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古籍品读

Richard Yao

<p class="ql-block"><b>古籍《吕祖·养生歌》品读</b></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贤哲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吕祖·养生歌》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越千年,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吕洞宾,这位道教中的传奇人物,不仅以其超凡脱俗的仙风道骨闻名于世,更以《吕祖·养生歌》这一养生智慧之结晶,为后世提供了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指南。本文笔者旨在深入解析《吕祖·养生歌》的精髓,探讨其背后的养生哲学及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b><i>一、背景与作者</i></b></p><p class="ql-block">《吕祖·养生歌》据传为八仙之一吕洞宾所作,虽其真实性难以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歌以其简洁明了、易于传诵的特点,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一部经典的养生文献。吕洞宾以其深厚的道教修为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将养生之道融入歌谣之中,旨在引导人们通过正确的养生方法,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i>二、养生之道,贵在自然</i></b></p><p class="ql-block">《吕祖·养生歌》开篇便强调“天地之间人为贵”,明确指出人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它教导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即“顺乎自然”,无论是饮食起居、情绪调节还是日常劳作,都应遵循自然的节奏,避免过度干预,保持身心的和谐统一。这一思想与现代倡导的“绿色生活”、“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古人对生态平衡与人体健康的深刻洞察。</p><p class="ql-block"> <b><i>三、心静神安,养生长寿</i></b></p><p class="ql-block">“心若冰壶,静而不坚;气定神闲,恬淡虚无。”这是《吕祖·养生歌》中关于精神修养的精髓。吕洞宾强调“心静”,认为内心平静是养生的基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导致心神不宁,而长期的负面情绪积累会严重损害健康。因此,学会“心静”,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调整心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是养生的关键。</p><p class="ql-block"><b><i>四、节制欲望,淡泊名利</i></b></p><p class="ql-block">“莫贪功名意气浓,淡看名利心自松。”在《吕祖·养生歌》中,吕洞宾多次提及对物欲的节制和对名利的淡泊。他认为过度的欲望是健康的大敌,追求名利的过程往往会让人忽视内心的真正需求,导致身心俱疲。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倡导简朴生活,减少对外界物质的依赖,是实现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b><i>五、运动养生,动静结合</i></b></p><p class="ql-block">“动也安然静也定”,强调运动与静止的有机结合。《吕祖·养生歌》提倡适量的体育活动和劳动,认为这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疾病。同时,也强调不可过度劳累,要适时休息,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理念,与现代运动科学中的“适度运动”原则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b><i>概而言之,《吕祖·养生歌》作为一部集古代养生智慧之大成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科学的深刻理解,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南。</i></b>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更应从中汲取智慧,注重身心平衡,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通过实践《吕祖·养生歌》中的理念,或许我们能在纷扰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实现身心的真正健康与自由。</p> <p class="ql-block">《吕祖·养生歌》 </p><p class="ql-block">不负春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服平安。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奉真修道守中和,铁杵成针要琢磨。</p><p class="ql-block">此事本来无大巧,只争日逐用功多。息精息气养精神,精神丹田气养身。有人学的这般术,便是长生不老人。如鼎沸,如沉沦,失道迷真业所根。有人平却心头棘,便把天机说于君。</p><p class="ql-block">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有人跳出墙儿外,便是长生不老方。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忠孝义慈行方便,不需求我自然真。举世人士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绝嗜欲戒贪痴,莫把神灵暗里欺。</p><p class="ql-block">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三清路上行人少,畜类门前争入去。人人气血本通流,营卫阴阳百刻周。岂在闭门学引气,正如头上又安头。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神仙不肯分明说,迷了千千万万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