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计划011】陪着父母游广州(上)2025.6.1

云卷云舒

<p class="ql-block"> 昨天在珠海逛了一天,今天早上从珠海出发去广州玩了。广州的第一站我选的是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中山大学南校区历史底蕴深厚,拥有民国建筑群(如怀士堂、陈寅恪故居)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康乐园”,与北大未名湖、武大珞珈山并称中国三大最美校园景观。</p> <p class="ql-block">  由于恰逢六一,等我意识到进中山大学南校区需要预约时,网上已经约满了,无法再预约了。好在女儿想到了一个办法,珠海校区和广州校区之间,他们学校有专门的班车运行,终点站设在南校区内。为了顺利进入南校区,因此我们就选择了学校班车作为去广州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 2个小时左右,班车就到达了中山大学南校区。</p> <p class="ql-block">中山大学校训。</p> <p class="ql-block">  怀士堂,又称“小礼堂”,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区康乐园西南区492号,由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华纳与史怀士公司总裁安布雷·史怀士捐资兴建,纽约斯道顿建筑事务所设计,1915年动工,1916年竣工,总建筑经费2.5万美元。建筑呈“T”字形对称布局,红砖外墙配绿色琉璃瓦,基座采用花岗岩防水层,清水红砖砌筑时保留0.8厘米砖缝,总建筑面积1550.7平方米,原为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馆。</p><p class="ql-block">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在此发表演讲提出“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勉励,1925年3月13日岭南大学师生在此举行孙中山追悼会。抗战时期曾作为岭南大学临时教学楼名称沿用。1952年后成为中山大学重要会议场所,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南面草坪刻有孙中山手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北面正门两侧嵌有商承祚题写“怀士堂”及演讲主题的云石碑刻。现为学校举办学术活动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惺亭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康乐园)中轴线上,由原岭南大学1928届毕业生(惺社同学)捐建。该建筑为蓝顶红柱的八角亭,亭内悬挂清代铁钟,亭匾由商承祚教授于1981年题写,主要功能为纪念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位烈士。其中史坚如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烈士,区励周与许耀章在1925年沙基惨案中殉难。现每周三晚作为英语角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中山大学南校区校园很大,逛了不到一半,已经到了中饭时分,女儿的饭卡在中山大学所有校区的食堂是通用的,于是就选了据说是南校区最好的食堂用餐。</p> <p class="ql-block">陈寅恪故居 ,位于广州市新港西路中山大学校区内东北区309号2楼。此楼楼高两层,为美国麻金墨夫人为纪念其丈夫于1911年所捐建,故名“麻金墨屋”,原是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理佩之住宅,其后王季思、杨国荣、容庚、商承祚等知名教授也曾在此居住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陈寅恪教授一直居于此楼的二楼。</p> <p class="ql-block">逛完中山大学南校区,走出南大门,发现门口还有许多人在排队等候。</p> <p class="ql-block">锦纶会馆,又称锦纶堂,原址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新街21号、21号之一、33号、35号,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为清代广州丝织行业会馆,历史上历经7次重建与重修。2001年因康王路建设实施整体平移工程,向北移动80.4米、顶升1.085米后转向西移22米至现址康王南路隧道北出口西侧,整体保持原貌。</p><p class="ql-block">该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路三进祠堂式结构,面阔22.1米,进深38.5米,占地面积850平方米,现存青砖石脚、硬山顶及砖雕等清代特色,馆内保留19方21块碑刻,记录会馆运作及行业历史。1920年孙中山曾批示“永远保留”该馆。1999年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升格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改为广州丝织行业博物馆,每日9:00—17:00免费开放,展览涵盖丝织贸易、广绣及平移工程等内容。2023年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现为研究清代资本主义萌芽、海上丝绸之路及广州商贸发展史的重要物证。</p> <p class="ql-block">华林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华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中印文化交流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首。</p><p class="ql-block">华林寺前身是“西来庵”,达摩遵从师父自训谕,西来弘化禅宗妙旨,并于梁武帝普通年间从海上到达广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结草为庵”,潜心苦修。顺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庞察室,改“西来庵”为“华林寺”。华林寺的面积有3万平方米,由五百罗汉堂、舍利塔、达摩堂等建筑群组成。五百罗汉堂内,除供奉三宝佛外,还陈列着神态各异的泥塑五百罗汉像,其中有一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木雕像。</p> <p class="ql-block">一花开五叶</p><p class="ql-block">达摩到广州后,稍作停留便北上会见梁武帝。梁武帝萧衍晚年虔诚向佛,达摩想探探他到底有没有“真功夫”。但见面后两人话不投机,于是达摩渡长江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禅观九年,留下了有名的四句偈:“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佛教界人士认为达摩这四句偈预言了中国禅宗300年后发生的事,因为在达摩来中土300年后,六祖惠能出现,禅宗一花开五叶——沩仰、曹洞、临济、云门、法眼,五宗相继在公元800年到900年内创立。也就是说,达摩预言中土禅宗传法到第六代,就会开花结果。新建的华林寺祖师殿达摩像上方,有一个金漆横匾,上面写着“一花五叶”四个大字,以此纪念达摩的四句偈预言。</p> <p class="ql-block">舍利塔</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华林寺禅寺住持元海奉康熙帝御旨,于寺内建舍利殿、精制舍利塔奉安佛舍利。舍利塔由肇庆七星岩汉白玉砌成,高七米,外观六面七层,每级乃至每一石块以青铅粘边,结构坚固,塔身造型典雅,每面皆刻有精致花纹,堪称岭南石雕艺术精品。1924年华林寺部分被拍卖改建民房,舍利塔留于华林寺前街中心。1965年移至解放北路兰圃内,在拆卸塔基时,于地穴内发现了盛有二十二颗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的四重宝盒。1994年至1996年,舍利塔和21颗佛舍利子分别重归寺院,成为华林禅寺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五百罗汉堂</p><p class="ql-block">五百罗汉堂是华林寺的主殿。五百罗汉堂门前两旁各立有一个高达殿檐、手执金刚杵、面容威猛的金刚力土镇守着山门。殿门上方高悬“五百罗汉堂”石额。两旁石柱刻有一副对联:“证菩提心现应真相,登欢喜地得自在观。”殿门内有一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佛的背后是寺院护法神将韦驮大将军。殿堂北端供奉着三尊大佛:释迦牟尼佛祖居中,兹师佛在左边,阿弥陀佛在右边。殿堂的西墙供奉着全身地藏王。殿堂东墙供奉的是一尊木雕的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与地藏王相对。</p> <p class="ql-block">五百罗汉堂殿门向南,由殿门至北端的三保佛像,为南北中轴线。东西两边是回廊,在高1米多的基座上供奉着五百罗汉。原像已在“文革”中毁去,荡然无存,新佛像于1997年参照清光绪年间的《五百罗汉图》及有关资料重新雕塑的,造工十分精细。雕像的材料是优质的香檀木,初由浙江工匠精心雕刻而成,再从潮州、汕头、福建、湖北等地买来麻布、泥灰、生漆等各种材料,经接缝、打沟、裱布、上灰、打磨、上漆、贴金等10多道工序而成,工程于1997年12月竣工。新雕塑的罗汉像供奉在台基上,另有数十尊罗汉像紧密排列于“妙相庄严”东侧的高架之上。</p> <p class="ql-block">达摩堂</p><p class="ql-block">达摩堂是20世纪90年代为纪念达摩师祖而重建的。殿堂坐北朝南,堂前石柱有一副木刻对联写道:“东土禅宗传妙法,西域宝甸辟华林”,是赞颂初祖达摩由西来中国传播宗教文化事迹的。而殿堂北墙正中的白石基上供奉着身穿袈裟、左腿趺坐、右脚曲起、形如印度僧人的菩提达摩塑像。殿堂东西墙壁上挂有两幅雕画,内容是叙述达摩东渡来华的传奇故事,如“面壁九年”、“一苇渡江”、“只履归西”等。</p> <p class="ql-block">上下九步行街地处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俗称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间,是广州市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之一。全长1237多米,全路段店铺林立、共有商店300多家。逐步形成了当今商业步行街中西合璧的西关风情特色。</p><p class="ql-block">早在6世纪20年代,这一带已成商业聚集区。明清时期,随着接待外国使者和商贾的怀远驿(在今下九路南侧)的设置、大观河的开通,以及十三行成为广州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广州城的富商巨贾便纷纷在西关择地兴建住宅,接着是各式苏杭杂货店、洋货店以及茶楼食肆的开设。在这个时候,上九路、下九路、十三行已有许多商人落户经商,一直到清末都十分繁荣,是广州与全国及海内外进行贸易往来的一个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是1995年9月30日广州市政府报省政府批准开通的,属于“中国第一条首先开通的商业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珠江夜游是指乘游船夜游珠江广州核心河段,该河段景色秀丽,游客朋友登船临风,可欣赏到广州塔、海心沙、广州大桥、猎德大桥、星海音乐厅、海印桥、花城广场、琶醍等广州标志性景观建筑及广州城市的璀璨夜景。夜游全程50-90分钟不等。</p> <p class="ql-block">广州塔(英语:Canton Tower),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地处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和珠江景观轴线的交汇处,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隔江相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广州塔于2009年9月竣工,2010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10月1日正式公开售票接待游客。广州塔总建筑面积114054平方米,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600米,168~334.4米处设有“蜘蛛侠栈道”,422.8米处设有旋转餐厅,450~454米处设有摩天轮,455~485米处设有“极速云霄”速降游乐项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