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旅1076年

天涯

<p class="ql-block">  最近开启备考听课状态,总不能如意自控,与心猿意马博弈中,减少了阅读。今天补看上期文明之旅,继续记录。</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一期,得到三点新知。</p><p class="ql-block"> 第一点,王安石的政坛谢幕演出,竟然缘于丧子之痛。这一年,儿子的突然离世,让他再也无心留恋变法大业。55岁的政治强人,能挡住反对派的枪林弹雨,还是敌不过人间亲情的痛失。他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儒学真人,这一年,他毅然决然地走辞京而去,走向他人生的地平线。</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的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儒,哲学家,而不是普通人一听其名字就想起的政治家的身份。在历史真实里,这恰恰相反,他实际是一个成功的大儒,哲学家,而且是在这个身份名满天下之后,才顺便跨上另一座山头——政治家的山头。而且,他在学术上是功成名就的,相对而言,政治上却是个失意者。而且,正因为是政治上的不如意,反噬了他的儒学成就,这其中有千年之憾:他的等身著作绝大部分因为他政治上的褒贬之声,被杂乱地揉拧,刻意雪藏以后,无可避免地消失在历史的黑洞里。直到今天,在后人无法看到他真正光鲜的那一面,只看到他意难平的背影。</p><p class="ql-block"> 哲学家和政治家的思维是两难全的。这在王安石身上看到了真切的激烈碰撞。我想,如果王安石没来宋神宗这个局里面变这个法,那他一定像建安七子之外的曹操一样,当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之外的王安石。政治家的行事方式就像师徒四人贴地旅行,历经磨难不改其志,成功到达西天取回真经。而哲学家是非对即错的真理追寻者。不纯粹不直接的行为和意识,即便寻回“真经”,那“真经”在他眼里也是“假经”。</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用了近三十年完成了儒学生涯的华丽演出,再用8年时间在变法漩涡里着力不着相。丧子之痛像一声断喝,让他突然抽身而出。最后十年可能是他最清醒的时刻,他可能微笑着赏花开花落,观云卷云舒,看清了浮华三千。那一首辞相而去的背影,也许不是意难平,而是释然。一起品一品:</p><p class="ql-block">江上悠悠不见人</p><p class="ql-block">十年尘垢梦中身</p><p class="ql-block">殷勤为解丁香结</p><p class="ql-block">放出枝间自在春</p><p class="ql-block"> 恭喜王安石,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得到而出。我更愿意相信,他已经寻得身是梦,一任事如尘……</p><p class="ql-block">文明之旅,拜别王安石。下一年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