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哉嵩山

彭岳仁

<p class="ql-block">文/原创,图,视频/岳乐自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5029741</p> <p class="ql-block">  奇哉嵩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岳”,——中岳嵩山,我更喜欢嵩山的神奇。</p><p class="ql-block"> “岳”的意义,即高大的山。“三山五岳”誉为华夏的摇篮,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五岳”中的中岳嵩山,《诗经·大雅·崧高》:“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可见嵩山的巍峨高耸、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 嵩山之奇,奇在万山之祖,其意在于36亿年的地质年龄和五代同堂的地质奇观,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奇在自然景观(少室山和太室山);奇在有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三皇寨(即天皇,地皇,人皇),以险峻栈道和“书册崖”地质奇观著称。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整个景区山体陡滑,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闻名中原。有幅对联称三皇寨:“跳出红尘三界外,人注白云一洞中”。</p><p class="ql-block"> 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西北部,是五岳之中岳,系秦岭山东延的余脉。嵩山有72峰,太室山和少室山各占三十六峰。其少室山最高峰连天峰(又名摘星台,尚未开发为景区)海拔1512米。太室山最高峰,名为峻极峰,海拔1491.73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过去,我不甚理解徐霞客的这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自从我登了中岳嵩山后,我倒觉得我过去所登的最高的山,——安微岳西的白马尖,也不足以为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年前,我跟随山水老师,共十七人,由多云尖山峰,再上白马尖顶峰,只见白马尖山顶垒起一个1777数字的碎石墙,我总以为这是我所登山的最高峰。其实,那天晚上,我们居住在山中,宿营地的海拔高度,也许超过七,八百米,真正爬升高度不足千米。 </p> <p class="ql-block">  今年九月十三日,立秋后的太阳仍然炙热。我又跟随山水老师,共有十八人,从红安坐了六个钟头的车,来到嵩山少室山下,正是“日高路远漫思茶”时。我们立即开始登山,走徒步道,——攀石崖,钻荊刺,过沙土,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攀爬,上升七,八百多米。我气喘吁吁地来到了“书册崖”栈道。所幸有同伴淮河帮我们看着背包,减轻了我背包的重量,我才继续向前走,胆战心惊地走了一段书册崖的栈道。遗憾!我沒有走到三皇寨,因有人说:“前方栈道封了,三皇寨去不了”。</p><p class="ql-block"> 我零距离接触到25亿年前的“嵩阳运动”,——弍拾亿年前的滨海沙滩,留下波浪状纹理,造就了今日的“书册崖”。 我胆战心惊地走在“书册崖”那半山腰的栈道上,被眼前的奇景惊呆了,——灰白的岩层高度达700-800米高,纵向叠立如巨册书脊,规模宏大,远观又似一本本厚厚的书册立于天地之间,何不奇观。</p><p class="ql-block"> “奇文阅尽三千卷,不若一观书册崖”。嵩山不仅是夏朝重要据点,黄帝、大禹等帝王曾在此祭祀或建都,还现存有周公测景台、元代观星台等遗迹。嵩山有汉武帝,武则天,唐太宗宋真宗等三十多位皇帝到访,有诗仙李白的《赠嵩山焦炼师》。</p><p class="ql-block"> 而且“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的佛教,宋朝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的儒学,中岳庙和老君洞的道教,这三教交融的文化现象,不正是一本本厚厚的奇书异册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十三号下午四点多钟,我从书册崖下来到少林寺。我首游5A景区“——少林寺,观赏武术表演、塔林等,颇有点“山奇塔奇人也奇”的风味。</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由北魏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修建,因坐落嵩山少室山密林中得名“少林寺”。527年菩提达摩面壁九年开创禅宗,奠定禅宗祖庭地位。唐初十三棍僧助李世民有功,获赐“天下第一名刹”。</p><p class="ql-block"> 2010年,少林寺主持释永信最辉煌时候,他把千年古刹少林寺打造成金子招牌,成为世界级品牌。如塔林228座,是中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建筑群,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核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但少林寺原住持释永信,目无国法,罔顾教规,六根不净,追名逐利,肆意妄为,屡破底线,涉嫌刑事犯罪、己被注销戒牒。释永信正应验了少林寺中那幅对联:“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明月照沧海终为空”。 </p> <p class="ql-block">  九月十四号早上六点多,我跟随向导,由逍遥山庄至凤凰峰,途经野猪坡(60度坡由沙石路),及气象站,近六个小时抵达峻极峰顶。我站在峻极峰地标打卡处,俯瞰周围众山的豪迈,及中岳嵩山”——奇峰峻极。方知“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我也感受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太室山峻极峰,海拔1491.73米,我登上峻极峰,海拔爬升高度确实超过千米,这也许成为我登山极限值。</p><p class="ql-block"> 我再由峻极峰下到老母洞,这段下山路有4445级台阶(中间好汉坡一百多级陡峭台阶),海拔高度约800米,花了近三个小时(包简单午餐)。从老母洞到嵩山书院,也得一个多小时,海拔高度约700米。要是从嵩阳书院上台阶到峻极峰,我恐怕要半途而废,走不到峻极峰。我从容地从峻极峰顺着台阶扶手,有时倒着下台阶,因上山的路与下山的路不同,我才得以从容始,又以从容终。 </p><p class="ql-block"> 此次我登上峻极峰顶,至下山近十个小时,爬升海拔高度千米以上,步行数三万三千步。这不仅挑战了自我,创新爬升高度,而且我感觉:嵩山之巅,苍穹之下,一站之间,仿佛能触摸到天地的呼吸。难怪王维《归嵩山作》诗曰:“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真写出了大境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心有灵犀,神驰八极。我走在嵩阳书院的书院河边,我还在回味嵩阳书院的那两棵“将军柏”——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柏树,有近五千年的历史。难怪红安将军县二程镇街上,有宋朝理学家程颢、程颐雕塑像,且以两程姓命名的二程镇,这说明程颢,程颐是由红安迁移嵩阳书院吗?——二程以“洛学”著称,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实践的统一,为朱熹“程朱理学”奠定基础。 ‌嵩阳书院还有李白,司马光、范仲淹、朱熹,李刚等名流讲学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皇天后土,实鉴此心,——嵩山是剑,劈开中原的混沌;嵩山是屏,拱卫华夏的脊梁;嵩山是册,镌刻五千年文明的扉页。难怪,官宦子民,蚁涌而来,虔诚礼拜有求于中岳,或鸿志在胸,有借于中岳,都为中岳嵩山的雄风豪气,神奇异彩而敬畏。</p><p class="ql-block"> 中岳嵩山的神奇是实实在在的,嵩山也喜欢老实人,喜欢一步一个脚印地爬山人,人生哪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做人来不得半点虚假伪装,做事更来不得半点求名逐利。嵩山的山灵不是把释永信踢出了山门吗?这就是我登嵩山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写游记如爬山,我怕写不好,有亵渎嵩山的神奇,几天下来,写得如此艰难……。</p><p class="ql-block"> 但我名字中有岳,我喜欢岳,喜欢爬山,更喜欢爬中岳嵩山。于是,我一字一字地写下:奇哉嵩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草写于2025.09.22日夜,于09.24日岳乐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