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农耕】麦场乘凉说古经

桃林惟洁

<p class="ql-block">潼关方言把讲故事叫说古经</p> <p class="ql-block">回忆麦场乘凉故事三则</p><p class="ql-block">作者 寺底王焕民</p><p class="ql-block">谈论蚊子</p><p class="ql-block">灿烂的星光下,是村外的打麦场。光滑如镜的场面上,是或坐或卧,谈天说地的人们。</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没有电,也没有蚊香,只好出来乘凉。谈论了一阵国际形势后,当过大队会计的老关叔说:“场里就是凉!有风,还没蚊子。”“没蚊子?”铁升叔使劲在文叔身上拍了一下说,“这是啥?这么大个蚊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文叔叫李文钟,由于带个“文”字,同辈的人就叫他蚊子。文叔把右手从左肩上弯过去捂着疼,笑着说:“说到蚊子了,我就给咱说个蚊子的事。</p><p class="ql-block">说是蚊子跟铁匠是好朋友。一天,蚊子给铁匠说铁匠哥,你给我打个铁嘴。铁匠说能行。打好后,给蚊子说你咬旁人,可不能咬我大。蚊子说你给你大说一下,叫他黑了点些麦秸压着,我一见烟就不去了。 </p><p class="ql-block">哪知铁匠他大把这给村里的人都说了,黑了都点了麦秸,蚊子一个人都没咬上。第二天,两个见了面。铁匠说你看我打的那铁嘴怎么样?美着哩吧!蚊子说你到底有几个大?满村子的人都点了麦秸,我一个都没咬成。没想到你就有这么多的大!”大家听了,除铁升叔外,都笑了起来。</p><p class="ql-block">铁升叔外号“铁匠”。所以除他外,大家都笑了。见文叔很快就还上了,铁升叔不好发作,只得岔开话题,说起了别的。 </p><p class="ql-block">想从前,看现在。现在有了电,有了风扇,再发展到空调,在家就能凉快,再没人去打麦场(也没了打麦场)乘凉了。现在也有了蚊香,再发展到电蚊香、液体蚊香。不只无毒、环保,安全性还高。再不用点麦秸熏蚊子了。</p><p class="ql-block">【注解】大:方言,爸。</p> <p class="ql-block">作诗互谑</p><p class="ql-block">这天晚上,来了高个子的耍娃娃爷爷。这是一个当过农会干部、爱开玩笑的人,人们也因此肯逗他取乐。</p><p class="ql-block">他刚坐下,早已谋划好的志全叔就说:“耍叔,你个子高。我几个作了一首尖尖诗夸奖你,叫说不?”“说么!哪还能不叫说?”耍爷爷高兴地掏出“羊群”烟说,“先给你几个发一下烟,犒劳犒劳。”</p><p class="ql-block">大家抽着烟,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起来:“高。苗条。看戏好。下雨先知道……”说到这里,停住了。越听越高兴的耍爷爷急了:“说哩嘛!咋不说了?”志全叔笑着说:“水平差,怕你见怪。”“不怪,不怪!耍哩么见啥怪?”</p><p class="ql-block">耍爷爷说毕,又发了一回烟。接过烟,他们就说了下去:“死了棺材难找。没奈何把头割了。”“你这几个崽娃子,不得活了!”在耍爷爷的斥责声中,大家笑了起来。</p><p class="ql-block">耍爷爷说我不要棺材,将来火化哩。到时候烟就把我送到天上去了。我给咱改一下:“高。苗条。看戏好。下雨先知道。死了玉帝来找。当顶天柱子去了。”大家一片掌声,都说改得好。</p><p class="ql-block">耍爷爷想了想说:“我也给咱作一首。作得不好,不要见怪。”“不怪,不怪!”这几个人争先恐后地说道。</p><p class="ql-block">耍爷爷做出清理嗓子的样子,“吭吭”了两声,说了起来:“高高山上一只狼,要吃山下一群羊。下得山来找不见……”说到这里,耍爷爷停住了问:“知道为啥不?”这伙人说不知道。</p><p class="ql-block">耍爷爷要他们猜。他们说烟瘾大,要求再发根烟。接过烟来,挤眉弄眼了一番。齐声回答:“不!知!道!”“你们这一群羊呀!”把一盒半烟都发完了的耍爷爷指着吞云吐雾的他们,笑着说,“勾子冒烟迷了狼。”</p><p class="ql-block">多热闹,多和谐呀!所作之诗,虽没讲平仄,却接地气。说高手在民间,不算为过。那个耍娃娃爷爷,由于心态好,86岁时去世(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听说用的是四独的棺材,还是志全叔他们几个作诗的最先抬的棺。</p><p class="ql-block">【注解】</p><p class="ql-block">勾子:方言,指屁股。</p><p class="ql-block">四独棺材:棺材按棺板多少分为四独的,八仙的,十二根头的。四独的用四块棺板,是最好的棺材。</p> <p class="ql-block">黑猪攻天河</p><p class="ql-block">这天是月尽,没有月亮,只有星星在看着下边的人们。久旱不雨,人们埋怨起了老天:“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这时候正用雨哩,不给人下!”“蕃麦叶子都拧绳绳哩,这是收这一茬子人呢!”</p><p class="ql-block">耍娃娃爷爷发话了:“看有没有黑猪。它能攻天河,攻过去就下雨了。”大家就都往天上看。那白茫茫的一片两边,除了眨着眼睛的星星,啥都没有。老关叔说:“咱就在这儿等,反正都是在这儿凉快哩。”</p><p class="ql-block">“对!”给队里买骡子刚回来的队长搭了话,“海辰!你会说三国套列国,就给咱说一下。”海辰是商洛山里来的人,在当时也算走南闯北了。队长买骡子带的就是他。</p><p class="ql-block">听队长点将,海辰就讲了起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快看!黑猪攻天河!”听到杨牢的喊声,大家急忙往天上看。好多人还站了起来。深蓝的天空中,一朵黑云,由东往西,慢慢地飘动。飘着,飘着。到那白茫茫的中间时,起了风,散开不见了。“嗷,嗷!落水了!落水了!”有人喊了起来。“不着急,不着急。看还有黑猪没有。不会老有风。”耍爷爷大声说道。大家就静静地等。</p><p class="ql-block">一会儿,又来了一朵黑云。和前边那朵一样,由东往西,慢慢地飘动着。人们不敢说话,害怕把它吓跑了,悄悄地看着。到那白茫茫的中间,人们屏住了呼吸,只怕再起了风,把它吹散了。慢慢地,慢慢地,过了那白茫茫一片,飘到了西边。“攻过来了!攻过来了!”人们高兴得喊了起来。</p><p class="ql-block">接着,黑云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渐渐地,天就阴了。不一会儿,就来了雨。大家急忙起身。队长扶着耍爷爷,海辰拉着老关叔,说着笑着,朝村里走去。现在,天气预报准确超前,耕作朝无人机、智能化上发展。没人知道,也不会有人为干旱问题而“等猪过河”。从这一点上来说,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大进步。</p><p class="ql-block">【注解】</p><p class="ql-block">蕃麦:玉米、包谷。</p><p class="ql-block">黑猪:积雨云,即文中的黑云。</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王焕民,陕西潼关人,1976年参加教育工作,2010年退休。有诗歌、评论在《陕西农民报》刊登;《不只是“话多”和“讽刺”》《并非猜不透的事》等被收录出版;编纂潼关县第一部村志《寺底村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