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句话如何表达如何理解,说者和听者同频共情至关重要。大到外交辞令,小到日常聊天,沟通无所不在,畅达则人人欢喜,淤塞则方方受困。</b></p><p class="ql-block"><b>口语、书面语、肢体语言等都是沟通的方式。日常生活里,我们都是用口语发声,向亲友或同事表达情感关切和工作诉求。良好的沟通能创造出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幸福感;而沟通未达不仅无效还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鲠在喉、味同嚼蜡。</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科技进步让世界日益美好,人工智能似乎在处处赋能,但如果没有载体则通通归无。智能手机是普通人连接世界享受科技进步的简单载体,其娱乐功能正在势不可挡地越发激化,所以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的校园里一般都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高四的小儿也是如此。那么在校时学生与家长如何沟通呢?其一是电话卡,其二是班级配备专用手机。</b></p><p class="ql-block"><b>那天近中午时接到小儿的电话,说午餐后12:15左右让我到哪哪等他,然后一起去附近书店买书,单向快言快语十多秒就挂掉了电话,我当即回拨想问清地点却无人接听。</b></p><p class="ql-block"><b>匆匆用完中餐,背包里背着一件俞敏洪老师视频推荐的东方甄选新疆牛奶,撑着太阳伞我走了一小段路就站到了小儿约定的街边树荫下。此时气温特高,就算站树荫下也感觉到颈背汗水直流,地面温度应该超过四十度。</b></p> <p class="ql-block"><b>街上有紧裹防晒衣只露双眼的摩托快递小哥来回急驰,街边没有一个人影。把包放下, 我取出备用的小折扇扇了又扇,扇出的风也是热的,还是扇着不敢停。</b></p><p class="ql-block"><b>12:20,没来;再10分钟,还没来;13:00整,仍不见小儿!红绿灯处一拨又一拨的摩托车飞奔而来,就是不见小儿的踪影。就几百米的距离,骑电摩几分钟的事,小儿不会有意外吧?我心里紧了一下,拿起背包就朝学校方向走去,上身已经汗湿。</b></p><p class="ql-block"><b>走到红绿灯,那里有个叉路口,向左拐是单行道,每天中午午睡后小儿都是载着我到这个侧门然后再去学校。莫非小儿是让我在那个侧门等候?肯定是的,要不然怎么会两两不见?久等不见,推想这个时候他应该已经回了家。于是我左拐,在酷热的正午,背着一件牛奶走了二十分钟才回到家,全身彻底汗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小儿果然已经到家。责问,埋怨?于事无补,而我只要他平平安安就已心安。假如在小儿电话时我迅速反问?假如久等不见时快速反应?这是沟通未达与处事不敏的生动一课,在这堂课里,笨拙的我比小儿更甚。</b></p><p class="ql-block"><b>我向来认为“自我很强大”是对意志坚定的自律者的夸赞,可在特定语境里拿来褒奖友人时却被误认为在讽刺;当对方回避问题顾左右而言它时我却不懂忽略而仍然揪着问题不断追问;方向盘没有握在自己手里就总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感……笨拙如我,微如草芥,但贵在有自知之明,还能经常自省。如此,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