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

<p class="ql-block">旅游小记·彩云之南(五)</p><p class="ql-block">文稿 空菊幽兰</p><p class="ql-block">摄影 空菊幽兰 刘国平</p><p class="ql-block">参加人员 贵阳筑爱家园部分家人</p><p class="ql-block">英雄之城-腾冲:滇西抗战博物馆与国殇墓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理的风花雪月仍在心头萦绕,却也知晓该奔赴下一站——早就让我心生向往的英雄城市,腾冲。“腾冲”之名,最早见于《旧唐书》与《新唐书》,曾有“腾充”“藤冲”“藤充”等写法,皆因古时此地藤条繁茂,故取“藤条充盈之地”之意;而追溯更早,《史记·大宛传》中,它还有一个古朴的称谓——滇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大理前往腾冲的高速,沿着苍山山脉蜿蜒而下。算上这次,我已是第三次奔赴腾冲,可对它的向往丝毫未减。犹记第一次来,那时高速尚未贯通,要翻越素有“鹰都飞不过”之称的高黎贡山,单是翻山就需4个半小时,全程下来得耗上12小时;如今有了高速,5小时便能抵达,路途的便捷让期待少了几分奔波的消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抵达腾冲时已近傍晚,目的地是和顺古镇。刚到停车场,预订民宿的房东便笑着迎了上来,是一对来自江苏的夫妻。“这几天总下雨,你们一来天就放晴了,真是把阳光也带来了!”一句话说得人心里暖洋洋的。和他们一见如故,夫妻俩用心打理的“堂西小院”满是民族风情:一进门,一张雅致的茶台便抓住了视线,让人忍不住想坐下泡壶茶;走进房间,古色古香的民族风装饰随处可见,那种不刻意雕琢的“土味”,反倒透着亲切与舒服,再加上夫妻俩的热情周到,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后来才知道,和顺古镇不仅是座宜居的小镇,更是云南有名的侨乡,600年的侨乡文化在此沉淀。六百多年间,中原文化的厚重、西洋文化的新奇、南诏文化的灵动、边地文化的质朴在此碰撞交融,孕育出独特的侨乡文化与马帮文化,也让和顺成为云南四大典型生态文化村之一,每一步踏在青石板路上,都像在与历史对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次日清晨,我循着青石板路往古镇的菜场走去——逛当地菜场是我旅行的固定爱好,总觉得这样能最直接地触摸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感受不一样的饮食文化。腾冲的菜场果然没让我失望:除了些许和贵阳常见的相同蔬菜,更多的是当地特色食材——刚采的各类菌子鲜嫩饱满,烤乳扇散发着奶香,拇指大小的土豆透着可爱,还有一碗碗冒着热气的稀豆粉。我尤其偏爱这稀豆粉,此后五天的早餐,几乎都被它“承包”了,细腻的口感混着调料的香气,是属于腾冲的清晨味道</p> <p class="ql-block">吃过早餐,边走边逛来到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是中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乡村图书馆之一,由华侨集资于1928年正式建立,现藏书约13万册,被称为『滇南文化之津』‌。‌</p><p class="ql-block">牌楼式的大门古雅庄重,“和顺图书馆”五个题字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拾级走进主楼,木质书架整齐排列,有泛黄的民国期刊,也有崭新的现代读物。找一处临窗的木椅坐下,随手翻看书架上的杂志和书籍,已经很久没有进图书馆看书,这种感觉久违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便前往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滇西抗战博物馆与国殇墓园。作为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陵园,这里的每一处都透着肃穆。园内特意设有“倭冢”,安葬着被击毙的日军指挥官及其下属;旁侧立着四座真人大小的跪姿日军雕像,姿态谦卑,象征着侵略者向英烈们谢罪。我们一行人各自捧着白花,缓缓走到纪念碑前献花,低头默哀的瞬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这里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早从日军手中收复的城市,中国百年屈辱的阴霾,正是从腾冲开始逐渐消散。也难怪腾冲人对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当地百姓对日军的恨意不输南京,至今腾冲的所有酒店,都明确不接待日本人,这份坚守,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的远征军雕像群前,我撞见了一个特别的画面: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扎着简单的马尾,独自站在错落的雕像间。她没像其他孩子那样奔跑打闹,只是仰着头,小手轻轻抚过雕像粗糙的衣角、紧握的枪托。</p><p class="ql-block">她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好像在说什么——或许是轻声问“你们在这里会不会冷呀”,或许是认真讲“我们现在有好吃的、好玩的,特别幸福”,又或许是仰着小脸念叨“谢谢你们呀,要是想家了,就常回来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在不远处站了很久,没敢上前打扰。心头又软又酸,说不出是感动,还是一种沉甸甸的念想。原来那些刻在历史里的牺牲,早已悄悄住进了孩子心里,以这样温柔的方式,轻轻延续着。</p> <p class="ql-block">从国殇墓园回住处的路,和来时截然不同。车里没了刚出发时的欢声笑语,连空气都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沉沉地压在心头。每个人都低着头,没人说话,可心里像堵着块沉甸甸的石头﹣﹣刚才在墓园里看到的每一块碑、每一段历史,此刻都在脑子里打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