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祥和小学2304班第一次习作《猜猜他是谁》

羲印芝

<p class="ql-block">  晨光里铺开的稿纸,是孩子们与“作文”的第一次碰面。一堂课的时光里,小笔尖在纸上轻轻试探,从磕绊的词句到零碎的段落,那些带着稚气的想法,终于在纸上慢慢舒展,结成了第一串青涩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收齐初稿时,看见的是满页的“初芽”——有的句子像没牵稳的线,有的想法藏在字里没说透。于是再坐下来,逐字逐句地引路:教他们把“心里想的”变成“纸上能看见的”,帮他们把“断了的话”接成“顺溜的句”。小脸上的困惑慢慢散开,笔尖再动时,那些文字竟像吸了晨露的芽,悄悄挺阔了几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章如璞玉,未经雕琢难显光华;修改似精磨,千回砥砺方见真章。学会修改习作的方法,恰似为笔端装上了“精修之镜”——它能照见文字里的冗赘与疏漏,让表意从模糊走向精准;能打磨情感中的浅白与浮泛,让思绪从零散织成绵密;更能在反复推敲中锤炼语感、沉淀思考,让每一篇习作都从“初稿的雏形”蜕变为“匠心的成品”。</p><p class="ql-block"> 这份能力,不只是修正文字的技巧,更是写作路上的“进阶密钥”:它让初学者避开“写完即终点”的误区,明白好文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灵感迸发,而是千锤百炼的耐心沉淀;也让创作者在一次次打磨中,读懂文字的肌理、把握表达的分寸,最终让笔底的世界,既有“胸中有丘壑”的丰盈,更有“字字皆珠玑”的精致。</p>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们把修改后的文字,一笔一画抄进新本子里,那些曾带着瑕疵的初稿,终于蜕变成了工整的篇章。一本作文集锦轻轻合上,里面盛着的,不只是孩子们的第一篇作文,更是一段从“尝试”到“打磨”,最终让文字发光的温暖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