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上黄山

牧马河

<p class="ql-block">  1985年8月,我从位于南京的空军气象学院干部进修班毕业,因妻子从未来过南方,想借此机会休假来南京与我团聚,顺便到附近的景点转转。</p><p class="ql-block"> 妻子到南京后,第一天带她到距学校不远的雨花台,凭吊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并参观游览了南京长江大桥。第二天,到位于紫金山的中山陵及灵谷塔等景区游览,美丽的江南风光让妻子大开限界。第三天在南京市区的鼓楼广场和新街口等繁华街道商场转了转,并购买了赴安徽黄山的长途大巴车票。</p><p class="ql-block"> 第四天一大早,大巴就从南京出发。那时没有高速公路,路况很不好,尤其进入山区后更是坡陡弯急,30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一天,傍晚才抵达黄山景区。从未坐过这么远路程大巴车的妻子,一路上晕得难受不已,脸色苍白,一下车就呕吐不止,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p><p class="ql-block"> 那时年轻,找了一个农家的简易旅馆住下后,第二天早上起来就精神抖擞,毫无倦意了。</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旅游业还未真正兴起,黄山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服务质量,与如今相比,都相差很大。但是,作为著名景点,游客还是很多的。当时的门票12元,人们还觉得很贵,因为那时的工资一个月才几十块钱。</p><p class="ql-block"> 常言说:五岳归来不看山,看了黄山不看岳。</p><p class="ql-block"> 黄山有五绝三瀑的景色,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和“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p><p class="ql-block"> 从山下出发时就是阴天,不久开始下起小雨,路上开始变的湿滑。到了下午,雨越下越大,并刮起大风,一片一片的云在脚下流淌。有的地方甚至被云雾全部笼罩,能见度极差,基本上看不到前后的游客。孤独感让我们不敢再走下去,决定先找个旅馆住下,等天气好了再说。</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位于光明顶的黄山气象站,这里已经聚集了上百名游客。我找到气象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他我也是气象工作者,一是问问什么系统影响的天气?雨什么时候能停?二是看在同行的份上,能否解决一下住宿?他告诉我,是受台风影响造成这次天气过程,因登陆后已明显减弱,明天就会转好。可住宿解决不了,就是国家气象局的人来了也没地方住。</p><p class="ql-block"> 没办法,只能到下站了。气象站的同志说西海景区离这儿不远,那里有几个旅馆。</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西海时天完全黑了,旅馆已全部住满。看到还有很多游客没地方住,旅馆决定每张床住两个人。我们到房间一看,里面摆着四张上下铺的铁床,我们分别被安排在两个房间的上铺。庆幸的是与我安排睡同张床的小伙子找熟人走了,妻子却同一个胖女人带个小孩挤在一张床。因穿雨衣走路,裤腿全湿了。我穿短裤睡了一夜,把上身穿的老头杉给妻子当了睡裙。</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天气果然晴了。从旅馆出来不远,就能看到茫茫云海。一尊类似猴子的石头,栩栩如生地蹲在云海边,形成了“猴子观海”的奇观。</p><p class="ql-block"> 在玉屏峰的迎客松前,我们留下了第一张彩照。因为,眼前的这棵迎客松,从我记事儿的时候就在风景画中见过,今天终于站在它的面前,仿佛进入画中……。</p><p class="ql-block"> 玉屏峰对面,就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天都峰,也是黄山最险峻的一座山峰。导游说,来黄山,不爬天都峰,等于一场空。可是,我们向天都峰望去,上山的路非常陡峭,有段路的坡度几乎70多度,是靠抓着一条铁索向上攀登。</p><p class="ql-block"> 因为一路上看到,上至80多岁的老翁,下至3、4岁的孩童,也随着游客艰难地登上玉屏峰。在他们的感召下,我们俩儿坚定了信心,一定要登上这座最险要的天都峰。</p><p class="ql-block"> 来到山脚下,看到上山的路宽只能容纳一个人。妻子说你先上,她跟在我后面。我问为什么?她说:“如果你不小心掉下来,必然要砸到我,咱们俩儿就死在一块儿。否则,留下我一个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说:“男人力气大,抓铁索会很牢,不会掉下来,你在前面,万一掉下来,我可以把你拦住。”妻子说:“那你也在前面,万一你上面有人掉下来,可以保护咱们俩儿都不掉下来。”我觉得妻子说的也有道理,如果真有人从上面掉下来,接住的把握肯定是人越少越好。于是,我先沿着陡峭的山路艰难地往上攀登。当走到铁索路时,我边攀登边朝下观望,叮嘱妻子注意下脚的地方,并稳住铁索减少晃动,等她抓稳后再继续下一步。</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路向上,终于到达顶峰。举目向四周望去,一览众山小。再回首上山路,悬崖峭壁,奇松怪石,山谷深幽,云雾飘渺。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感叹道:真是不险不奇!</p><p class="ql-block"> 下山路虽然不是很陡峭,但也有几处险要地段。妻子还是坚持她走在前面,理由还是,要死就死在一块儿。</p><p class="ql-block"> 黄山之行,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不仅仅是秀丽的风景,还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风雨相伴生死相依……。</p><p class="ql-block"> 转眼四十年过去了,寒来暑往,日月更迭,酸甜苦辣,柴米油盐。一路走来,夫妻之间有默契也有分岐,有和谐也有争吵。但是,每每想起黄山的游历,联想四十年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我的耳边总能听到妻子当年的话:“我可以为你去死”。</p> <p class="ql-block">  现在登天都峰的路有了很大改善,靠抓铁索攀登的路已经不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