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数次陪友人参观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陈列馆,总掩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对革命先烈瞿秋白的敬重,因为亲身参与组织拆迁、论证、申请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审读陈展方案。<span style="font-size:18px;">9月30日是全国烈士纪念日。作为当年参与讨论建议设立这个纪念日的一员,应该可以说说瞿秋白了。</span></p> <p class="ql-block">武汉市江岸区吉庆街126号,是一栋灰墙红门的两层小楼,繁华中静守岁月变迁。这里是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陈列馆。旧址初为“汉口巨富”刘子敬建造,砖木结构,外观整齐为单元联排式建筑,中间是堂屋,侧面为正房,具有石库门住宅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大厅门口,是瞿秋白的半身铜像,铜像下方的生卒年月显示为1899—1935年,瞿秋白被捕牺牲时年仅36岁。1927年初,与共产党合作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中共中央各机关亦陆续从上海迁至武汉。</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江苏常州人,生于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牺牲。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1927年3月,时任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宣传部委员的瞿秋白抵达武汉,先后主持中宣部和中共中央工作,汉口辅义里27号成为中宣部办公地和他的住所。瞿秋白在这栋小楼里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序。</p> <p class="ql-block">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是中国大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尚存不多的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重要机关旧址,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面都具有较高价值。2013年3月5日,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辅义里27号,楼下是中宣部机关,瞿秋白杨之华夫妇住在楼上。旧址总建筑面积约940余平方米,目前陈列馆占地面积约400余平方米。瞿秋白在汉期间非常忙碌,奔波于中共中央各机关与武汉国民政府之间,在工农群众中做宣传鼓动工作,白天工作,晚上在小楼里伏案写作到深夜。</p> <p class="ql-block">在瞿秋白短暂的36年人生里,三次来到武汉。他有亲戚在黄陂,其政治生涯与武汉有着不解之缘。3次来汉都处于不同的阶段,党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召开的,武汉对他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在这里走上了政治生涯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1916年12月,17岁的瞿秋白第一次到武汉,这时他刚经历母亲自杀、家庭星散的悲剧。他先在堂兄瞿纯白的资助下,进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学习英语,后到黄陂的表兄周均量家住了一段时间。周家藏书丰富,瞿秋白平时除了看书,就是和表兄切磋学问,品诗论画,谈经议政。此时,社会问题要由政治解决的观点开始进入他的脑海。</p> <p class="ql-block">在武汉仅3个月左右时间,瞿秋白渐渐由一个迷茫痛苦青年,开始思考求解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随后,他随同瞿纯白一家迁往北京。</p> <p class="ql-block">1926年12月,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在汉召开。此时作为中央委员,瞿秋白随同陈独秀从上海来汉口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他第二次来汉。这次会议,实际上反映了陈独秀的妥协退让政策在革命紧急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其报告被通过并形成决议,在全党贯彻执行,造成严重危害。</p> <p class="ql-block">汉口特别会议结束后,瞿秋白回到上海。因肺病复发,他边工作边休息。这一时期,他联想到汉口特别会议的决议,感到有必要从根本上、从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一些基本问题。于是抱病写成了《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奠定了他作为中共党史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地位。</p> <p class="ql-block">1927年3月,瞿秋白奉中央命令到汉口,与张国焘一起主持中央在汉工作。第三次到武汉的瞿秋白经历了由一般中央领导人到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变化。在这一年的“八七会议”上,他以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武装斗争的吼声。</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作序《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汉发行第一个单行本。1927年4月11日深夜,瞿秋白还为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了序言:“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p> <p class="ql-block">当时,中宣部内设机构包括宣传科、鼓动科、出版科、图书馆、长江书店、长江印刷所等。王明任鼓动科科长,兼任中宣部秘书。苏联人米夫是中宣部顾问。陈伯达管理图书资料。毛泽民为长江书店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从中共党史来看,瞿秋白至少创下了“四个第一”: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系统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瞿秋白在左联(左翼作家联盟)中的地位可与鲁迅比肩。</p> <p class="ql-block">当年秋白被推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后,有人曾问为什么他被选上。早期中共党的领导人李维汉说,大致是这个人理论水平高,这是当时选择党的领导人的重要标准和要求。李维汉还说,瞿秋白是个正派的人。</p> <p class="ql-block">在党的工作中,瞿秋白非常民主,敢于担当,在党内的威信很高。《多余的话》是瞿秋白1935年于福建长汀狱中撰写的自述,书中以临终独白形式回顾作者从文人转变为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复杂心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政治斗争的矛盾,展现知识分子在革命洪流中的精神困境,既坦言厌倦政治斗争,又坚守革命气节,拒绝烈士光环的坦诚姿态,使其成为研究中共党史与知识分子心灵史的特殊文本,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p> <p class="ql-block">1935年6月2日,蒋介石密令枪杀瞿秋白。6月18日上午10时,瞿秋白被押至福建省长汀县中山公园,而后踱步走向刑场。当走到罗汉岭下一片草坪时,回过头说:“此地很好。”然后盘膝而坐,从容就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