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国庆•颂祖国”采风行: 用镜头与笔墨讲好本土故事

落霞孤鹜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挖掘黔西优秀文化,围绕观音洞史前文化、水西文化、舜象文化等核心文化资源,秉持“以文守根,以文铸魂,以文赋能”的理念,全方位探寻黔西文化深层内涵,推动本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塑造特色文化名片,增强文化自信,展现黔西发展新风貌,9月22日,黔西市委宣传部与文联联合启动以“庆国庆•颂祖国”为主题的文艺创作采风活动。</p> <p class="ql-block">  当日,采风小分队循着乡村经济发展脉络,先后深入林泉镇海子社区、锦星镇白泥社区香风园、素朴镇象祠等地,沉浸式感受各地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实践成果。</p> <p class="ql-block">  林泉镇海子社区的海子周边水草丰美,蓝天白云与碧波绿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清新灵动的生态画卷。采风小分队驻足湖边,摄影师们迅速调试设备,捕捉水光山色;文艺创作者围绕湖景即兴构思,探寻文字与美景的契合点;绘画者当场支起画板,以笔墨勾勒自然之韵;融媒体工作人员架起设备拍摄短视频,用镜头定格人与景相融的生动瞬间。</p> <p class="ql-block">  在海子社区猕猴桃种植基地,数千亩猕猴桃藤蔓形成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见证着村子发展特色产业的奋斗历程。采风组实地察看种植规模、生长环境,详细了解当地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的具体举措,深切体会到海子社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成员们或用文字记录产业发展故事,或用镜头定格种植细节,为后续创作积累了鲜活而厚重的素材</p> <p class="ql-block">  随后,采风小分队抵达锦星镇白泥社区香风园。作为当地标志性景观,香风园独特的自然风貌与人文底蕴引人瞩目。蓝天白云下,丁扬斌创作的“决心书”石雕错落分布,石材的厚重与书雕的苍劲相得益彰,既藏艺术巧思,更承载着丁扬斌的相关经历与精神印记。摄影师们从多视角拍摄书雕,力求通过镜头传递其背后蕴含的人物气质;文艺创作者则聚焦石雕关联的往事,深入探讨如何以文学形式生动讲好丁扬斌的故事,让景区不仅有景观之美,更成为传承人物精神、彰显文化魅力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采风小分队马不停蹄前往素朴镇灵博山象祠。这座象祠是中国现存唯一的象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明正德初年,彝族首领安贵荣应水西各族群众诉求,主持翻修象祠,并邀请谪居贵州的王阳明撰写《象祠记》。王阳明欣然应允,在文中提出“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等经典论断,深刻阐释“性善论”“致良知”的思想内涵,为象祠注入了超越历史本身的文化深度。采风成员在祠内驻足品读历史,感受文化传承的温度,为挖掘舜象文化、水西文化找到了鲜活载体</p> <p class="ql-block">  此次采风活动,不仅为黔西市文艺工作者搭建了深入基层、汲取灵感的实践平台,更通过文艺创作与影像记录,将黔西的生态之美、产业之兴、文化之韵与民族团结之情有机融合。这些饱含地域特色的作品,将为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注入新活力,助力黔西文化名片更亮、文化影响力更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