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赓续红色血脉,踏寻丹东峥嵘——我的红色之旅纪实。</p> <p class="ql-block">出发,沈阳~丹东🚅</p> <p class="ql-block">沈阳站入口天井·不容错过。😊😊😊</p> <p class="ql-block">截止到2025.9.30沈阳火车站,就没有纸质的火车票喽。哈哈,最后一班车赶上了。😗😗😗</p> <p class="ql-block">最美国道331起点~在丹东火车站附近。</p> <p class="ql-block">丹东,这座矗立在鸭绿江畔的英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革命记忆,每一处遗迹都诉说着峥嵘岁月。酝酿许久,终于踏上这片红色热土,循着历史的足迹,开启一场铭记初心、致敬英雄的红色之旅。以下,便是这段旅程的点滴感悟与珍贵印记。</p> 第一天 (一)抗美援朝纪念馆 <p class="ql-block">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 。</p> <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辽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始建于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馆落成并正式开馆,2020年9月19日,改扩建后的纪念馆正式开馆。</p> <p class="ql-block">这组群雕分布在纪念碑的四个方位。</p> <p class="ql-block">纪念塔高53米,象征着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园区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由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国防教育园组成。</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基本陈列主题,设置了序厅、抗美援朝战争厅、抗美援朝运动厅、中朝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纪念厅等。</p> <p class="ql-block">2900000(290万)入朝志愿军战士,197653(19万多)牺牲的志愿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朝鲜🇰🇵&韩国🇰🇷的分界线~三·八线</p> <p class="ql-block">最可爱的人~黄继光。</p> (二)丹东·锦江山公园 <p class="ql-block">锦江山公园是丹东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丹东市中心区北部的锦江山上,南距鸭绿江岸1.8公里 。</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公园始建于1905年,原名安东镇江山公园,1965年改为现名。其前身与日本侵华历史相关,1905年日本僧人细野南岳在山上建临济寺,后日本人又修建了神社等建筑。1912年,公园由祭祀公园改为综合公园,1959年,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牌坊式大门。</p> <p class="ql-block">锦江亭~位于锦江山公园东部山顶,始建于1932年,原名东天阁,1949年更名为镇江亭,1966年改建为两层并更名为“锦江亭”,2002年重建为三层六角攒尖的民族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锦江亭,重建后高17.5米,总建筑面积为396.7平方米,造型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采用仿明亭阁式建筑风格,贴金攒头宝顶,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亭内檐壁上画有凤凰山、孤山、鸭绿江断桥等丹东十二名胜,展现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站在锦江亭上~远眺鸭绿江断桥遗址和中朝友谊大桥🌉。</p> <p class="ql-block">三靖阁的“三靖”寓意为“靖思”“靖安”“靖晏”。</p> <p class="ql-block">“靖”字有安定、治理之意,“靖思”表示恭谨地奉守并深思;“靖安”和“靖晏”都意味着平静安逸、太平无事,象征着边疆安宁、社会和睦。三靖阁位于丹东锦江山巅,此地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取“三靖”之名,意在表达对江海、边塞安宁的祈愿,也体现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p> <p class="ql-block">辽东解放烈士纪念塔于1948年冬兴建,1949年10月1日奠基,1950年4月竣工落成。该塔由中共辽东省委、省政府、辽东军区共同为纪念解放辽东地区而牺牲的英烈而建。</p> <p class="ql-block">题词内容:塔正面镌刻着立体鎏金塔名题字“为解放辽东人民而牺牲的烈士纪念塔”和“1949年10月1日奠基”一行小字。塔东侧题词是由当时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张闻天撰的“为解放辽东人民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们有信心来完成你们所未竟的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塔西侧题词为当时安东市长陈北辰撰的“为解放辽东人民而牺牲的烈士千古!全市人民将永念你们的伟绩,以英勇而勤劳的工作建设新安东”,两侧字均为原辽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佟冬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回归塔.1997年香港🇭🇰回归。</p> <p class="ql-block">该碑是1943年为纪念溥仪巡视安东(今丹东)而设立的,碑文由当时伪满洲国的内务总长武部六藏书写。石碑为三角锥型体。</p> <p class="ql-block">锦江山公园的历史遗迹。</p> (三)鸭绿江断桥夜景 <p class="ql-block">来丹东数回,总在鸭绿江畔寻迹……今日终得见五座英雄桥的模样——断桥铭刻烽烟,友谊桥联结情谊,还有那些静静矗立的遗址与铜画,每一道纹路都是岁月的勋章。向守护家国的过往致敬,这江这桥,永远值得铭记。</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中朝友谊大桥🌉</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鸭绿江中朝友谊大桥🌉</p> <p class="ql-block">夜游鸭绿江断桥</p> 第二天 (四)宽甸六堡博物馆 <p class="ql-block">宽甸博物馆,始建于1995年7月,1997年12月27日成立,是当时辽宁省内较大的县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宽甸满族自治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战国青铜异形戈。</p> <p class="ql-block">宽甸博物馆·邱馆长为我们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宽甸六堡博物馆·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县郊高速公路收费口附近,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馆总投资2537万元,占地面积5911.17平方米,建筑面积4778.29平方米。馆舍为四层框架结构,一层为游客集散大厅和临时展厅,二层为数字化展厅,三层为陈列展厅,四层为库房、报告厅和办公区。</p> <p class="ql-block">展览主题:以“长城文化”为主题,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展示宽甸六堡的历史变迁、建筑特色、军事防御体系以及长城沿线的民俗文化等。馆内陈列有大量与长城相关的文物、图片和资料,不乏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宽甸六堡</p> <p class="ql-block">六堡博物馆年轻美丽的满族·卢馆长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声情并茂的讲解。讲解结束我们演唱了满语歌曲。收获满满的一天。😘😘😘</p> (五)宽甸明长城遗址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 :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由时任辽东总兵的李成梁提议兴建,是为防御建州女真西进而修筑的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位于宽甸县青椅山镇赫甸城村,古城址坐北朝南,呈正方形,每边长300米,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城墙为砖石结构,底部为大型块石砌筑,上面为青砖卧砌至顶,东、北、西三面墙体设有马面,城的四角设有角台,全城只在南墙中部设有一门,门外建有半月形瓮城。城内中心偏南处,存有一眼古井,至今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古井遗址。</p> <p class="ql-block">85后的邱馆长,爬山涉水带我们看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晒烟房。</p> (六)天桥沟抗联纪念馆 <p class="ql-block">天桥沟抗联遗址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是东北抗日联军重要的活动区域之一。</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1934年-1938年期间,杨靖宇曾先后率领东北抗联第一军“六进六出”天桥沟一带,在深山里创建密营和游击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p> <p class="ql-block">2019年天桥沟筹建抗联一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展览图片324幅,文物资料270余件,其中实物155件,全面、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抗联一军将士们在天桥沟地区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史实。天桥沟抗联遗址也被列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第一批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p> <p class="ql-block">沈阳社科院的卢晔教授,为我们讲解~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将军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年逾70岁的卢教授,用实际行动为社会服务,传播爱国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小佛爷沟伏击战,又称双山子大捷、宽甸大捷、天桥沟大捷,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取得的一系列胜仗之一,也是杨靖宇“围点打援”的典型战例之一。</p> 第三天 (七)宽甸娘娘沟门烽火台遗址 <p class="ql-block">明砖🧱有点“沉”。</p> <p class="ql-block">宽甸地区有较多烽火台遗址,丹东地区的明代烽火台分为沿边烽火台、腹里接火台、沿海烽火台、路台四种,其中沿边烽火台一般建在宽甸地区的长城外围沿线,多建于高山之上,形制多为土石混筑。宽甸娘娘沟门烽火台遗址可能属于此类沿边烽火台,</p> (八)宽甸大奠堡遗址 <p class="ql-block">大奠堡遗址,坐落在宽甸坦甸小学院内,我们通过当地文保工作人员的引领,寻访遗址。</p> (九)河口国门.铁路桥遗址 <p class="ql-block">丹东河口国门,2016年建成,高13.5-14米,跨度13.5-14米,是中国唯一一座横跨铁路线且临江建造的国门,也是中国北方第五大国门。</p> <p class="ql-block">河口国门: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矗立于鸭绿江铁路大桥中国一侧桥头,横跨铁路线,紧邻中朝19号界碑</p> <p class="ql-block">2016年,沈阳铁路局出资对上河口铁路桥进行维修,并在铁桥中方一侧修建了国门,以纪念这条重要的运输补给线。2018年6月29日,上河口国门被丹东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该桥始建于1938年,1940年4月建成,由日本人设计建造,最初用于掠夺中国和朝鲜的资源。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这座桥成为重要的交通运输线,超3万志愿军战士由此奔赴前线,众多志愿军伤员也经此桥送回国内救治。美军曾对该桥进行多次轰炸,但中朝军民通过顽强修复使其基本保持畅通,被誉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p> <p class="ql-block">桥长673米,桥高20.8米,共29孔,是一座横跨鸭绿江的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河口国门铁路桥</p> (十)河口断桥遗址 <p class="ql-block">毛岸英则是在1950年10月23日随第13兵团机关从河口断桥过江入朝的 。</p> <p class="ql-block">1941年,日本侵略者出于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需要,指令伪满洲国及朝鲜伪政权建造此桥,1942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时期,该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的重要通道,也是支前和物资运输的主要线路。1951年3月及11月,美军多次轰炸该桥,最终将桥中间9孔约200米炸断,形成现存残桥。</p> <p class="ql-block">桥梁概况:桥长709.12米,宽6米,高25米,设23孔22座桥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载重60吨。目前,中国岸留存9孔,朝鲜岸留存5孔,水中残存3座桥墩。</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将军不是从河口断桥入朝的,而是从安东鸭绿江大桥(今断桥)入朝的 。</p> (十一)鸭绿江浮桥遗址 <p class="ql-block">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军对鸭绿江上的原有桥梁进行狂轰滥炸,导致志愿军后勤运输受阻。为了便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和运送作战物资,东北军区工兵部队于1951年1月开始修建鸭绿江浮桥,1951年5月建成。</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浮桥遗址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鸭绿江街道鸭绿江分流水面上,是抗美援朝时期重要的历史遗迹 。</p> <p class="ql-block">桥梁概况:鸭绿江浮桥全长约500米,宽近9米。每座桥墩均由30根直径30厘米至40厘米的圆木立柱、横拉木框、斜拉木柱和填充石块构成。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1954年7月前后拆除桥面并锯断部分木桩立柱,现仍存留木石混筑结构桥墩36座,其中主流上有17座、支流上有19座。</p> <p class="ql-block">历史作用:这座浮桥是志愿军运送物资的重要“秘密通道”,由于桥面贴近江水,涨潮时就隐没在江中,不易被敌机发现,在美军的轰炸下,有力保障了物资运输,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持。</p> (十二)丹东最美公路 <p class="ql-block">音乐🎶公路</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30日正式通车。全长420米。以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为主题旋律。</p> <p class="ql-block">原理,通过在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切割不同间距、深度、宽度和数量的发声槽柱体,当车辆以45公里的时速匀速驶过时,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会发出固定的音乐旋律,从而奏响《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p> (十三)沿途历史建筑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1953年,安东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丹东市文化宫,由安东市房产公司和第四建筑工程公司负责建造。1955年,文化宫竣工,总投资50万元,建筑面积3159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 :这是一座仿宫殿式建筑,主楼外高三层。一楼前檐出跳,4根朱红圆柱托拱其间,雕梁画栋,碧瓦红窗。二楼檐廊前伸,双根彩柱间隔三楹观礼台,两侧有六扇木格花窗。三楼形似品字形牌楼,中高侧低,碧瓦覆盖。两侧垛楼为三层亭子阁式建筑,与主楼浑然一体,重檐飞翘,琉璃宝顶,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丹东市文化宫位于振兴区七经街70号,是丹东市的重要文化符号和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2009年,其被列为丹东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被辽宁省文物局确定为辽宁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劳动宫始建于1937年,由伪安东省公署出资修建,1940年建成,原为伪满洲国安东协和会馆,是日伪统治者宣传“日满亲善”奴化教育的思想阵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安东市民主政府接管。</p> <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成为白山艺校校址,1946年10月国民党占领后成为法院。1947年全市工人捐出一天工资进行改造修建,1948年7月7日,安东职工俱乐部落成,1949年更名为安东市劳动宫。</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始建于1909年,前身是韩国银行,总行设在汉城。清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入辽宁后,在安东(今丹东市)设立支行,成立第一银行(即韩国银行)安东代办所,这是安东历史上第一家银行。1984年起,该建筑由工商银行使用。</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为日本所建,外部墙体为大理石贴面,门、窗两边立罗马花岗岩石柱,进入大门可见“回”字形天井设计的营业大厅,二楼四周有回廊,整座建筑挺拔气派,古典庄重,尽显欧式风格。原为二层砖混结构,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加盖一层。</p> <p class="ql-block">该塑像建成于1970年。塑像为毛主席挥手的形象,面朝北京方向 。塑像高大巍峨,矗立在站前广场,非常醒目,从丹东站出站即可看到 。</p> (十四)探寻历史遗迹 <p class="ql-block">九连城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九连城在历史上曾是马的交易市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连城的马市交易可追溯到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当时后金政权与朝鲜商定,每年春秋两季在中江台一带(今丹东市九连城镇马市村一带)举行易货贸易,朝鲜商民会携带牛、马等物品前来交易,清朝的驻防兵丁等则带着布匹、人参等土特产品进行交换。</p> <p class="ql-block">日俄战争遗迹</p> <p class="ql-block">翻山越岭寻找日俄战争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丹东不愧是板栗🌰的故乡,沿途随手可得。🤗🤗🤗</p> (十五)参观汤玉麟公馆 <p class="ql-block">丹东汤玉麟公馆俗称“汤二虎楼”,是奉系军阀汤玉麟的私人公馆。</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22年,1924年6月建成。由当时安东工商户“福兴祥”牵头,艚船会、木把会等捐款兴建。</p> <p class="ql-block">汤玉麟基本常年在沈阳,很少居住于此。日伪时期被皇协军使用,抗战后被国民党52军使用,1947年安东解放后回到人民手中,198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9平方米,为凹形二层砖木结构,分为前楼和后楼。前楼用红砖,后楼用青砖,房基由花岗岩铺砌,顶部设有观景台。两座楼之间形成两个四合院,前门有水泥岗楼,后门有木制岗楼,前楼右面有两个水牢直通鸭绿江,门窗有仿古图案装饰,前廊绘有风景画,木雕细致,是保存较完整的民国时期建筑。</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是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值此,三日丹东行,不是简单的游览,而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从鸭绿江畔的断桥到深山里的密营,每一处红色遗址都是一枚勋章,镌刻着不屈的脊梁,也让“保家卫国”的信念,在心底愈发清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