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积极心态 拥抱多元智慧——邻水县2025年中小学校级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组暮省(第3日)

茉莉花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22日,校级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迎来第三日的精彩课程。今日培训聚焦“积极心理学”与“共识构建艺术”两大主题,通过理论授课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全体学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收获新知,在思想交流中凝聚共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积极心理学赋能学校管理创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张忠然书记的专题讲座《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管理与教师激励》,生动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张忠然老师从“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的理论出发,深入解析了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讲座重点探讨了如何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学校管理实践,提出了校长应具备的七大积极领导力品质:优势识别力、感恩领导力、情绪智力、品味生活力、希望指引力、心理韧性和使命驱动力。张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建立积极校园文化、开展优势教育、实施感恩实践等方式,打造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为学员们提供了提升管理效能的新视角和新方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案例研讨提升共识构建能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班主任陈燕老师的专业引导下,学员们围绕“浪漫而恼人的欧陆夏季”这一经典案例展开了深入研讨。活动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多个环节,让学员们亲身体验了观点差异、沟通协调和共识达成的全过程。研讨中,学员们深刻认识到:由于成长背景、价值观念和认知模式的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往往存在显著区别;有效的沟通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整合多元意见需要开放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这次活动为学员们今后在工作中处理分歧、凝聚共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学员暮省:知行合一的深度思考</b></p><p class="ql-block"><b>蒋本刚:</b>今日张书记的积极心理学提出的“优势取向”理念,促使我反思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过去我们过分关注教师的不足,通过各种考核和评比来“查漏补缺”,这种方式虽然能发现问题,但往往让教师处于被动防御状态。今后的工作中,我会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同行评议等多维度,系统梳理每位教师的教学特长。此外,我还要将积极情绪培养融入日常管理,建立教师感恩日记制度,定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b>姜太辉:</b>在“浪漫而恼人的欧陆夏季”这个案例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行为逻辑和价值判断,这让我联想到德育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情况。每个学生的问题行为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动因。过去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往往收效甚微。今后,我将推动德育工作向“个性化指导”转型,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要求学校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一生一策”。同时,要改变德育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更要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在德育活动设计上,要增加体验式、参与式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道德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p> <p class="ql-block"><b>张燕:</b>张忠然老师提出的“感恩领导力”让我深有感触。后勤工作常常被视为学校的“幕后”工作,后勤人员的付出往往被忽视。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后勤团队的士气,也不利于学校整体效能的提升。我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建立后勤服务满意度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师生对后勤工作的评价和建议,让后勤人员能够直接看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其次,每月开展“后勤之星”评选活动,公开表彰在各自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再次,在后勤团队内部推行“感恩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相互认可和感谢。最后,我将更加注重后勤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成长。通过这些措施,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后勤团队。</p> <p class="ql-block"><b>许可:</b>作为直接面对学生和家长的基层管理者,“心理韧性”这一品质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经常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矛盾冲突,管理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工作成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心理韧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我计划建立“每日反思”习惯,通过写工作日记的方式,记录当天遇到的挑战和自己的应对方式,定期总结提升。同时,要学会在工作中建立“支持系统”,主动与同事分享压力,寻求帮助。在处理家长和学生的矛盾时,要保持情绪稳定,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共赢的解决方案。此外,还要注重培养整个教师团队的心理韧性,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教师们的抗压能力和协作精神。</p> <p class="ql-block"><b>王云:</b>今天下午的案例研讨让我对学校工作有了新的思考。今后,我将更加注重沟通的艺术:在制定各项计划时,要充分听取教研组长和教师的意见;在排课过程中,要兼顾教学规律和教师需求;在处理教学事故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又有人情味。同时,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务管理效率,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沟通协调上。此外,还要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优化。</p> <p class="ql-block"><b>荣维森:</b>“激活式教育”理念为教研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侧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模式容易让教师产生防御心理。我计划对教研体系进行系统性改革:首先,改变听课评课的方式,从“找不足”转变为“发现亮点”,要求听课教师至少找出三个教学创新点。其次,建立“教学创新案例库”,收集整理各学科的教学创新实践,供全体教师学习参考。再次,改革教研活动形式,增加“经验分享会”等轻松活泼的形式,鼓励教师畅所欲言。最后,要建立教研成果推广机制,对于确实有效的教学创新,要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师生。通过这些改革,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教研氛围。</p> <p class="ql-block"><b>王伟希:</b>今天下午的案例研讨,让我深刻认识到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我将把今天学到的共识构建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首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在决策过程中注重沟通艺术,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应变;再次,要善于发现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做到人尽其才。同时,我还要注意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多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尽快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牢记服务的初心,把促进师生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p> <p class="ql-block"><b>苏勇:</b>积极心理学关于“使命感”的培养与育人工作高度契合。当代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目标缺失、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是育人工作的重要课题。我计划开展“使命引领成长”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成长路径。其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社会中认识自我价值。再次,在团员发展中强化使命教育,要求入团积极分子参与一定时长的志愿服务。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使之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b>昌川:</b>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教师对新技术的抵触情绪。这提醒我,技术推广不仅要考虑技术本身的先进性,更要关注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今后在引入新的教育技术时,我将采取“渐进式”推广策略,先在小范围内试点,让部分教师率先体验技术带来的便利,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影响其他教师。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确保教师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此外,还要定期收集教师的使用反馈,不断优化技术方案。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意识到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代品,减轻他们对技术取代教师的担忧。</p> <p class="ql-block"><b>谭莉丽:</b>今天下午的案例活动让我深刻领悟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知识储备等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人们在看待同一事实时,关注的重点、解读的角度不同。比如,有人更看重情感因素,有人更注重逻辑或利益,所以排序和立场会不同,且都能基于自身认知找到“充分”理由。</p><p class="ql-block">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要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观点,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在交流中,要注重逻辑与情感的结合,提升说服或被说服的能力;同时,也要善于从分歧中汲取养分,促进自身和集体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学。第三日的培训在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中圆满结束。学员们不仅收获了理论知识,更通过实践研讨提升了管理智慧。大家纷纷表示,将把今日所学转化为明日所用,以积极心态迎接工作挑战,用智慧方法破解管理难题,共同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期待后续更精彩的学习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