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共研·共成长——文昌市文西中学教师《我的课堂作品》阅读札记

姚瑶瑶

<p class="ql-block">最是书香能致远,潜心阅读正当时。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深度课堂,文昌市文西中学开展了本学期教师共读活动。本次活动聚焦程翔老师的教育专著——《我的课堂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充实而温暖的共读之旅。</p> <p class="ql-block">一、缘起:为何是《我的课堂作品》?</p><p class="ql-block">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价值最直接的体现。程翔老师将其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凝练为“课堂作品”,这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教育艺术与教育生命的结晶。</p><p class="ql-block">选择共读此书,是希望我校教师能从这位语文特级教师的“作品”中,汲取课堂设计的智慧,感悟教育生命的温度,从而反观自身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理念的升华与教学行为的优化。</p> <p class="ql-block">二、共读:沉浸书香,潜心思考</p><p class="ql-block">活动伊始,学校为各位教师统一配备了共读书籍。各教研组、各位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展开了形式多样的自主阅读与集体阅读。办公室里、树荫下、书桌前……随处可见老师们静心阅读、认真批注的身影。 圈点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笔尖划过纸张,留下的是共鸣、是疑问、是反思。</p><p class="ql-block">线上打卡,分享即时的感悟: 在教研群中,老师们随时分享着阅读中的精彩片段和心得体会。</p> <p class="ql-block">三、共研:思维碰撞,火花迸射</p><p class="ql-block">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共读的魅力在于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我们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召开了《我的课堂作品》阅读分享研讨会。</p><p class="ql-block">研讨会上,老师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p><p class="ql-block">黄琼瑶老师:“程翔老师提出的‘课堂作品’概念,让我重新审视每一堂课,它不应是机械的重复,而应是用心的创造。”</p><p class="ql-block">钟建名老师分享到:“书中《散步》一课的课堂实录,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精巧的设问,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p><p class="ql-block">何莎老师说到:“我最大的收获是‘备课’不等于‘背课’,真正的备课是备学生、备学情、备生成。”</p><p class="ql-block">一次次的交流,一次次地将书中的理论与我们文昌文西中学的实际学情相结合,探讨着如何将程翔老师的智慧“本土化”,应用于我们自己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四、共成长:知行合一,践行课堂</p><p class="ql-block">共读的最终目的,是成长,是改变。阅读带来的启发,正悄然发生在文西中学的课堂上。</p><p class="ql-block">语文课堂上,老师们更注重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p><p class="ql-block">各科老师都开始尝试像打造“作品”一样去设计教学环节,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和思维训练。</p><p class="ql-block">一种“研究课堂、敬畏课堂、享受课堂”的氛围正在形成。</p><p class="ql-block">阅读,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活水;共读,让我们结伴前行,行稳致远。</p> <p class="ql-block">五、尾声:是结束,更是开始</p><p class="ql-block">本次共读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它点燃的阅读热情和研究精神已在文西中学扎根。一本好书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在未来的每一天,通过老师们的课堂,持续滋养着我们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共读,让我们不再是一座孤岛;</p><p class="ql-block">共研,让我们的智慧汇聚成河;</p><p class="ql-block">共成长,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成就更精彩的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