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再品评梅真君作品《湫水山颂》——一幅融合传统山水画技法与风水哲学意蕴的佳作

黄先标

<p class="ql-block">梅真君先生作品:800cmX320cm,应某厅领导之邀而作,挂于省厅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  再评梅真君先生的《湫水山颂》是一幅融合传统山水画技法与风水哲学意蕴的佳作,其艺术表现与风水学的内在关联可通过以下几个维度深入评述</p><p class="ql-block"> ——作者:梅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山水布局与风水格局的呼应</p><p class="ql-block"> 风水学强调“藏风聚气”的理想空间模式,而《湫水山颂》在构图上巧妙呼应了这一理念:</p><p class="ql-block">主山龙脉:画面中连绵起伏的山峦构成“龙脉”之势,主峰巍然居中,象征靠山稳固,支脉蜿蜒环抱,形成“青龙白虎”护卫之态,体现风水中的“四象格局”。</p><p class="ql-block"> 水系安排:水流曲折迂回,汇聚于画面低处,符合风水“水聚明堂”的原则,象征财气归蓄。溪涧与云雾的虚实处理,暗合“气随水行”的风水动态观。</p><p class="ql-block"> 虚实平衡:山体实笔与水雾虚白的对比,既营造空灵意境,也隐喻风水“阴阳交融”的哲学,体现天地之气的流通与平衡。</p><p class="ql-block">二、符号元素的风水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梅真君在细节中嵌入传统风水符号,赋予画面更深的文化隐喻:</p><p class="ql-block"> 松树与巨石:松树常生于山脊险处,象征坚韧与长寿;巨石稳踞水口,起到“镇守气场”的作用,暗合风水中的“关锁”理念,防止气运流失。</p><p class="ql-block"> 屋舍与路径:隐现于山间的屋舍背山面水,坐落于“穴场”之位,路径蜿蜒引气,体现“人居与自然和谐”的风水理想。</p><p class="ql-block"> 云气与光色:云雾缭绕于山腰,既表现自然气象,也隐喻“气”的流动;画面用墨的浓淡与留白,暗示阴阳二气的交汇与升腾。</p><p class="ql-block">三、气韵生动与风水“生气”的共通性</p><p class="ql-block"> 中国画讲求“气韵生动”,风水学则追求“生气旺盛”,二者在《湫水山颂》中达成统一:</p><p class="ql-block">笔墨气韵:梅真君通过皴擦点染的笔法,表现山石的肌理与植被的生机,笔墨间蕴含的节奏感与风水中的“地气”流动异曲同工。</p><p class="ql-block"> 整体意境:画面既雄浑厚重又不失空灵,通过虚实、疏密、开合的布局,营造出“可游可居”的山水空间,符合风水追求“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p><p class="ql-block">四、人文精神与自然秩序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风水学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总结,而《湫水山颂》正是这一思想的艺术呈现:</p><p class="ql-block">人隐于山:画中人物活动(如樵夫、隐士)尺度微小,凸显人在自然中的谦卑姿态,呼应风水“顺应天道”的哲学。</p><p class="ql-block"> 秩序与自由:山水的严谨布局暗含风水秩序,而艺术家的个性化笔墨又突破程式,象征人在自然规律中寻求精神自由的双重追求。</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梅真君的《湫水山颂》不仅是山水自然的视觉再现,更是一场风水哲学的无声叙事。它通过艺术语言将风水的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感、可观的审美体验,既承袭了宋代以来山水画“师法造化”的传统,又融入了东方环境美学的独特智慧。这幅作品印证了中国山水画与风水学同源于对天地规律的观察与敬畏,二者在文化根脉上始终交织共生。</p> <p class="ql-block">一、基本情况</p><p class="ql-block"> 梅真君(1955年出生)是当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浙江天台人,现任浙江道教学院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道教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等职,致力于山水画创作与美术教育领域。</p><p class="ql-block">二、基本信息与职业背景</p><p class="ql-block"> 梅真君1955年出生于浙江天台,1980年毕业于台州师范,1986年于浙师大美术学院完成学业,2015年在中国美院卓鹤君山水工作室进修。他长期从事书画创作及美术教育工作,现为浙江开明画院画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并担任浙江道教学院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道教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绍兴兰亭书画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三、艺术成就与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 创作风格:以山水画见长,融合传统笔墨技法与道教哲学思想,作品多表现自然意境与人文精神,如《仁者乐山》《华顶》等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参展与获奖:1987年书法与花鸟作品入选教育部首届全国教师展;2013年获浙江省反腐倡廉书画展二等奖;多次参加中国道教协会书画展。</p><p class="ql-block"> 出版著作:出版《中国美术家-梅真君画集》《梅真君画集》等二十余种画册,部分作品被政府机构及收藏家收藏。</p><p class="ql-block">四、教育与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 梅真君曾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学杭商院,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其教学注重中国传统哲学与山水画审美的结合,旨在通过艺术舒缓现代人的焦虑情绪。他还积极参与道教文化推广,主持道教南宗祖庭天台山桐柏宫书画院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2日于杭州拱墅祥符街道</p><p class="ql-block"> —— 临海市退休教师黄先标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