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湿地公园

画眉先生

<p class="ql-block">清晨的眉山,薄雾还未散尽,我便踏进了东坡水月湿地公园。这里被称作城市的“生态绿心”,果然名不虚传。一入园,视野便豁然开朗,中央那片开阔的绿地如同大地的呼吸中枢,静静舒展着生命的节奏。沿着“东坡水月轴”缓步前行,两侧水系蜿蜒,绿意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仿佛走进了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听说这公园是以“东坡皓月”为核心,向四周延展出一条人文与自然交融的脉络,而我此刻正走在这条脉上,感受着它温柔的律动。</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弯,眼前出现一堵灰墙,金色大字写着“东坡牧歌”,阳光虽未穿透云层,那几个字却自带光芒。墙后是一片开阔的草地,几棵老树撑起浓荫,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忽然觉得,这名字起得真妙——不是喧嚣的乐章,而是低吟浅唱的牧歌,是城市里难得的慢调子。草地上零星有人散步,孩子跑着放风筝,笑声轻飘在空气里,像风拂过芦苇的细响。</p> <p class="ql-block">再往深处走,一座石桥横跨清流,拱形桥洞倒映水中,恰似一轮完整的月。我站在桥中央,脚下是潺潺流水,两旁绿树成行,小径如丝带般缠绕在林间。远处山坡绿意绵延,云层低垂,却并不压抑,反倒让整幅画面多了几分水墨的韵味。这一刻,时间好像慢了下来,连呼吸都变得轻柔。</p> <p class="ql-block">湖心处,一座古塔巍然矗立,飞檐翘角,层层叠叠,倒影在水中纹丝不动,宛如定格的时光。塔前水面如镜,映着塔身、云影,还有岸边几丛紫色小花和白芦苇,色彩淡雅,层次分明。我远远望着,竟有些恍惚——那塔像是从苏东坡的诗里走出来的,千年前的月光,是否也曾照过这一池静水?</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台阶上坐着几位老人,有的闭目养神,有的轻声交谈。湖水清澈,浮萍点点,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划出一道银弧。岸边树木倒映水中,随波轻晃,像在梦里摇曳。我蹲下身,看见水底细石清晰可见,几株水草随流摆动,仿佛在跳一支无声的舞。这湖不喧不闹,却自有千言万语,只等静心的人来听。</p> <p class="ql-block">河边的栏杆旁,一位穿绿裙的女子静静伫立,望着湖面出神。她的身影融入了这幅画中,成了风景的一部分。我悄悄走过,不愿惊扰这份宁静。水中的倒影依旧清晰,塔、树、人,都在一片幽蓝中静默着。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东坡当年的吟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水,这月,这园,或许从未真正远去。</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边的步行道继续前行,一排红色拱形结构在绿树间若隐若现,像是某种现代艺术的点缀,却不显突兀。脚下的石砖平整干净,远处桥梁横跨水面,车流无声穿梭。这里没有景区的拥挤,只有恰到好处的秩序与自然的松弛交织在一起。我放慢脚步,任风吹过耳畔,带着湖水的湿润和草木的清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