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游(一):漫步水城,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漫游;云端仙踪-探秘大山包峡谷与云海;邂逅昭通古城,解锁干年滇韵。

杜老师

<p class="ql-block">D1、集合,准备出发啦!</p> <p class="ql-block">动车上来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个月前行走川西高原,今又同游。👻</p> <p class="ql-block">下午2点多到达贵阳。</p> <p class="ql-block">乘车前往六盘水。</p> <p class="ql-block">水城古镇是一座有历史的古镇,有故事的古镇。“水城古镇〞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距今已有280余年历史,当时还只是一个土城,因环城皆水,故名“水城”,又因土城像一片荷叶漂浮在水面上,所以也叫做“荷城”。建国后,这里更名“水城特区”,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里也被人们称为“老城”。</p> <p class="ql-block">青砖墙上的标语非常醒目,穿行在其中,看到最多的就是“水城烙锅”,几乎每一条街都是。</p> <p class="ql-block">漫步水城古镇,感受岁月轻抚,每个角落都藏着故事。</p> <p class="ql-block">六盘水市,别称中国凉都,是中国贵州省下辖地级市,地处黔西乌蒙山区,滇、黔两省接合部。六盘水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属地。“三线”建设时期,缔造了“三线”文化。1978年,设立省辖六盘水市。市境内考古发现距今20多万年的“盘县大洞人”,为贵州发现的最早智人,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素有“四省立交桥”之称,贵昆、南昆、内昆、水红铁路在此交汇,沪昆高铁境内段和安六城际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沪昆、杭瑞、都香、宜六、水兴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实现“县县通高速”。</p> <p class="ql-block">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颇有年代色彩。</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美食地图上,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的特色名小吃—水城烙锅,以其香辣爽口的味道和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西部一绝”。</p><p class="ql-block">水城烙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传说,吴三桂的军队在镇压水西彝族土司的过程中,由于粮草短缺,他们使用了瓦片和土坛片在火上烙烤野味和野菜来充饥,正是这一无奈之举创造了这一美食。</p> <p class="ql-block">满城的烙锅香气四溢,那扑鼻的味道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啊。</p> <p class="ql-block">团友挑选手信。</p> <p class="ql-block">凤池园大门灯火通明,时间关系没有进去遛跶。</p> <p class="ql-block">D 2、离开六盘水,奔赴云南大山包景区。</p> <p class="ql-block">先用午餐,今天有两位团友生日,旅行社特意订了个精美蛋糕🎂</p> <p class="ql-block">意外惊喜,两位美女多开心🥳</p> <p class="ql-block">全体团友为她们庆生,场面十分热闹。</p> <p class="ql-block">餐后换乘景区电瓶车上大山包景区。</p> <p class="ql-block">大山包景区地处云贵高原凉山山系五莲峰山脉,平均海拔3100—3364米,总面积192平方公里,属暖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2°C。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其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2004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主要景点包括鸡公山大峡谷、仙人田草甸、跳墩河湿地等,是生态旅游与摄影的绝佳目的</p> <p class="ql-block">瞧那山间云雾,宛如一群调皮的精灵在山谷间嬉戏。它们时而簇拥在一起,将山峰遮得严严实实,时而又散开,露出山尖那一抹倔强的翠绿。这云雾就像生活中的惊喜与挑战,总是在不经意间变换着模样,让人捉摸不透。</p> <p class="ql-block">两位“80”后,漫步海拔3100多米的大山包山上胜似闲庭信步!👍</p> <p class="ql-block">山间云雾是沉默山脉的灵动话语。它升腾、弥漫,如同山脉吐出的神秘气息。那一片洁白与朦胧之中,隐藏着山的故事、林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大山包的雾,如同一位羞涩的少女,时而轻盈地飘荡,时而悄然隐去,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云雾在山间缓缓流淌,像是一条无形的河流。它不像地上的河流那样奔腾喧器,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静谧力量。眼前翻滚的云海就像老天爷在泼墨作画,云起是仙境,云散是人间。</p> <p class="ql-block">来大山包,你可以在垂直高度2500米的玻璃跳台上,感受惊险刺激;你可以赏大海子野花竞放、享跳墩河畔静谧时光;还可以沿着木制栈道,穿梭峡谷和高原间,一览山岳风光和云海之壮阔。</p> <p class="ql-block">再次坐上电瓶车奔赴鸡公山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大海子湿地冬季水位下降形成浅水区,成为黑颈鹤夜宿地,周边沼泽草甸生态独特。</p> <p class="ql-block">沿着风景优美的小路到鸡公山大峡谷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这里天气时而云层弥漫,时而云开雾散,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来到大山包,必打卡鸡公山大峡谷。它就像被大自然这位顶级雕塑家狠狠劈出来的,垂直落差达2500米,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还深1000米,站在峡谷边缘,那震撼感瞬间“拿捏”你。峡谷三面都是绝壁,是观云海、日出和日落的绝佳地点,险峻的崖壁与翻腾的云海形成震撼景观。</p> <p class="ql-block">山间云雾,那是大自然挥就的最梦幻的画卷。它像轻纱,似棉絮,飘飘忽忽地缠绕在山的腰间,仿佛给山峦穿上了一件华美的拖地长裙,那裙袂飞扬之处,皆是诗意的留白。在山上仰望着这一片朦胧之美,心中满是敬畏与惊叹。</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眺望,层层叠叠的山岚忽而漫过来遮住视线,一会又露出弧线正好适合留影,远处牛栏江宛如玉带斜挂天际 。</p> <p class="ql-block">鸡公山,深達峡谷与绝壁美景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鸡公山大峡谷雾,如同一位羞涩的少女,时而轻盈地飘荡,时而悄然隐去,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漫步栈道观峡谷风景。</p> <p class="ql-block">峡谷漫步🚶🏿‍♀️与自然对话。</p> <p class="ql-block">途经仙人田草场,这片草场绵延数公里,夏季时野花竞相绽放。成群的牛羊悠然漫步其间,时而低头觅食,时而发出清脆的叫声,构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昭通古城那充满历史韵味的街巷中,矗立着一座古朴而庄重的“人杰地灵”牌坊。它宛如一位沉默却充满故事的智者,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往昔的辉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昭通,地处滇东北,自古以来便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区域。这里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既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又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才。在历史的长河中,昭通走出了许多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人物。这座牌坊选址于古城的核心地段,这里人来人往,是城市繁华与文化的汇聚之处,旨在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感受到昭通这座城市的非凡气质。</p> <p class="ql-block">  昭通古城历史悠久,其渊源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当时,昭通地区是朱提郡的所在地,朱提银因质量上乘而闻名遐迩,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随着历史的演进,昭通古城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滇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明清时期,昭通古城更是达到了鼎盛,城内建筑风格独特,文化氛围浓厚,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和商贾云集。</p> <p class="ql-block">街头艺术。</p> <p class="ql-block">昭通古城的“得天独厚”牌坊位于镇署正前方与陡街交汇处,是2008年新建的石牌坊。该牌坊上刻有“得天独厚”四字,主联为“山环水绕紫气东蕴养浩天,龙翔凤舞金钟西屹涵元地”,副联为“平畴膏腴堆金积玉,人寿物丰琴弦升平”,展现了昭通古城山环水绕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一座城市镌刻在时间轴线上的痕迹,经过岁月的洗礼,有的渐次消弭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有的历久弥新,正如昭通古城就是在时光的浣洗下露出闪亮的底色。昭通古城的中心一一辕门口,由众多街巷托举而成。</p> <p class="ql-block">“共赴国难”纪念碑,刻有台儿庄战役中阵亡的</p><p class="ql-block">3453名昭通籍将士姓名,成为滇军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2008年在衙门前修建石牌坊,铭刻“人杰地灵”“得天独厚”等联文,强化其文化地标属性。</p> <p class="ql-block">昭通镇署衙门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1730年后),是昭通古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核心机构,其设立与改土归流政策及军事布局直接相关,现作为历史遗址保留并承载着抗战纪念功能。</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引领着我们探寻古城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老街的石板路上,聆听历史的低语与呢喃。</p> <p class="ql-block">花窗上映着光影斑驳,像是古人智慧的密码,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广东会馆</b></p><p class="ql-block">昭通古城一度曾遍布清代各地会馆,是远近闻名的“会馆之都”。“会馆”是解读昭通清代商业发展史最好的课本。清雍正年间,全国各地来昭通从事矿产开采和进行商贸的商人前赴后继,一浪胜比一浪。为此,旅居昭通的各乡人士纷纷利用乡土情谊建立同乡会馆,保护自身利益。于是,昭通古城先后建成了川地庙(成都会馆)、陕西庙(西安会馆)、雷神庙(江西会馆)、妈祖庙(福建会馆),以及广东会馆、两湖会馆、云南会馆、贵州会馆等十五个规模宏大的会馆,在昭通古城形成了丰富的清代中国古建筑群落。</p> <p class="ql-block">昭通古城广东会馆是清代广东商人在昭通修建的会馆,始建于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位于昭阳区挑水巷38号,占地面积约1361.2平方米,由门厅、正房、配房、厢房组成合院,现存戏楼、正殿及南北耳房。</p><p class="ql-block">会馆融合岭南建筑风格与传统四合院特点,戏楼为重檐歇山顶亭式建筑,正殿采用“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屋顶形式,是昭通唯一的古建筑形制。木雕、砖雕等工艺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精致韵味。</p>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启动修缮工程,2023年12月31日竣工,恢复其历史风貌。修缮期间发现光绪年间碑刻记载了总兵何雄辉捐资修缮的往事,进一步佐证了会馆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广东会馆内现存的戏楼。</p> <p class="ql-block">迟家大院由昭通富商迟兴周(1866-1930)于民国元年(1912年)修建。迟兴周早年随表叔李耀庭经商,后通过经营中药材、棉纱等商品成为昭通首富,其商号覆盖日本、缅甸及国内多个城市。</p> <p class="ql-block">挑水巷得名于其历史上的挑水功能。在自来水普及前,昭通居民依赖城北大龙洞引水,需从利济池(下水塘)取水。挑水人每日经此巷往返,水渍浸透青石板,形成独特景观,巷名由此确立。该巷历史可追溯至清乾隆时期(1763年建池),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晚餐自由选择美食,我们特意选用菌类品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