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笔意书《道德经》七十八章、七十九章

单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爱好书法者,常写老子《道德经》的章节和名句,确切把握其意涵,对书法创作很重要。最近,读了谢彦君先生刚刚写的《老子引归》,对常被误读误解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解读。我读了之后,有豁然开朗之感,以前的疑惑和朦胧顿时烟消云散。今拟秦简笔意书写《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七十九章,并附上《老子引归》的相应译文,供爱好者参考。</span></p> 《道德经》七十八章、七十九章书法作品 《老子引归》七十八章译文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p><p class="ql-block">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 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若论能攻克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水,原因是它的特性、功能无法取代。弱能胜强,柔能克刚,这个道理天下人无有不知,但却无人践行。</p><p class="ql-block"> 所以,圣人说:“能够承受国家的耻辱,可以作为社稷的主宰;能够承受国家的灾殃,可以作为天下的君王。”圣人的这句话虽然中正,但听起来却像是违背常理。</p> 《老子引归》七十九章译文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p><p class="ql-block">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 大的怨恨即使得以调和,也终究不能彻底消除,这样还怎么可以说得上是妥善呢?所以,圣人即使手里拿着标志债权的左契,也不会凭它讨要债务。刻意于德行的人才会按照契约办事,而无意于德行的人只会循道行事。</p><p class="ql-block"> 天道并无亲疏远近的偏爱,它通常只是帮助那种因循于道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