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园家长课堂第9期开课邀请函

时间太瘦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以下行为表现,说明我们做家长的需要加强学习了: </p><p class="ql-block">一、情绪管理:孩子长期陷入极端情绪,父母无法疏导</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频繁出现以下情绪问题,且父母尝试安抚、讲道理后仍无改善,可能需要专业学习情绪引导方法:</p><p class="ql-block"> 情绪爆发频繁且剧烈:比如因小事(如玩具没摆好、饭菜不合口)就长时间哭闹、尖叫、摔东西,甚至出现自伤行为(掐自己、撞墙)或攻击他人(打父母、咬同学),且情绪平复需要 1 小时以上;</p><p class="ql-block"> 情绪压抑且封闭:长期沉默寡言,遇到挫折(如考试失利、被批评)时不哭闹也不倾诉,而是躲起来发呆、拒绝交流,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躯体反应;</p><p class="ql-block"> 情绪极端化:要么过度敏感(别人说一句就哭),要么过度冷漠(对父母的关心、家人的互动毫无反应),且持续超过 1 个月。</p> <p class="ql-block">二、社交互动:孩子在集体中难以适应,父母无法干预</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家庭引导,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能需要专业学习 “如何帮孩子建立社交规则”:</p><p class="ql-block"> 完全拒绝社交:上幼儿园 / 小学后,始终躲在角落,不参与集体游戏,甚至害怕和同学说话,强行让他融入会出现恐慌、哭闹;</p><p class="ql-block"> 社交中频繁冲突:总是以 “控制” 或 “攻击” 方式互动(如抢别人玩具、命令同学、推搡同伴),或频繁被欺负却不敢反抗、不会求助,父母多次教 “分享”“拒绝” 后仍无改变;</p><p class="ql-block"> 无法理解社交信号:比如同学说 “我现在不想玩”,孩子会认为是 “讨厌自己”,进而哭闹或疏远他人;不会主动发起社交,也不会回应他人的友好(如别人递玩具,他直接躲开)。</p> <p class="ql-block">三、行为习惯:出现 “对抗性” 或 “失控性” 行为,父母无计可施</p><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的行为超出 “调皮” 范畴,且父母的 “奖惩”“说教” 无效,可能需要专业学习行为矫正的科学方法:</p><p class="ql-block"> 严重对抗父母:明确拒绝父母的合理要求(如 “必须写完作业再玩”“睡前刷牙”),甚至故意反着来(你让他收拾玩具,他偏扔得更乱),且每天都会发生对抗;</p><p class="ql-block">行为失控且有风险:比如频繁离家出走、在公共场合乱跑(如商场里挣脱父母冲向马路)、故意破坏物品(撕书、砸玩具),父母多次制止仍无效;极端拖延或强迫:比如写作业拖延到凌晨,吃饭要喂 1 小时;或出现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睡前必须按固定顺序摆玩具),不满足就哭闹不止。</p> <p class="ql-block">四、亲子关系:孩子对父母过度依赖或过度疏离,父母无法修复</p><p class="ql-block">健康的亲子关系是 “亲密且有边界”,如果出现以下极端状态,可能需要专业学习 “如何重建亲子信任”:</p><p class="ql-block">过度依赖,无法独立:上小学后仍要父母喂饭、穿衣服,分房睡会整夜哭闹;离开父母(如去奶奶家)就焦虑不安,甚至拒绝进食;</p><p class="ql-block">过度疏离,拒绝亲密:不主动抱父母、不分享心事,父母想亲近(如摸头、讲故事)时会躲开;甚至说 “我讨厌爸爸妈妈”,对父母的情绪(如生病、难过)毫无关心;</p><p class="ql-block">亲子沟通完全断裂:孩子遇到问题(如被老师批评、和同学吵架)从不告诉父母,父母主动询问时要么沉默,要么反驳 “你别管”;父母说的话完全不听,甚至故意屏蔽(如捂耳朵、关门)。</p> <p class="ql-block">五、自我认知:孩子过度自卑或自负,父母无法引导。</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自我认知受父母评价影响,但如果出现以下极端认知,可能需要专业学习 “如何帮孩子建立健康自我价值”:</p><p class="ql-block"> 过度自卑,否定自我:总是说 “我不行”“我比别人笨”,遇到一点困难(如学不会跳绳)就放弃,甚至因为自己的小缺点(如单眼皮、个子矮)而自卑,不愿出门;</p><p class="ql-block"> 过度自负,无法接受批评:认为自己 “什么都对”,别人(包括父母、老师)指出错误时会激烈反驳,甚至哭闹;输了游戏就发脾气,不愿接受 “自己会失败”;</p><p class="ql-block"> 自我认知混乱:一会儿觉得自己很厉害,一会儿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判断(如不知道 “说谎是错的”“欺负人不对”),父母反复教育后仍无认知。</p><p class="ql-block"> 关键提醒:区分 “偶尔行为” 和 “持续信号”孩子偶尔出现一次哭闹、对抗或社交退缩,可能是当天情绪不好、身体不适,属于正常反应;但如果上述行为持续超过 2-4 周、发生频率高(每天 / 每周多次)、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如无法上学、无法和人相处) ,就不是 “孩子调皮” 那么简单,而是在向父母传递 “需要更专业的帮助” 的信号。</p> <p class="ql-block">此时父母的 “专业学习” 不是 “承认自己不合格”,而是用更科学的方法理解孩子 —— 很多时候孩子的 “问题行为”,本质是他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如 “我需要关注”“我害怕分离”),而专业学习能帮父母读懂这些 “行为背后的声音”,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孩子成长。</p><p class="ql-block"> 范家湾小学家长读书会、父母成长课堂已经开展了8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促进了很多家庭的和谐,指导父母学会科学的育儿方法,让父母先了解自己,再好奇孩子的行为,让教育减少了很多伤害。</p><p class="ql-block"> 第九期家长学习班开始报名,只需每周抽出2小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来储备自己,学做新时代优秀父母。</p><p class="ql-block"> 为方便大家的时间选择,学校本次预备面向1——6年级开设两个班,周四下午3:00——5:30 周四晚上7:00——9:00.</p> <p class="ql-block">报名学习请扫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