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喀什市(维吾尔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辖县级市,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南疆城市群区域中心、新疆副中心城市。</p><p class="ql-block"> 喀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地形北高南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总面积 1528.84 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喀什市辖10个街道、3个镇、12个乡。截至2020年8月,喀什市常住人口70万人。</p><p class="ql-block"> 1952年,喀什市正式成立。喀什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对外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喀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东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和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汇点,喀什徕宁国际机场是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2020年10月,喀什市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p><p class="ql-block"> 2023年,喀什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09.31亿元,比上年增长9.6%。</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喀城古城区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境内的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3.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喀什古城景区南至人民路,北至色满路、亚瓦格路,西至尤木拉克协海尔路,东至吐曼河观光带。古城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情独特,素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喀什古城历经2000多年的风霜雪雨,使喀什古城成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标本和切片,被誉为研究古西域城市的活化石,也是研究古丝绸之路文化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是一座开放式旅游景区,也是维吾尔族居民的生活区,在这里集中展现了维吾尔族居民家庭生活、民族风情、传统手工艺、风味美食。</p><p class="ql-block"> 2015年7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古城景区被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老城区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家、喀什地区第二家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喀什古城开城仪式是一场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盛大活动,每日上午10:30在东门广场举行,以十二木卡姆乐曲开场,通过歌舞、历史人物重现等形式展现丝路文化精髓。</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核心细节:</p><p class="ql-block"> 仪式核心内容</p><p class="ql-block"> 时间与地点:</p><p class="ql-block"> 每日上午10:30在喀什古城东门广场准时开始,吸引大量游客参与。作为古城文旅融合的标志性活动,已成为新疆旅游的热门打卡点。</p><p class="ql-block"> 表演亮点:</p><p class="ql-block"> 传统歌舞:身着艾德莱斯绸的维吾尔族老者率先起舞,绸衫彩纹流转,象征帕米尔高原与叶尔羌河的自然之美。</p><p class="ql-block"> 历史人物重现:张骞手持符节、班超身披铠甲登场,还原汉代丝路开拓场景,配合民族服饰舞者,形成流动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 音乐与氛围:悠扬的十二木卡姆乐曲贯穿全程,营造浓郁的民族风情。</p><p class="ql-block"> 文化与意义:</p><p class="ql-block"> 仪式不仅展示喀什作为丝路重镇的2100年历史底蕴,还体现现代改造后的活力(如电力升级保障稳定演出)。</p><p class="ql-block"> 通过沉浸式体验,游客可感受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传播与旅游经济。</p><p class="ql-block"> 延伸信息</p><p class="ql-block"> 背景与改造:喀什古城曾面临基础设施老旧问题,2009年起改造工程保留风貌并升级设施,2015年成为5A级景区,开城仪式是其文旅融合的成功实践。</p><p class="ql-block"> 旅游提示:游客可结合周边景点(如药茶馆、铜器店)深度体验,或参考专列游新疆行程安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喀什古城外,交通断路,警察封闭。成千上万的人围拢在古城东门外,等待观看开城仪式。当我伸手准备拍摄时,我发现,有数不清的自拍杆儿拍摄。</p><p class="ql-block"> 铜鼓敲响第三声时,我注意到城楼飞檐下悬挂的铜铃。这些据说是唐代遗物的铃铛,在风中发出空灵的颤音,仿佛丝绸之路上逝去的驼队仍在远方回响。舞者们旋转的裙裾掀起彩色漩涡,其中一位老者的白须在阳光下泛着银光——他是第七代非遗传承人阿布都热合曼,此刻正用眼神向观众传递着某种密码。</p><p class="ql-block"> "看他的手势!"身旁有人突然轻呼。我凝神望去,只见老者右手抚胸,左手向天,这个维吾尔族传统的问候礼,竟与敦煌壁画中飞天仙人的姿态惊人相似。刹那间,城楼下三百名观众不约而同地举起右手抚胸,这个跨越民族与时代的集体动作,让我的眼眶突然发热。</p><p class="ql-block"> 仪式高潮处,十二名杂技演员从城楼纵身跃下。他们脚踏两米高的木杆,在半空中做出惊险的劈叉动作。当最年长的演员稳稳落地时,人群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我注意到他褪色的演出服上绣着"1983"的字样——三十八年来,这套戏服见证了多少个清晨的开城仪式?又承载了多少代人对丝路文明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散场时,晨雾已完全消散。阳光穿透城楼上精美的木雕格栅,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光影。我抚摸着城门上深浅不一的凹痕,这些据说是历代战火留下的印记,此刻却像时光的年轮,诉说着这座城市从疏勒国到喀什噶尔的千年沧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