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 自驾集安二日游

李也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3日至24日</p><p class="ql-block">自驾四人行</p> <p class="ql-block">丸都山城</p><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丸都山城,位于吉林集安市区2.5公里处,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是中国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p><p class="ql-block">丸都山城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太王陵</p> <p class="ql-block">太王陵</p><p class="ql-block">太王是现存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知年代的典型墓葬。</p> <p class="ql-block">太王陵</p><p class="ql-block">1984年,集安市博物馆清理太王陵环境时,出土一批莲花坟瓦当和文字砖。</p><p class="ql-block">根据墓上出土多件□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文字砖,以及莲花瓦当的年代,陵墓的建造年代,断定此墓为好太王的陵墓。</p><p class="ql-block">墓东北 200 米为好太王碑。</p><p class="ql-block">1990 年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集安市博物馆对太王陵的墓室进行了清理,同时对陵墓的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有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p><p class="ql-block">好太王陵的方坛构筑前曾下挖 80 厘米的基槽,奠基 90 厘米,由于一千六百多年的地层变化,方坛基部变动较大,边长 66米左右,近于正方形,残高 14.8 米,方向近于正西(263度-265度)。</p><p class="ql-block">经过调查清理发现,太王陵的内外结构与将军坟略有不同,太王陵目前可见 16 级阶梯,第一级阶坛由 5 重修琢工整的石条垒砌,顶部修筑墓室,东西 2.95 米,南北 3.25 米,藻井上部石条稍内收,盖顶石系一整块长园形石板头长径 8.4 米,短径 5 米,厚 0.8 米,墓室高 3 米,墓道长 5.3 米,宽 1.85米。</p><p class="ql-block">墓室内置一座两坡水硬山式石椁,经修复,石椁长 2.4米,宽 2.7 米,高 2.05 米。石椁内并排两座石棺床,长 2.2 米、宽 1 .2米,中间无空隙,四周边缘突起。石椁用沉积页岩精磨而成,呈绿、兰、紫三色,各部由榫卯结构结合,西侧椁山墙开门,两扇石门,通向墓道墓门。</p><p class="ql-block">好太王陵是高句丽王陵丧葬制度的综合载体,在考证王陵的史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对于研究高句丽王陵结构、丧葬制度,建筑理念等信息具有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了解好太王统治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好太王陵‌是高句丽第19代王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谈德)的陵墓,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禹山南麓,建造于公元391年。该陵墓采用16层阶坛结构,以花岗岩与石灰石砌筑,底部设有护坟巨石。现存高度为14米,底边长65米左右,墓室位于第16层阶坛平台中央,并排两座石棺床。‌‌‌‌</p> <p class="ql-block">镇墓石</p> <p class="ql-block">主要特点与发现</p><p class="ql-block">建筑形制:</p><p class="ql-block">方坛阶梯石室墓,结构精良且规模宏大。墓室顶部曾有类似享堂的建筑遗迹,内部設有石椁和石棺床。</p> <p class="ql-block">游人留下的各国钞票。李也摄影</p><p class="ql-block">必须進到墓道的最里面方能拍到如此画面</p> <p class="ql-block">出士文物:</p><p class="ql-block">2003年考古复查中发现鎏金马蹄型坐具,还出土了莲花纹瓦当、铭文砖等遗存。铭文砖上刻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的祈愿文字。</p> <p class="ql-block">关联碑刻:</p><p class="ql-block">陵墓西南200米处矗立着由角砾凝灰宕制成的好太王碑。碑文记载了谈德的军事功绩及守墓制度,是目前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遗产地位</p><p class="ql-block">好太王陵及其附属的好太王碑于2004年作为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產名录,墓室现为集安地区唯一对外开放参观的王陵内部空间。</p> <p class="ql-block">图片來源于集安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李也摄影</p> <p class="ql-block">好太王碑</p> <p class="ql-block">好太王碑释文第一面</p> <p class="ql-block">好太王碑原文第一面</p> <p class="ql-block">好太王碑释文第二面</p> <p class="ql-block">好太王碑原文第二面</p> <p class="ql-block">好太王碑释文第三面</p> <p class="ql-block">好太王碑原文第三面</p> <p class="ql-block">好太王碑释文第四面</p> <p class="ql-block">第一至第四好太王碑原文、释文照片</p><p class="ql-block">李也摄影(遗憾漏掉了第四面原文)</p> <p class="ql-block">李也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