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被问起回国想去哪,点点就脆生生给出答案:“去上高,去重庆!”今天,我们6人带着5个行李箱、5个随身包,热热闹闹开启了旅程。行程里不只有点点期待的这两个地方,还安排了去看中国的名山大川,走进那些满是历史韵味的古城,把美景和文化都好好体验一番。</p> <p class="ql-block">连日阴雨,天气预报更是标注了“大到暴雨”。几天来我一直祈祷我们出门去深圳火车站时老天不要下雨,最怕的就是拉行李被雨浇。为此,去车站儿子特意约了辆7座车,可到了跟前才发现是普通轿车,同行的老朱和小栗只能空着手改乘地铁。</p><p class="ql-block">或许是连日的祈祷起了效,我们出发时,天空竟格外“给面子”,一滴雨都没掉。可刚踏进车站大门,身后就传来“哗啦啦”的声响,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我正暗自庆幸躲得及时,新的麻烦又找上门来:车站用护栏围出了一条临时通道,要去安检口,必须绕路经过一片没遮挡的区域——刚躲开大雨,转眼又要被浇,心里顿时憋了股火气。</p><p class="ql-block">就在大家皱着眉、犹豫要不要冒雨走时,一位穿着利落、透着军人气质的旅客站了出来。他先把自己的行李箱托举着,放到了无需绕道的区域,我见状赶紧上前,请他帮我也把几个行李箱托举在相同位置,他爽快地答应了。更让人意外的是,他没就此作罢,直接找到了车站保安,把绕路淋雨的情况说明后,建议调整部分护栏。</p><p class="ql-block">保安动作很快,没多久就重新调整了护栏位置。原本绕远、淋雨的路一下变得通畅,我们跟着人群顺顺利利走到了安检口。我回头望了眼那位旅客的背影,心里满是暖意——这场突如其来的雨,虽带来了小波折,却因这位陌生人的挺身而出,成了旅途里一段温暖的小插曲。</p> <p class="ql-block">顺利进站后,我们没忘深圳火车站对长者的贴心关照,很快就找到了候车贵宾室。在里面等候时,不仅能避开人群、享受舒适的环境,还能享受提前检票上车的便利,让这段旅途又多了一份安心与顺畅。</p> <p class="ql-block">我提前把车厢位置号告诉了小栗,他完全不需要旁人关照,自己就能清晰记准信息,顺利找到座位并安稳入座,特别让人放心。</p> <p class="ql-block">上车前,儿子就提前订好了午餐外卖,还仔细选好了靠近列车停靠站的派送位置——对比下来,这份外卖的性价比明显比车上的午餐更高。等列车准时抵达指定站点,没过多久,列车员就把热乎乎的午餐送到了我们手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p> <p class="ql-block">列车经过4个多小时的运行,准点到达南昌西站。</p> <p class="ql-block">从南昌西站我们乘地铁前往南昌航空大学。</p> <p class="ql-block">两个宝一到外婆家,就像撒了欢似的,一头扎进电视和游戏里,手忙脚乱地切换着玩乐项目,笑得叽叽喳喳,忙得不亦乐乎,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小快乐里。</p><p class="ql-block">点点凑到摆放着地球仪和世界地图的角落,安安静静地蹲在那儿,用手时不时轻轻碰一碰地球仪的弧度,又低头盯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和色块,眉头微微蹙着,像是在琢磨着某个遥远的地方,连周遭的动静都仿佛与他无关。</p> <p class="ql-block">妹妹海燕一听说清清与点点回国探亲,当即就热情地念叨:“等你们到南昌,我一定订最高级的宾馆,让大伙儿好好享受享受!”</p><p class="ql-block">晚饭后,洪生开车送我们前往江西前湖迎宾馆——这正是南昌规格最高的宾馆,妹妹的心意,都藏在了这份妥帖的安排里。</p> <p class="ql-block">江西前湖迎宾馆的大堂极具气派,15.8米的挑高瞬间开阔视野,一盏巨型进口水晶吊灯悬挂其间,底部的琉璃装饰与顶部铂金材质交相辉映,光影流转间尽显奢华。</p><p class="ql-block">大堂两侧还挂有两幅巨幅国画,每幅宽7.66米、高5.66米,左侧《井冈杜鹃》绘出山间烂漫生机,右侧《鹤舞鄱阳》尽显湿地灵动感。点点刚踏进大堂,便被这恢弘气势震撼,忍不住拉着身边的爷爷小声问:“住这么高档的酒店,你们负担得起吗?”</p> <p class="ql-block">江西前湖迎宾馆的建筑外观呈现出现代中国风的特色,整体布局为庭院式,建筑沿前湖而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建筑外观简洁大气,色调沉稳,屋顶设计融合了传统中式建筑的元素,线条流畅。宾馆由多栋楼组成,楼栋错落有致,绿树环绕,部分建筑的屋顶有微微翘起的飞檐,增添了中式韵味。</p> <p class="ql-block">为了亲口尝尝南昌特色早餐的滋味,我们没选择酒店早餐,准备出门寻觅地道风味。临走前,望着这挑高开阔、流光溢彩的气派大堂,实在忍不住想留下纪念,在大厅气派的雕塑旁,随意拍了张自拍合影。</p> <p class="ql-block">儿子虽已十年未回国,却对国内生活格外熟悉。他在网上查到一家藏在小区里的网红早餐店,我们当即打车前往。</p><p class="ql-block">没想到,四个人一顿吃得心满意足,花费竟还不到40元。大家一边品尝着地道的南昌风味,一边连连称赞,这份实惠与美味,着实让人惊喜。</p> <p class="ql-block">早餐过后,我们便打车前往此行的重要目的地——南昌海昏侯国国家遗址公园,满心期待着探寻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文明印记。</p> <p class="ql-block">南昌海昏侯国国家遗址公园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展示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公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大塘坪乡境内,以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为核心,规划面积12.03平方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海昏侯国由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建立,他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曾经历王、帝、民、侯的跌宕人生。海昏侯国历经四代,东汉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被废。</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包括游客中心、遗址博物馆、墎墩苑等。游客中心设计提取玉璧元素,形似“瑗璧礼天。遗址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建筑面积约3933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2343平方米,有“金色海昏”“书香海昏”等多个展厅。墎墩苑是刘贺墓园,面积约4.6万平方米,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2023年“墎墩苑—海昏藏宝”全面开放,全景式展现了考古发掘现场遗迹。</p> <p class="ql-block">步入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恰巧离上午10:00开场的编钟剧场演出仅剩20分钟。我们当即决定先看演出,再漫游其他展区。</p><p class="ql-block">10点整,演出准时开始。编磬的清越、笙的悠扬、箫的婉转交织响起,配合着多媒体实景与全息投影,西汉贵族宴饮的奢华、车马出行的浩荡瞬间在眼前铺开。汉代歌舞的灵动、鼓乐的激昂一一呈现,短短30分钟的演出,仿佛带我们穿越千年,沉浸式感受了西汉的艺术风华。</p> <p class="ql-block">观看完10:00-10:30的编钟剧场演出,意犹未尽的我们刚走出剧场,便被眼前的体验区吸引——这里摆放着多款仿制编钟,供游客亲手触摸、尝试演奏。大家纷纷上前,轻轻敲击钟体,听着清越的钟声在指尖响起,仿佛把刚才演出里的西汉雅乐,从“观看”变成了亲身可及的“体验”,为这场千年穿越之旅又添了份互动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2011年考古发掘以来,共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0000余件(套)。荣获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等。</p> <p class="ql-block">参与互动的点点一支都没投进。</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馆内餐厅用过午餐,老朱与儿孙乘电瓶车前往遗址公园。我因连日感冒咳嗽未愈,身子变得格外虚弱,既怕热又怕冷还畏风,状态差得像是换了个人,只好在出口处等候。意外的是,出口处设有一块比影院屏幕还大的显示屏,正循环播放《海昏侯传奇》系列大电影。将近两小时的等待里,我全程沉浸其中,这场“观影”反倒让我对海昏侯的故事有了比实地游览更全面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走进南昌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最先被打动的不只是文物,更是这里把“西汉故事”装进空间的巧思。接下来这个9分钟的视频,我们就沿着馆内的布局慢慢逛,从展厅的光影到实景的细节,一起解锁藏在建筑里的千年印记。如果你也向往这场穿越,不妨亲自来这里,听编钟奏响千年,看历史照进当下。</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海昏侯国国家遗址公园,我们打车返程。先将儿子送到他与大学同学相聚的地点,随后我们便前往航空大学海燕妹妹家吃晚饭。饭后,海燕带着三个孩子去散步后,我们准备打车回江西前湖迎宾馆。</p><p class="ql-block">此前竟不知南昌有“江西前湖迎宾馆”与“南昌前湖迎宾馆”两家同名相近的宾馆,司机误将我们送到了南昌前湖迎宾馆。最后,我们只好重新打车,还多走了不少路,才总算抵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妹妹特意让我们住进江西前湖宾馆,心意再明白不过——她想让我们卸下行程的匆忙,好好领略宾馆外独一份的自然景致。</p> <p class="ql-block">宾馆就坐落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的前湖北岸,一推窗、一出门,就能与这片生态美景撞个满怀。往湖边走,前湖的水清澈透亮,阳光洒在湖面上时,波光像碎金似的晃荡,风里还带着湖水的湿润气息;沿着湖岸的碧湖银沙漫步,细腻的沙子踩在脚下软软的,抬头是开阔的湖景,低头能看见水波纹轻轻漫过沙滩,连呼吸都变得舒缓。</p><p class="ql-block">若是想多走几步,宾馆周边的绿意更是喜人。不远处就是枝繁叶茂的林地,林间小道曲曲折折,路边的樟树、松柏长得挺拔,偶尔有鸟儿在枝叶间跳着叫着,走在里面像闯进了城市里的“小森林”。哪怕只是坐在宾馆外的休息椅上,看着远处的湖、近处的树,听着风声和鸟叫,都能让人彻底放松下来,也难怪妹妹会选这里,这份“推窗见景”的惬意,确实是最好的款待。</p> <p class="ql-block">8月2日,妹妹海燕早已贴心地为哥哥一家订好了宾馆房间,还在宾馆餐厅预约了团聚宴席。当我们正打算打车外出吃早饭,没想到哥哥一家一早已经抵达酒店。</p> <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真快,除了哥哥,上一次见哥哥全家还是2021年李璐结婚的时候,一晃四年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哥哥的大孙女梓妍早已出落得像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透着股活泼灵动的劲儿;小孙女梓阑则还是圆圆的脸蛋,总是笑眯眯的,格外惹人疼。今天一家人能在这里相聚,大家都格外开心,梓阑更是兴奋地扭动着小身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模样可爱极了。</p> <p class="ql-block">在这家豪华雅致又静谧的宾馆大餐厅用餐,本身就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今日一大家人欢聚在此,更让这份时光显得格外珍贵。席间,我们围坐畅谈,细数着十年来的家常琐事,话语间满是温情,还互相送上祝福,愿彼此都能平安快乐、幸福常伴。</p> <p class="ql-block">此次家庭聚会,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拍一张合影。好在当时我随手记录了几十秒的视频,如今再翻看,这段承载着我们聚餐时画面,反倒成了格外珍贵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儿子忽然对我说:“妈,你总讲小时候在南昌住的地方,说是新四军军部旧址,多有名啊,我特别想去看看!”这话一下勾起了我的兴致,当即决定动身——特意喊上我哥,又带上点点,一行四人叫了辆出租车,朝着记忆里那个满是故事的地方去了。</p><p class="ql-block">一踏进原高升巷,我和哥哥的记忆瞬间被唤醒,眼前的一切都带着旧时的温度。这是1号位置,当年的印刷厂宿舍;2号的老房子竟还在,恍惚间仿佛能看见居民会时大家围坐的热闹模样;4号的位置是水龙头对面,矮矮的破旧房屋;这是6号的位置,院里藏着栋别墅,院中的葡萄架曾挂满甜津津的葡萄,那味道至今记得;7号住户不多,也是一栋安静的别墅……</p><p class="ql-block">最难忘的是巷子里那个唯一的水龙头,当年家家户户都靠它取水。真不敢想象全巷有好几百人就这一个水龙头,洗衣做饭,所有生活用水都是它提供。六岁起,家里不再请保姆,我就和哥哥一起抬水,想着能帮外公分担些挑水的辛苦,那沉甸甸的水桶,藏着我们儿时最真切的成长印记。</p> <p class="ql-block">我和哥哥特意在原高升巷8号的位置站定,拍下了这张合影。身后新建的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格外醒目,它静静矗立着,占据了当年6号、7号、8号、9号甚至10号的地界。</p><p class="ql-block">一晃六十年过去,巷子里的老建筑虽已换了模样,但童年时在这里的点滴记忆却从未褪色。如今再回望,那些旧时光里的细碎片段,竟都成了心头最珍贵、最美好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暑期,恰逢儿子周岁前夕,我们第一次带他来南昌。那时我弟弟正在南昌学习,为了给孩子一份心意,他竟拿出近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童车。我们满心欢喜,当即在高升巷8号对面拍下这张照片。如今再看,照片里藏着当年巷子的旧模样,更成了一份无比珍贵的时光纪念。</p> <p class="ql-block">我特意拉上儿子,再叫上从加拿大回国探亲的15岁孙子点点,一起站回当年儿子拍照的老地方——高升巷8号对面。按下快门的瞬间,看着身旁身材高大的点点,再想起照片里儿子儿时的模样,突然觉得时光好神奇:老巷依旧是心底的模样,当年的小小婴孩已成家立业,连远在加拿大的孙辈也长成了少年,三代人的身影在同一个位置重叠,心里满是岁月馈赠的踏实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拍完照片,转身就看到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的参观入口。我笑着跟工作人员提了句“这地方,是我和哥哥小时候住过的家”,话音刚落,他们眼里瞬间漾开热情,还掺着几分惊喜,连忙找出两张纪念券递到我们手里。接过券的那一刻,老巷的回忆和此刻的暖意缠在一起,心里满是说不出的亲切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一走进旧址大门,我抬头就望见了这栋楼——太熟悉了!瞬间就想起小时候,在公共厨房的窗口,日日望见的就是它的模样。几十年光景弹指过,当年才几岁的小丫头,如今已是快七十岁的奶奶。可这楼竟还稳稳立在那儿,连窗沿的线条、墙面的纹路,都和记忆里分毫不差。恍惚间,好像又闻到了厨房里的饭菜香味,那些烟火气裹着时光扑面而来。心里又酸又暖,才懂岁月多矛盾:它催着人变老,却又把最珍贵的旧模样,原封不动地替我们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我们小时候经常出入的路,记得该是上世纪1964年,那会儿全民都在普及防空知识,还常搞演习。巷子里、楼道里,时不时就响起尖锐的警报声,一听见这声音,大人们就赶紧招呼着,让我们往饭桌底下、床底下钻,蜷着身子藏好。</p><p class="ql-block">为了配合防空,我们公共厨房的墙壁上还特意开了个防空门。推开那扇门走出去,大概不到20米,就是新四军军部的老楼;从这儿再绕几步,又能很快走到当时这片区域里唯一的合作社——小时候打酱油、买盐,总爱从这扇门抄近路,如今想起来,那扇门连带着警报声、合作社的商品,都成了那年月里特别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我特意让儿子拿好手机,帮我和哥哥拍段视频——镜头里,我和哥哥同时走在我们曾经走过的地方,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小时候的事,那些散落的童年片段跟着脚步一点点清晰。这段视频,不仅拍下了我和哥哥的身影,更装下了我们俩一起追忆的满是暖意的童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早年还真不知道,我们小时候居住过的南昌高升巷是一条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巷。高升巷位于东书院街北侧,因明朝太子太师严嵩的府第坐落于此而得名。当时,想在官场飞黄腾达的人常通过严府后门所在的小巷给严嵩送礼拉关系,故被称为“高升巷”。“高升巷”之名一直延续至1966年,文革期间改名为“东升巷”,1973年并入“友竹花园”,现在更名为“友竹街”。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从汉口迁到南昌,进驻高升巷1号张勋公馆并正式办公,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也秘密成立于此。</p> <p class="ql-block">儿子早就在网上挑好了家口碑超赞的网红酒店,请我哥一家和海燕妹一家一起吃晚饭。等我们一行人走进餐厅,才发现里头热闹得很——大厅里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着等座的人。幸好儿子头一天就提前订好了包间,心里顿时松了口气,没让这份团聚的热闹被等位的焦躁扫了兴。</p> <p class="ql-block">儿子选的这家网红店,菜单上的网红菜一道接一道,口味鲜亮新潮,确实更对年轻人的胃口。尤其是小丫头李梓妍,眼睛都亮了,每道菜上来都吃得津津有味,显然是最对她心意的。</p> <p class="ql-block">镜头里,刚从加拿大回来的点点站在酒店门口,眼神里带着点惊讶,望着眼前的十字路口,念叨了句:“还没见过这么乱的岔路口呢。”他微微蹙着眉,目光扫过交错的人流车流,那模样,倒像是在认真琢磨这和他熟悉的国外街道有啥不一样,满是少年人直白的好奇与真切感受。</p> <p class="ql-block">南昌秋水广场是一座以音乐喷泉为主题,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广场。秋水广场与滕王阁隔江相望,因再现了《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而得名。总体平面呈月牙形,长1100米,宽110米,总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水池面积1.2万平方米,长450米。音乐喷泉群是其核心景观,为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群之一,水景长达800米,共装有636台水泵、1591个喷头,中心主喷射程高达128米,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形成“腾蛟起凤”“繁华锦绣”等14种水型。此外,还有“赣文化长廊”,沿着江边延伸三千米,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赣文化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20多年前秋水广场刚建成时,学校就组织我们教师去看喷泉表演,打那以后,只要有亲朋好友来南昌,我总会陪着去,或是主动推荐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今天与儿孙同在南昌,晚饭后我格外兴奋地提议:“走,去秋水广场看喷泉!”还特意在豆包上查到,晚上9点10分正好有一场。我们立马打车转乘地铁,可刚到地铁出站口,就撞上了上一场喷泉散场的人流——黑压压的人潮往站内涌,我们要往外走,完全是逆向而行。挤在人群里挪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出了站。</p><p class="ql-block">一旁的点点看着这阵仗,忍不住点评:“在深圳看灯光秀,人比这还多呢!但那边管理得好,地铁出口和进口是分开的,从来不会这么挤,也不会乱。”</p> <p class="ql-block">历经千辛万苦,我们终于抵达了秋水广场的最佳观看点。可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们傻了眼,四周空荡荡的,别说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人群了,就连个驻足的游客都寥寥无几。我满心疑惑,这和以往热闹非凡的场景截然不同啊!</p><p class="ql-block">带着一肚子疑问,我赶忙找到现场的工作人员询问。这才知道,秋水广场的喷泉表演每日仅有两场,分别在19:30 - 19:45和20:30 - 20:45 ,根本没有9:10这场。看来豆包上的信息不一定都对哦。</p> <p class="ql-block">好在秋水广场的夜景没让人失望——灯光勾勒着河岸的轮廓,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着点点光影,倒也惬意。更惊喜的是,往远处眺望,还能瞥见滕王阁的飞檐翘角在夜色里若隐若现。儿子笑着说滕王阁这不就看着了嘛!今天咱们就不特意跑过去了,这样也算打卡啦。”一句话化解了没看成喷泉的小遗憾,心里瞬间亮堂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我随意拍下的秋水广场的灯光。</p> <p class="ql-block">在秋水广场看完夜景,一看时间还不到十点,大家兴致没减。我提议去万寿宫——南昌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夜里的灯光更是出了名的漂亮。于是我们又乘上地铁,朝着满是古色古香灯火的万寿宫赶去,心里满是对下一处夜景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南昌万寿宫通常指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及其中的铁柱万寿宫。万寿宫位于南昌市中山路和船山路交汇处,北邻中山路,南面及西面为船山路,东抵翠花街,毗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地铁1号线万寿宫站和3号线八一馆站可直达。铁柱万寿宫始建于晋永嘉六年(312年),是为纪念道教宗师许逊而建,又因传说许逊铸铁柱锁蛟龙,得名铁柱宫。明代中期,此地已是“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明末清初,南昌铁柱万寿宫成为各地万寿宫的祖庭。20世纪90年代起,街区逐渐衰落,2013年启动拆迁,2021年修缮完毕开街营业。</p><p class="ql-block">街区总体呈现“三街五巷”格局,即翘步街、棋盘街、广润门街,以及合同巷、萝卜巷等。总建筑群共123栋,其中118栋为晚清赣派民居风格建筑,包含南昌总商会、持志堂等45栋历史风貌建筑。</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翘步街、嫁妆街、合同巷等历史街巷,还有宝庆银楼、持志堂、祥丰钱庄等特色建筑。铁柱万寿宫内有蛟井祠、锁龙井、凌霄宝殿等景点。</p><p class="ql-block">2007年,“万寿宫文化”入选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街区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年8月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3年12月,被确认为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p> <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逛完万寿宫,回宾馆的路上,我们特意在八一广场站下了车——怎么也得带从加拿大回来的点点,亲眼看看南昌这赫赫有名的红色地标。</p><p class="ql-block">一踏入广场,高耸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立刻撞进视野。塔身的浮雕上,当年革命战士的身影清晰鲜活,连吹过的晚风都带着几分肃穆。我们不愿错过这份纪念,特意请身旁的游客帮忙,在纪念塔前拍下了一张合影。也想着让点点把这份独特的记忆带回加拿大。</p> <p class="ql-block">南昌万岁馆,全称“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南昌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 建造背景:1968年,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建造毛泽东思想展览馆,南昌也顺应这一潮流,于当年4月决定建造万岁馆。</p><p class="ql-block"> • 设计与建造:设计方案由26岁的吴旭担任负责人,他带领团队从全省主要设计院抽调精英组成25人设计组。1968年6月20日,“万岁馆”筹建委员会成立,7月开工,10月落成,仅用时三个多月,全省约10万人参与了义务劳动。</p><p class="ql-block"> • 建筑特点:大楼坐西朝东,平面呈“山”字形,总占地面积18722.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8000平方米。外观设计融合了中国古典与欧洲建筑风格,顶部有四个塔亭,檐口是琉璃瓦,门廊中央上方有七块汉白玉浮雕,外墙采用景德镇特制的米黄色亚光釉面砖装饰。</p><p class="ql-block"> • 功能与变迁:建成后,万岁馆举办了“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等多个大型红色题材展览,成为当时南昌市民及外地游客的重要参观地和合影地。后来,它多次更名,先后称为江西省展览馆、江西省革命历史展览馆等,1992年更名为江西省展览中心,还曾作为新大地电脑城。2018年退商还文,2020年正式挂牌为江西省美术馆。</p><p class="ql-block"> • 文物保护:2006年,南昌万岁馆旧址先后被列为江西省、南昌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南昌万岁馆(现江西省美术馆),不仅是南昌的城市地标,更能串联起我和儿子的记忆,每一段过往都鲜活而珍贵。</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建造万岁馆时,蒙山林场也派出了部分打石工人参与建设。能入选参与这项工程,在当时是无比光荣的事——入选的工人们胸前佩戴着红花,在全场人员的欢呼与送别中整装出征。这一幕,是我童年时期最深刻的记忆。此后,每当来到南昌,我都有机会见到这座大楼,却始终没能走进馆内参观。直到万岁馆转型为新大地电脑城后,我才开始频繁出入其中。儿子中学时期,我经常带他来这里给家里的电脑升级,几年间,电脑从286一步步升级到386、486、586。除此之外,我还在这里不惜重金购买唱片、磁带、录像带和光盘,这里不仅见证了儿子的成长,也装满了我对影音的热爱。</p><p class="ql-block">我特意让儿子带着他的儿子,在这座大楼前拍了一张合影。不为别的,只为让儿子记住他青少年时期与这座建筑相关的、值得珍藏的故事,也让这份跨越时光的记忆,在三代人之间继续传递。</p> <p class="ql-block">8月3日,是我们启程回上高的日子。出发前,心里惦记着途中那家口碑不错的早餐店,便拖着所有行李,从宾馆打车直奔过去,就想在赶路前好好吃顿早餐。</p><p class="ql-block">店里的早餐确实不差,口味、分量都说得过去,也算满足了饱腹的需求。但放下筷子时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和前两天那个小区里早餐店比起来,还是少了份让人记挂的烟火气。小区店里的味道更贴家常,或许是那里经典的种类,超实惠的价格,又或是那种不用刻意讲究的自在感,都让这次的早餐,多了点“虽好但不及”的小遗憾。</p> <p class="ql-block">8月3日吃完早餐,我们便着手安排回上高的车辆。昨晚儿子在网上仔细对比了两种出行方式,结果出人意料——从南昌直接打出租车回上高,反而比约上高的网约车更划算。</p><p class="ql-block">我们很快用滴滴约到了一辆出租车,车费只要170元,再加上来回80元的高速费,四个人全程下来总共才250元。要知道,若是约上高的网约车,每人就得80元,四个人算下来要320元,这样一比,直接打车确实省了不少。</p><p class="ql-block">更让人舒心的是时间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控,不用迁就约车的固定时间和地点,自在又灵活。我们10点准时从南昌出发,一路顺畅,还没到12点就顺利到家了,这场归途既实惠又省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