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旅九:遇见喀什

日月星辰

<p class="ql-block">9月20-21日新疆之旅第十一至十二天;喀什古城。喀什古城是中国最西端、保存最完整的生土结构古城,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自古便是丝绸之路南线与北线交汇的咽喉重镇。如今它仍以迷宫式街巷、多元建筑风貌和浓郁维吾尔民俗,被旅行者称为"西域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古城东门10.30开城仪式前大门口挤满了等候的人群,为了迎接这一带表演性的开城仪式,警察提前就开始封路。借晓然拍摄的小视频,作为开城仪式一瞥。</p> <p class="ql-block">生土夯筑的院落随坡就势,房屋高低错落,雕花门廊、彩釉砖与伊斯兰拱券随处可见;东区商业热闹、西区民居原生态。</p> <p class="ql-block">高台民居、耿恭祠等土木老宅仍住原住民,推门即可看到织毯、锻铜、制陶等传统手艺。</p> <p class="ql-block">耿恭祠,为纪念东汉名将耿恭而建。他以“坚守疏勒城、抗击匈奴”的事迹闻名。公元75年被匈奴大军围困,弹尽粮绝仍拒不投降,最终仅率13人生还玉门关,被誉为“节过苏武”的忠勇典范。1880年,清朝将领刘锦棠在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激励戍边将士、弘扬爱国精神,在喀什老城最高处修建耿恭祠。</p> <p class="ql-block">保持了半个世纪友情的大学同学</p> <p class="ql-block">汗巴扎与街巷小摊连成边走边吃的露天厨房:烤羊肉串、缸子肉、烤包子、抓饭、酸奶粽子,满街现榨石榴汁,是古城最具烟火味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边逛边吃,不顾形象,开心第一。</p> <p class="ql-block">逛累了坐下来大块吃肉大口喝酒。</p> <p class="ql-block">大铁锅里的手抓饭</p> <p class="ql-block">香喷喷的囊</p> <p class="ql-block">歇一歇</p> <p class="ql-block">红彤彤诱人的新疆石榴,忍不住驻足品尝一杯石榴汁。</p> <p class="ql-block">由上戏毕业生高歌为总编导的沉浸式戏剧《遇见喀什》是喀什古城的一个亮点。其艺术特点鲜明,融合了地域文化、现代科技与互动体验,整部剧目以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为主线,讲述三段跨越时空的传奇故事。最后以致敬以万桐书为代表的老一辈音乐家抢救非遗文化的艰辛历程为打点,当大屏幕上出现年老的万桐书夫人的讲话视频时,心头忽然一热。</p> <p class="ql-block">观看《遇见喀什》演出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香妃墓是一处宗教与历史遗迹,也是一座融合维吾尔、波斯建筑艺术的珍贵文化遗产。据清史记载,香妃(封号“容妃”)病逝于北京,享年53岁,葬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裕妃园寝。这里为她的衣冠冢,寄托家乡人民对她的哀思。</p><p class="ql-block">墓园始建于1640年前后的伊斯兰式古代陵墓建筑群,是新疆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圣裔家族麻扎之一。</p> <p class="ql-block">瞧,这对有趣的母女。</p> <p class="ql-block">喀什博物馆建筑现代,但藏品太少。</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没有开放,只能在外面留影。</p> <p class="ql-block">喀什踏吉美蓝美食宫。</p> <p class="ql-block">与久别的喀什地区歌舞团学生刘娜夫妇欢聚</p> <p class="ql-block">喀什地区歌舞团编剧、上戏访问学者周磊</p> <p class="ql-block">回首新疆之旅,如同一场穿越万水千山的梦。从上海启程抵达繁华的乌鲁木齐、天山天池的碧水、可可托海的峡谷、五彩滩的夕阳将大地涂抹成绚烂的调色盘、禾木村的白桦林、喀纳斯随光影变幻的湖水、魔鬼城雅丹地貌的壮美;赛里木湖的蓝与清澈、那拉提草原的辽阔、怪石峪的巨石、独库公路的零起点、喀什古城的巷陌里维吾尔老人的笑脸、烤羊肉的香气、游人乐此不疲的旅拍,让时光变得柔软。从北到南,由自然到人文,新疆以它最辽阔的胸膛、最多情的色彩,诠释着“大美新疆”,从此在记忆里生根的——山河万顷,岁月长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