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伟又一次站在人社局的大门外,抬头望着那枚熟悉的国徽,心里五味杂陈。这已经是小伟这周第三次来了。每次来,小伟都得把包里的材料翻个底朝天——劳动合同、工资条、打卡记录、社保缴纳证明,一样都不能少。可有时候,哪怕带齐了所有东西,还是会被一句“证据不足”挡在门外。</p><p class="ql-block"> 小伟穿着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浅蓝色衬衫,斜挎着旧包,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这身打扮算不上体面,但足够真实。就像小伟和这家公司之间的关系一样,明明每天打卡上班、写日报、开例会,可一旦公司不认,这些日常就成了“你说你有就是有”的尴尬。</p><p class="ql-block"> 劳动关系这四个字,听起来简单,可要证明它,却像在拼一幅没有边框的拼图。合同是最直接的证据,可有些人压根没签;工资转账记录能说明问题,但如果是现金发放呢?工牌、工作群聊天记录、项目文档上的署名……这些零碎的痕迹,成了我们普通人最后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小伟曾以为,只要认真干活,公司就会负责到底。可现实是,当矛盾发生时,谁掌握了“证据”,谁才握住了话语权。站在那扇门前,小伟忽然明白: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只是愤怒和诉求,更是一场冷静的准备——把每一天的付出,都变成将来站得住脚的证明。</p><p class="ql-block"> 那天离开时,天色已晚,建筑物的玻璃窗映出城市的灯火。小伟摸了摸肩上的包带,心想:下次来,要带得更全一点。不是为了对抗谁,而是为了告诉自己,自己存在过,自付出过,自己不该被轻易抹去。</p><p class="ql-block">总结: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p><p class="ql-block">劳动合同→缴社保→工资条→打卡记录→工资卡→微信转账记录→日报→开例会→工资转账记录→厂牌工牌→出差日记→会议记录→上班工作视频→工友证明……平时留心保存,用时不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随时留个心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