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进入华夏名亭园后北边就是云恵楼、清音阁。沿云恵楼后墙外向北就是这一组建筑的门,门口向西。</p> <p class="ql-block">云绘楼清音阁</p><p class="ql-block">云绘楼·清音阁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坐落于西苑三海之一的南海东岸,供清帝休闲观景、听音赏月之所。1954年,在建筑学家梁思成提议下迁建、周恩来总理肯定后,迁至于此。新中国第一任文物保护修缮,2015年参照清代宫廷陈设收藏卷档案,还原皇家园林建筑室内环境场景,再现历史建筑的格局与风貌。</p> <p class="ql-block">清音阁是一座二层楼阁,门额的牌匾上写着“清音阁”。云绘楼和清音阁的一层、二层之间相通,分别由彩画游廊连接,一层游廊相通的门称为“韵馨”。清音阁一层游廊的另一个门称为“卯月”。二层有一座复式凉亭,分别位于云绘楼的北侧和清音阁的东侧。两座凉亭在东北的拐角处相交。清音阁的西侧有假山石,相互重叠,搭成台基,通过台基,可直通二楼。</p> <p class="ql-block">云绘楼清音阁是一座具有江南风格的小巧建筑,彩绘雕塑,整体建筑呈“L”形。云绘楼和清音阁方位不同,看似独立,但却属于一组拼体建筑,楼层与楼层之间相通。</p> <p class="ql-block">清音阁</p> <p class="ql-block">二层有一座复式凉亭,分别位于云绘楼的北侧和清音阁的东侧。</p> <p class="ql-block">两座凉亭在东北的拐角处相交。清音阁的西侧有假山石,相互重叠,搭成台基,通过台基,可直通二楼。</p> <p class="ql-block">云恵楼</p> <p class="ql-block">云绘楼是一座三层楼阁,一层与二层之间的檐下悬挂着乾隆御笔书写的匾额“云绘楼”。</p> <p class="ql-block">云恵楼为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云绘楼里有复古桌凳,桌子上摆放着瓷器墙上挂着彩画和对联,西面墙上的对联曰:“众皱峰如能变化,太空云与作浮沉。”南面墙上的对联曰:“道堪因契真佳矣,画岂能工有是夫。”清音阁一层建筑也摆放着复古桌凳,墙上有彩画和对联,南面墙上的对联曰:“宫商之外有神解,律吕以来无是过。”西侧屋子里有一张金黄色床榻。西墙外侧上嵌有《迁建竣工题记》。</p> <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是隔着窗棂和玻璃拍摄。最后四张是网上下载。为</p> <p class="ql-block">出云恵楼、清音阁院再折回向正南,又是一座院子。进入院门向西南面是屈原故事的壁画;北边是一条小的沟壑,(寓意汨罗江),穿过假山豁然开朗,正西一座亭子,就是“独醒亭”。</p> <p class="ql-block">独醒亭原为汨罗江畔的风雨亭,始建于战国时期,后因屈原常在此与民众交谈并投江殉国,被后人改建为纪念性建筑。明清两代历经多次重建,现存的屈子祠独醒亭为1980年重建,采用六角翘檐单檐攒尖顶结构,亭内悬挂茅盾和赵朴初题写的“独醒亭”匾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陶然亭的独醒亭则完全仿照原貌建造,旨在延续屈原“独醒”的精神内核,成为游客静思历史、感悟精神的载体。 </p> <p class="ql-block">少陵碑亭工部祠东侧,有一座以茅草作顶的碑亭,内树一大石碑,上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其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此即前已述及的果亲王允礼所题。杜甫草堂何以叫“少陵草堂”呢?这是因为杜甫曾居于京兆(长安)杜陵。杜陵在长安城东南,古为杜伯国,本我杜原,秦置杜县,汉宣帝在此筑陵,才改名杜陵,在杜陵东南十余里有小陵,亦称少陵,为汉许皇后葬处。杜甫在诗中常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因此后人亦称杜甫为杜少陵,杜甫草堂为少陵草堂。碑亭背靠荷花池,周围为生机盎然的花草竹木所环抱、掩映,景色秀雅宜人。明嘉靖末年,明人曾在工部祠院内修建草亭,题名为“乾坤――草堂”,其用意在于象征当年杜甫草堂的茅屋,以纪念诗圣。此举前已述及。今之碑亭亦用茅草作顶,故人们将其作为当年草堂茅屋的象征,常在那儿顶礼膜拜,摄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