’,你做到了,只是反复在做。法律的宗旨是惩恶扬善,而你却本末倒置,黑白颠倒。你跟罪犯‘’换位思考‘’,结果你跟他一样的狠毒,‘’端茶递水‘’也把温暖送给了罪犯,这不是你端着水杯时脚不听使唤,而是你骨子里就不想同情该同情的人。这事儿无论从逻辑还是常识上,都讲不通,所以杨宝花才骂你没良心,除了良心外我们也找不到其它的理由,也许在这个‘’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的社会里,会有另一番不好说出口的解释。</p><p class="ql-block"> 培根说过: ‘’ 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犯罪本身的危害还要大一百倍。‘’你一口气做了两次不公正的判决:对罪犯轻判和对无辜者重罚,你制造了一个老百姓以为法律就是姑息犯罪,让人俯首认命 ,不能越轨的错误认知 ,他们会真的以为生活在丛林。这种法律在人们心中崩塌,胜过了犯罪对社会的危害。</p><p class="ql-block"> 我把你前后两张穿着法袍的照片做了比较,前面一张年轻点的尚还有点人样,后一张,虽然你笑得更灿烂,但却更世故,更做作,更像是表演,你的虎牙让人看到了一种狰狞。十多年的判案生涯让你变得老道,但不是成熟,多年的磨炼没能让你产生对法律的敬畏,反而使你变成一个老油条,把法律当成玩物。天知道在你办的1500个案子中 ,掺杂多少冤案,多少杨宝花在你的谈笑一挥间哭得死去活来。你的内心有多强大,别人的苦难就有多深。 别人天都塌了对你来说只是毛毛雨,一点也不妨碍你拿荣誉拿到手软。你顶着‘’齐鲁最美法官‘’,‘’沂蒙最美法官‘’的光环,还传你多年‘’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是你用铁腕手段捂住了盖子,自然鸦雀无声。这证明了你不是做得有多好,而是做得有多不好。你使人有冤无处伸,投诉无门,即使他们上诉到高一级的法院又又能怎样?除了驳回就是过期,因为法院早已被你们做成了神圣的私家花园。</p><p class="ql-block"> 你每天把法袍穿得整齐规范,还不忘戴着徽章,俨然大法官模样,但你看起来始终不像那家人。美国著名法官卡普里奥说过‘’袍子下面不是徽章,而是一颗心‘’,他说得千真万确。你就缺失了这颗心,而且是良心。你哪怕是抱着法律本本,照本宣科也算做好事,但你偏不这样,你非要在条文的基础上动些手脚,给需要严惩的做减法,把你的温暖给了不该给的人;给蒙冤的人做了加法,使他们感觉法院的冰冷。你把庄严的法律捏着不当回事,这就是你办案的特色。有时我觉得如果你没有长心,都算好法官,总比长着一个坏掉的心好。</p><p class="ql-block"> ‘’法律是公正与良心的艺术‘’(西塞),这话不假。一个没有良心的人,能做法官吗?除了我们的法官不能回答外,所有人都能回答。建立法治社会也好,弘扬司法公正也好,归根结底还是落实到法官的道德操守。法官首先要有良心,才可能有司法的公正,道德应该是每一个法官心中无形的法律,那样才有国家的法律。但如何才能保证法官队伍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本文在这里写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于焕琴法官,我希望你为这次的犯错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不是报复而是为了你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深刻反省,重新做人,再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法官,也能给法官队伍一个警醒。法律是我们老百姓最后的依靠 ,你们的权力也是老百姓赋予,如果你们拿法律来当工具给自己牟取利益,束缚老百姓,必将反受法律的严惩,因为法律之上还有天理,是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韩国钧 2025,9,21</p> <p class="ql-block">读了西文先生的《请公正对待传统文化》一文,收获良多。这篇文章看似针对网络流传的‘’传统文化是反智的观点‘’,实际上针对了当前文化思想界的曲解,贬低,否定传统文化的一种思潮。西文先生首先并不反对传统文化里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一基本认识,但反对因存在糟粕而否认精华的错误观念,并把它比喻为一个人身体里有了脏东西,就把他的血液也一起淘汰掉,这个比喻十分贴切,让人明瞭道理。</p><p class="ql-block"> ‘’传统文化是反智的‘’观点,不管是民间或学术界都很有市场,似乎是它就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把它的谬误撇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西文先生在这里没有高谈阔论,而是只抓问题的实质,用代表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尚书的核心理念,用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的思想,逐一进行有力的驳斥,并层层递进,逐次深刻,无一遗漏,不给反对者任何可乘的机会,结论令人信服。有这些论据囊括了政治,伦理,道德,宗教,价值观,治国理念等等,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在与普世价值观方面都有对等的涉及。</p><p class="ql-block"> 西文先生的这篇不仅是一篇檄文,也是一篇对传统文化的科普和扫盲,在短短两千多字的文章里把传统文化内容做到了精炼再普及,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尤其可贵的是,文章里特别呼吁被现代中国人所逐渐淡化,遗落的‘’宗族文化,祖先崇拜,家族祭祀‘’等民间的文化,习俗,指出它‘’绝不是文化糟粕,恰恰相反,这是一种重视亲情,重视生命价值观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文化……‘’。在这一点上我颇为赞成,西文指出的这一点有极为现实的针对性。特别是现在的农村的年青一代,精神普遍匮乏,没有孝悌的观念,老人处境悲凉,导致乡村无可奈何的衰败,根本原因传统宗法文化丧失,这一缺失又反助了村霸乡霸等反文化的另类蔓延滋生,更加毒化了这片土壤。因此,要振兴乡村,唯有抛弃邪恶,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才是唯一的出路。</p><p class="ql-block"> 西文先生的这篇文章只是对传统文化的偏见进行匡正,说服,让人们客观,公正的看待,并没有厚此薄彼,跟西方的普世价值是一种彼此融合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真正危害民族的是另一种邪恶的文化,不要被人忽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韩大哥 2025 ,6 ,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