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秋 分 节 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2025年9月23日秋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自2018年起,中国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秋分 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秋分平分秋季,平分昼夜。全球昼夜等长,各12小时。平分秋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秋分节气 桂子飘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秋期占半 风清露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打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心胸有量,情志适度。秋天容易心情低落、思绪杂乱,身体会产生“郁火”。笑口常开,七情六欲适度不过,笑口常开。多听 轻音乐,少去嘈杂、人群密集的地方。睡前让身体自然放松,深呼吸,有效排除杂念和烦恼,使心情舒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五谷为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民以食为天。营养均衡,饮食健康。五谷杂粮是饮食中的基石。五谷杂粮在国人饮食中 占据重要地位。 ① 营养丰富全面。五谷杂粮,包含多种谷物:如稻米、小麦、玉米、豆类,如大豆、红豆、薯类等。它们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矿物质,如铁、镁;膳食纤维。这些营养成分,相互补充,能满足人体日常生理需求,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② 促进肠道健康。膳食纤维是五谷杂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长期食用可降低肠道疾病风险,如结肠癌等。膳食纤维还能帮助控制血糖和血脂,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 ③ 中医养生理念。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五谷杂粮对应五脏,如小米养脾、稻米润肺、豆类补肾,具有调理身体、平衡阴阳的作用。不同谷物的性味和功效各异,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选择食用,实现“一谷补一脏”的养生效果。 ④ 适应不同体质和需求。五谷杂粮的种类多样,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小米适合脾胃虚弱者;燕麦适合需要控制血糖或血脂的人群;豆类富含植物蛋白,是素食者的优质蛋白来源。糙米、全麦等未过度加工的谷物保留了更多营养成分,更适合追求健康饮食的人群。 ⑤ 文化与传统价值。五谷杂粮 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和文化记忆。从古代的“五谷丰登”到现代的膳食指南,五谷杂粮,始终是人们餐桌上的主食。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健康的追求。 ⑥ 五谷杂粮,不仅是满足饱腹感的食物,更是医食同源,药食同漏,药膳食疗,延缓衰老,维护健康、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合理搭配五谷杂粮,有助于实现营养均衡,饮食健康,提升生活质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秋 分 食 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秋分时节,气候由热转凉,养生需遵循“平补”原则,重在滋阴润燥、调和脾胃。 秋分饮食宜清淡,少辛增酸,避免生冷油腻。根据体质选择食材,如脾胃虚寒者慎食生梨、苦瓜等寒凉食物。适合秋分的食疗: 1. 药膳汤品。① 黄芪 党参山药 瘦肉汤。材料:猪展肉、黄芪、党参、山药。功效:健脾益肺,适合易感冒或肺气不足者。 ② 银耳莲子汤。材料:银耳、莲子、红枣、冰糖。功效:滋阴润肺,适合气色不佳或贫血人群。③ 莲子百合元肉炖排骨汤。材料:排骨、莲子、百合、元肉。功效:益气补血,滋补强身。 2、粥类。① 山药栗子姜枣粥。材料:山药、栗子、大枣、生姜、大米。功效:温养脾胃,适合脾肾虚弱者。② 百合粥。材料:新鲜百合、粳米。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3. 水果与饮品。① 秋梨。性凉,可清热润肺,缓解秋燥。但脾胃虚寒者需适量食用。② 葡萄。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可与蜂蜜熬膏,缓解气血不足。 ③蜂蜜百合润燥饮。材料:蜂蜜、百合。功效:滋阴润燥,养血润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食疗纠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饮食有节,营养均衡,食医同源,合理膳食。根据自身体质,搭配每天三餐饭菜,五味五色,调养五脏。常见高升糖指数食物:① 馒头、面条、炒饭、白米粥、大米饭、糯米饭、油条、糖饼等精制主食;②油炸薯片、土豆泥、烤红薯、南瓜羹等精加工薯类;③ 荔枝、桂圆、芒果、冬枣、榴莲等水果;④ 蛋糕、糖果、果脯、肉干等即食食品。三高人群,最宜选择 低升糖指数食物。药食食同源,食疗纠偏,常见的低粉食品有:①黑米、燕麦、高粱米、玉米、糙米等全谷物杂粮;②红豆、绿豆、扁豆、豌豆等杂豆及其制品;③ 低脂或脱脂奶粉、无糖酸奶、纯牛奶等乳类;④苹果、柚子、樱桃、桃子、草莓、火龙果、李子、雪莲果等水果;⑤.混合谷物面包、燕麦麸皮面包等高纤维或全麦型即食食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吃饭时喝汤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每日三餐,饮食健康。平和体质的人,吃饭时适量喝水通常不会影响消化,反而有一定益处。但需注意饮水量和方式。以下是具体原则:1. 成年健康人群。① 适量饮水:每餐饮水量控制在约一小杯 或一中杯,可帮助软化食物、促进吞咽,减少噎食风险,也不会显著稀释胃液影响消化。②小口慢饮:避免大口快速喝水,尤其避免在进食过程中频繁大量饮水,以免影响咀嚼和消化节奏。③ 水温适宜:选择常温水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水刺激胃肠道。 2. 特殊人群需注意。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避免餐后立即大量饮水,宜餐后稍等片刻再喝水,减少胃部压力,降低反流风险。② 胃溃疡患者:饭后30分钟左右再适量饮水,避免刺激溃疡部位。③ 消化不良、胃动力差者:控制餐时饮水量,避免加重胃部负担。④ 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病情严格控制全天液体摄入量,包括餐时饮水,具体遵医嘱。 3. 其他注意事项。① 食物较干、咸、辣或富含纤维时,可适当多喝些水辅助吞咽;汤水丰富的食物则减少额外饮水。饭前半小时或饭后1-2小时饮水,更有利于消化和营养吸收。② 若进食时喝水出现胃部不适、腹胀、反流等症状,建议咨询医生调整饮水习惯。吃饭时喝水无需过度焦虑,关键在于合理控制量和方式,结合自身健康状况调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湖北 神农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森林疗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森林疗愈,是种结合自然环境与身心调节的健康方式,通过与森林的深度互动,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善身心状态。森林疗愈方法: 1. 森林浴。核心方式:在森林中缓慢散步,深度呼吸新鲜空气,放大五感体验。选择植被丰富、安静的森林区域,穿着舒适衣物,关闭电子设备。可先在入口处深呼吸几次,调整状态,然后以比平时慢一半的速度行走,随时停下观察树叶纹理、聆听鸟鸣、触摸树干等,沉浸于自然环境。 2. 森林冥想。① 呼吸冥想:在森林中找安静处坐下或躺下,闭眼专注呼吸,感受气息进出和腹部起伏,杂念出现时轻轻带回呼吸。② 步行冥想:缓慢行走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脚步与地面的接触、肌肉动作,同时留意周围景色和声音。③ 五感冥想: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如观察树叶、聆听风声、感受阳光、触摸苔藓等,全面感知自然。 3. 森林瑜伽。在森林中进行简单瑜伽动作,如树式、山式等,配合自然呼吸,让身体与自然融合,缓解身心紧张。 4...自然观察与创作。观察植物、昆虫、水流等自然元素,记录或绘制所见,培养专注力和创造力。也可用森林中的落叶、树枝等创作自然艺术,表达内心感受。 5. 赤足行走。脱鞋让双脚接触草地、泥土或溪水,刺激脚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与大地的连接,感受踏实与宁静。 6. 森林疗愈,须注意问题:① 森林疗愈需保持放松心态,避免过度追求效果。② 尊重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保持安全距离。 ③ 森林疗愈的核心是回归自然,通过感官与自然的互动,唤醒身体的自愈能力。只需投入时间和耐心,就能在森林中收获身心的宁静与活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天然氧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雷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陆地上,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平均值为650个/cm。森林群落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平均为5000个/cm,最高可达10000个/c㎡以上。据统计,每公顷森林每天可产生0.7吨氧气,每新增1公顷森林,每日可新增负氧离子约7万个。因此,森林能够显著增加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湖光岩景区地处亚热带,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历经千百年,湖四周的火山堆山体形成奇特、茂盛、广袤的森林植被,是粤西地区最具特色的亚热带林区之一。景区内古树参天,古藤缭绕,植被茂盛。区内大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环境质量优良。湖畔高密度空气负离子区的离子密度达105688个/cm,堪称“天然氧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慢 就 是 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跑步哲学,慢就是快。这一哲学理念,强调通过低强度、可持续的训练方式,为身体和能力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慢就是快”并非否定速度,而是强调基础的重要性。正如竹子生长,前期缓慢积累,后期爆发式成长。跑步如此,生活亦然,慢下来,是为了走得更远、更快。其理念的核心要点:1.科学原理。① 有氧基础构建:轻松跑(配速通常在最大心率的65%-78%区间)能提升心肺功能、增加线粒体数量和毛细血管密度,提高身体利用氧气和脂肪供能的能力。长期坚持可增强耐力,为高速度训练提供坚实基础。② 减少损伤风险:过度追求速度易导致肌肉、关节疲劳或受伤。慢跑通过低强度刺激,让身体逐步适应运动压力,降低受伤概率,实现可持续训练。 2. 实践方法。① 以体感为指导:呼吸平稳、能轻松对话,肌肉放松无酸痛,是判断轻松跑强度是否合适的标准。避免单纯依赖配速,需根据当日状态、天气、地形等因素灵活调整。② 合理安排训练结构:将轻松跑作为训练计划的主体,约占80%,搭配间歇跑、节奏跑等高强度训练,形成“金字塔”式训练体系,逐步提升速度和耐力。 3.心理与生活启示。① 耐心与坚持:跑步如同人生,短期冲刺可能带来短暂满足,但长期稳定进步需耐心积累。学会在慢跑中享受过程,培养自律和毅力。② 专注自我节奏:避免与他人比较,关注自身进步。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目标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才是关键。通过科学、可持续的训练,身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质的飞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膝关节养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人体膝关节,是支撑活动的重要 “枢纽”。随年龄增长,中老年人,易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多是氨糖缺失,关节软骨受损。 ①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不要久坐后猛地起身:人体坐着时,气血在关节处流动慢,突然站起来会让关节 “受冲击”,最好先活动一下膝盖,再慢慢起身。② 不要天冷穿露膝裤。中医讲 “膝为筋之府”,膝盖怕凉,受凉会让筋脉收缩,气血不通,哪怕夏天在空调房,也要给膝盖搭个薄毯子。③不要吃生冷食物。例如 冰饮、凉菜会伤脾胃,脾虚生湿,加重关节负担,中老年人最好吃温的、热的,让脾胃舒服了,关节才安稳。 ④ 人体关节 养护。“三分补、七分护”。常吃牛筋、鳝鱼、香菇补肝肾、祛湿气,再配合按穴,让气血顺畅流到关节,自然就能走路不疼、上下楼轻松。 ⑤ 按揉膝眼穴。膝盖骨下方有两个凹陷,就是膝眼穴,中医认为“关节气血汇聚的地方”。每天晚上用拇指按揉两侧膝眼穴,顺时针揉 10 圈,再逆时针揉 10 圈,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按完后会觉得膝盖暖暖的,气血通了,疼痛也能减轻几分。⑥ 直腿抬高法。“走为百炼之祖”。采用直腿抬高法:坐位,伸直下肢,勾脚,尽量抬高一侧下肢,持续5 秒后交替锻炼另一侧。每日早中晚各进行三次,每次25组动作。 ⑦ 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是“养生第一穴”。位于外膝眼下3指,胫骨外侧。每天早上用按摩足三里,每次10分钟。通经络、健脾祛湿,脾胃强了,湿气少了,关节自然慢慢康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心脏每天为身体健康,跳动了 十多 万 次,为生命运动 作出伟大贡献。值得自已为心脏健康而助力。坚持 天人合一 的观念,增强 五脏六腑功能。坚持户外有氧锻炼,每天为健康作点加法。呵护身心健康,四季平安,延缓衰老,益寿延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正晌午时养生。正晌午时,11:00 至13:00,马的主气时。阳向阴,转换之时;此时简易闭目休息 三十分钟,让心静下来。心静则生慧,下午劳作,精气神充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笑 是 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笑是神;哭是鬼。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常出现在一些关于健康养生、心理调节的语境中,旨在强调积极情绪,如笑。对身心的益处,以及消极情绪,如过度悲伤或愤怒。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下是相关解读: 1.核心含义:① 笑是神:意味着笑容能带来积极的能量,促进身心健康。笑可以舒缓压力、调节情绪、增强免疫力,甚至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笑能通畅气血、调和脏腑,是一种自然的“养生良药”。② 哭是鬼:并非指哭泣本身是负面的,而是过度悲伤或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这里的“鬼”是一种比喻,形容负面情绪可能带来的压抑、焦虑等不良状态。 2. 科学依据与文化内涵:① 积极的情绪,如笑。能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心情。而长期的负面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增加患病风险。② 文化角度。融合了传统中医的“气”理论,强调心态与健康的关系。例如,《黄帝内经》中提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体现了积极情绪对气血通畅的促进作用。 3.生活启示:保持乐观的心态,多给自己创造笑的机会,有助于提升身心健康。面对困难时,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应对,避免过度陷入负面情绪。③ 若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可寻求亲友支持帮助,调整心态。 4. “笑是神,哭是鬼”,是一种通俗易懂的健康提醒。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维护身心平衡。笑口常开,阳光心态,知足常乐,愉悦生活,延缓衰老,身心健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行 走 锻 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走路 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它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并维持健康体重。行走锻炼有益于心力健康。 1.每天坚持走路锻炼益处 体现在这几方面。 ① 增强心脏功能。走路是一种有氧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使心肌更有力。长期坚持可提高心脏的耐力和收缩效率,减少心脏工作负担。 ②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规律走路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 ③ 调节心脏节律。坚持走路能帮助心脏保持稳定的跳动节奏,使心率更加规律。 2.科学走路锻炼方法。① 步数与强度:每天建议走六千至一万步。每次行走以微微出汗、中等强度为宜。如走路时,能说话,但无法唱歌。② 姿势技巧:挺胸抬头、摆臂有力、足跟先着地,保持正确姿势可提升锻炼效果。分次行走,饭后休一会儿,散步二十分钟。③ 时间选择:清晨或傍晚散步,避免空腹或饱餐后立即运动。 3. 注意事项。① 避免过度行走导致关节损伤,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步数和强度。② 若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或长期久坐,运动前咨询一下医生,了解保健常识,特别是中医知识。③走路是简单有效的护心方式,坚持规律锻炼,对心脏健康大有裨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品 饮 咖 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咖啡 原产非洲。咖啡、茶与可可,为世界三大饮料。咖啡有兴奋、提神的作用。相传咖啡的发现是在公元六世纪时,一位牧人,见到羊吃了一种野生植物后又窜又跳,异常活跃,他好奇地尝了几颗,倍觉兴奋。以是当地人拿它来煲水喝,清香提神。咖啡果成熟时为橙色或红色,采收后经过去皮,把种子洗净晒干,炒香,磨成粉等十六道工序,就成世人喝的咖啡粉了。常喝的咖啡都是按一定比例 配制而成的,所以既香又浓。对于一般成年人、平和体者,有益健康。但咖啡会刺激胃肠道,使胃酸的分泌增加。对对于本身已有胃病,比如 患有胃溃疡、胃酸分泌过多、胃食管反流病的人群,经常或者过量 饮用咖啡,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胃反酸、烧心等症状。平和体质的成年人。咖啡因的每日摄入量 在400毫克以内,不会对心血管功能、行为、生殖和发育、骨骼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也没有急性中毒风险。健康人也不用担心喝咖啡会导致骨质疏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秋 养 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秋冬养阴,五脏同调,秋季重于肺养肺。老年人更容易在秋季患上肺病。 1. 秋季易得肺病原因: ① 老年人的呼吸道 功能退化,支气管上皮萎缩,因而抵抗力较弱。② 在天气寒凉的秋季,尤其是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就更容易发病。 ③ 老年肺病在秋冬季的发病率约占全年的六成,且老年肺病,具有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危及生命的特点。因此,须引高度重视。④ 老年肺病症状常常不典型,不是常见的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 如出现原因不明的精神萎靡、不思饮食或嗜睡、感冒后迁延不愈、呼吸加快、面色潮红、口唇发紫、短期内眼眶下陷、血压下降、手足发冷、“老慢支”病人呼吸急促、痰多色黄或混有血丝等都应引起注意。⑥ 高龄者常表现出典型的老年病“五联症”,例如尿失禁、精神恍惚、不想活动、跌倒、丧失生活能力。这种情况更应多加小心,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2. 老年肺疾病,宜早防早治。①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天冷时,老人膳食应以“温”、“补”为主,宜吃一些高蛋白的食品及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适当多吃些鲜鱼、瘦肉、牛羊肉、鸡及鸡蛋、菜花、胡萝卜、西红柿、苹果、香蕉、梨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做到稀干搭配、荤素夹杂,以增加营养。要避免或少吃凉食、刺激性食物和一些油性大不易消化的食物。② 切忌烟酒。吸烟会降低呼吸道局部的抵抗力,容易引起肺炎。此外,长期吸烟会导致慢阻肺,更容易出现肺炎。喝酒也会引起全身抵抗力下降,尤其是酗酒后容易出现误吸和神志改变,更是肺炎的高危因素。③ 动静有度,应适当锻炼。老人应根据自身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注意活动量,以提高机体抵抗力。要增强呼吸功能,逐渐由胸式呼吸转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鼓起肚子以使膈肌下降、气沉丹田,动作力求悠而缓,以增强呼吸深度。③ 心胸有量,情绪稳定。应避免忧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刺激,保持乐观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④ 起居有常,依时作息。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⑤注意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对慢性气管炎、鼻炎、鼻窦炎、咽喉炎、牙周炎等疾病多加小心,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隐患。也可及时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⑥ 秋季肺病食疗方。银耳 雪梨 银杏汤 。银耳15克(泡发)、百合15克(温水泡)、雪梨一个(切片)、莲子20克(泡)、银杏6个(去心)小火炖熟,加适量冰糖或蜂蜜。秋天经常食之,可润肺燥、养肺阴、清肺热、止咳平喘、化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白 茶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白茶 是一种轻微发酵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自然萎凋、晒干或文火烘干后的茶。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汤色黄绿清澈,滋味甜醇、花香高扬,蜜香浓郁。白茶中含有咖啡碱的成分,可以刺激人的神经中枢,达到提神的功效。白茶可使用盖碗泡法,投茶量为盖碗量的三分之一,洗茶即醒茶,用温度适中的开水,然后用“润”的手法慢慢将茶叶唤醒。冲泡的水温宜高,手法是沿盖碗边沿缓缓注入,出汤要把握两点,就是时间和手法,注完水后停留5秒即可出汤。白茶性寒,肾阳虚、胃寒者不宜空腹喝或饮用过多,以免刺激肠胃,导致腹泻、腹胀、小腹冷痛、腰膝酸软等症状的发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人随秋美,心随秋安,福随秋至。秋时光,好运走,幸福守,愉悦久。秋安康,四季呈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秋分己至 昼夜平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秋意渐浓 天气转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保重身体 添加衣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幸福相伴 好运跟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健康生活 秋分安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秋来好景怡人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共品人生茶一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起居有常吉祥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气爽神情添秋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岁月如歌好年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健康快乐永相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23日 2时19分,秋季第四个节气秋分。伴着日渐浓重的凉意,来到了我们身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浓浓的仲秋 轻轻的问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深深的情谊 满满的祝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秋风阵阵爽 秋雨一阵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暑去秋安康 四季都吉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丰 收 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丰收节,是世界各地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在中国汉族及大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十月初十。在中国畲族等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八月十五。在南印度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中 医 养 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养生要点:1. 顺应自然。根据四季变化调整生活作息和饮食。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2. 饮食有节,营养均衡。① 节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七分饱。② 节律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③ 应季而食:选择当季新鲜食材,如夏季吃绿豆、苦瓜,冬季吃羊肉、桂圆。④ 辨体施食:根据体质调整饮食,如寒性体质多吃温性食物,热性体质多吃凉性食物。 3.起居有常,规律作息。① 保证充足睡眠,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让肝脏充分休息。②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③ 适当午睡,缓解疲劳,但时间不宜过长。4.情志调养,稳定情绪。① 心胸有量,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② 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欣、与亲友交流等方式 调节情绪,减少情绪波动对脏腑的影响。 5.动静有度, 每天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腹式呼吸,六字诀等,以运动后身体微微出汗、感觉轻松舒适为宜。避免过度剧烈运动,防止大汗淋漓损伤阳气。 6.固本培元,保持人体阴阳平衡。① 养精蓄锐。节制房事,避免过度消耗肾精。② 固气:减少耗气行为,如少说话、多晒太阳、保证充足睡眠。③ 心平气和:调养七情,避免情绪过激,保持精神内守,气通血畅。 7.中医调理,食疗药治。① 可根据体质选择中药调理、艾灸、按摩穴位等中医方法,但需具备一定的中医知识,或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② 未雨绸缪,及时发现和调整身体的亚健康状态。③ 中医养生,是个系统工程,强调个体化和长期坚持,需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调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中医阴阳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哲学思想。 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乃至消亡的内在动力。既标示对立事物的属性,也描述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① 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人体部位上,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脏腑方面,五脏主藏精为阴,六腑主传为阳。经络中,手足阳经属腑而行于肢体外侧的为阳经,手足阴经属脏而行于肢体内侧为阴经。 ② 概括人体生理功能: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如以功能物质而言,功能属阳、物质属阴,人体的生理活动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没有物质运动就无以产生生理功能。 ③ 阐释人体疾病变化:疾病的发生标志着阴阳协调关系的失衡,称为“阴阳失调”。包括 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如六淫属阳,情志失调、饮食居处属阴;分析病机的基本规律,如阴阳偏盛、偏衰和互损等。 ④ 应用疾病诊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分析病情,如望诊色泽分阴阳,色黄、赤为阳,青白黑为阴,色泽鲜明为阳,晦暗为阴;闻诊声音气息分阴阳,语声高亢洪亮为阳,语声低微无力为阴等。 ⑤ 指导疾病防治:确定治疗原则,如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者泻之”;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为“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 ⑥ 归纳药物性能,如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特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升、浮属阳,降、沉属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是一场长途旅行。每一天迈步,都在超越昨天的自己,为健康作点加法,延缓衰老。向前走,时光不会辜负努力,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健康的积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中医 茶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中医茶疗是一种利用茶叶的药用特性,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养生保健方法: 1 . 茶疗起源。茶的起源据说与中国远古时代的神农氏有关,传说神农氏在尝百草时发现了茶叶。秦汉时期,茶即是药,茶最初被视为一种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滞的功效。茶疗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茶疗不局限于身体的调养,而是开始注重“身心并重”的治疗。唐宋时期,是中国茶疗发展的黄金时期,茶疗从治疗方法变为文化象征和民间习俗。明清时期,茶疗体系形成,茶疗不仅是盛行的医学理念,更是日常生活的表达。 2 茶疗原理。① 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环境相互关联。茶疗是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学说等理论,通过茶叶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等,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② 现代科学依据:现代医学证实,茶叶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茶色素、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抗肿瘤、降血脂、降压、抗氧化、抗血栓等药理作用。 3,茶疗功效。① 调节气机:具有升清降浊的作用,如明目(肝经)、清头目(心经)、祛风解表(肺经)等升浮功效,以及下气(胃经)、利水(膀胱经)、通便(大肠经)等沉降功效。 ② 病理干预:可以清热解毒,解食毒、酒毒、热毒;还能消宿食、祛痰、治痢,对痰湿有一定的治理作用。③ 体质调理:能够虚实兼顾,起到安神益思(虚证)、消暑益气(实证)等作用,帮助调节人体的体质。④ 特殊功效:有延年益寿、疗饥坚齿等功效,如《食忌》称“久食羽化”。 4,常见茶疗方。① 防治口臭方:藿香5g,西砂仁4g,佩兰叶5g,陈皮5g。功用为健脾和胃,芳香化浊,适用于脾胃不和,浊邪不化,口干热臭。 ② 梅核气方:川朴花3g,佛手花3g,玫瑰花3g,陈皮4g。功用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适用于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喉间如有炙脔,吞之不入,吐之不出。 ③ 益气生津饮:参须10g,麦冬10g,乌梅4枚。功用为益气养阴,生津止渴,适用于气阴不足,虚火上炎,口干咽燥。 5,辨证施茶。① 人分九种体质,择茶而饮。根据差异、当下健康状况,不同季节的气候等因素,选择或配伍最适合的茶饮。百人不同茶,避免盲目跟风。② 适量饮用:不宜过量饮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空腹喝茶、睡前喝茶等都可能引起不适。③ 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人、体质虚弱者、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等,在饮用茶疗方时应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五 行 相 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五行相生,是古代哲学中描述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相互促进、滋生关系的理论。体现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平衡。其核心内容: 1. 五行相生的顺序与原理。① 木生火: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可生火,如草木燃烧产生火焰,象征生机转化为能量。② 火生土:火灼热能焚烧木,木燃烧后化为灰烬即土,如火山喷发后形成新的土壤,代表能量转化为物质基础。 ③ 土生金:金属矿物藏于山石中,土聚成山孕育金属,如矿石从土壤中提炼,体现物质的转化与积累。④ 金生水:金气温润流泽,金属熔化可变为水,如金属遇冷凝结成液态,象征收敛与凝聚。⑤ 水生木:水温润滋养树木生长,如河流灌溉使植被繁茂,代表滋养与生长的循环。 2.五行相生在中医与哲学中的应用。① 中医理论:对应五脏相生关系,如肾(水)滋养肝(木),肝藏血以济心(火),心阳温煦脾(土),脾化生肺(金),肺气下行助肾水,维持脏腑功能平衡。② 哲学与生活:体现事物间的相互依存与促进,如自然界的生态循环、人类社会的分工协作等,强调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 3. 五行相生并非孤立存在,与五行相克共同构成动态平衡系统,过度或不足均可能导致失衡。这一理论虽源于古代智慧,仍为理解自然规律、人体健康及社会关系提供独特视角。 行 五行相生,是古代哲学中描述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相互促进、滋生关系的理论。体现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平衡。其核心内容: 1. 五行相生的顺序与原理。① 木生火: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可生火,如草木燃烧产生火焰,象征生机转化为能量。② 火生土:火灼热能焚烧木,木燃烧后化为灰烬即土,如火山喷发后形成新的土壤,代表能量转化为物质基础。 ③ 土生金:金属矿物藏于山石中,土聚成山孕育金属,如矿石从土壤中提炼,体现物质的转化与积累。④ 金生水:金气温润流泽,金属熔化可变为水,如金属遇冷凝结成液态,象征收敛与凝聚。⑤ 水生木:水温润滋养树木生长,如河流灌溉使植被繁茂,代表滋养与生长的循环。 2.五行相生在中医与哲学中的应用。① 中医理论:对应五脏相生关系,如肾(水)滋养肝(木),肝藏血以济心(火),心阳温煦脾(土),脾化生肺(金),肺气下行助肾水,维持脏腑功能平衡。② 哲学与生活:体现事物间的相互依存与促进,如自然界的生态循环、人类社会的分工协作等,强调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 3. 五行相生并非孤立存在,与五行相克共同构成动态平衡系统,过度或不足均可能导致失衡。这一理论虽源于古代智慧,仍为理解自然规律、人体健康及社会关系提供独特视角。</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9月23日,星期二,农历八月初二,乙巳年 乙酉月 乙未日,今日 02时19分,进入“秋分节气”。秋色正中分,它是秋季的一种重要节气;更是来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节,此时昼夜均、寒暑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