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月进社区:陪诊流程实操课为居民就医“解烦忧”

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

“去医院忘带医保卡咋整?”“网上预约号咋抢?”“检查单一堆,咋知道先做哪个?”……这些困扰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的就医难题,在科普讲座现场有了“标准答案”。9月19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走进南京六合区天一社区,由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老龄事业工作委员会指导、天一社区主办的陪诊工作全流程实操讲座顺利开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京陪诊师讲师金艳蓓结合多年一线陪诊经验,通过“现实问题抛题+场景模拟实操+典型案例解析”的方式,为社区居民系统拆解陪诊服务要点,手把手教大家破解就医流程中的“堵点”“难点”。 本次讲座以“陪诊不是‘走流程’,而是‘解决问题’”为核心主题,开场便直击居民就医高频痛点。金艳蓓讲师抛出“患者忘带医保卡如何应对”的现实场景,迅速引发在场老年居民的强烈共鸣。围绕这一典型问题,她详细拆解了“阶梯式应急处理方案”:首先是情绪安抚,避免患者因慌乱影响就医心态;其次是政策查询,通过医院导诊台或线上公众号,确认该院针对未带医保卡患者的就诊政策;接着是替代方案,优先协助患者在手机端激活电子医保卡,若患者无智能手机,则引导至服务台办理临时就诊卡;最后是服务延伸,在就诊结束后,通过便签、手机备忘录等方式,提醒患者下次就诊前核对医保卡、病历本等物品。每一步操作都结合具体医院的实际流程讲解,兼具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让居民跟着就能学、学着就能用。 为帮助居民扫清就医“信息盲区”,讲座还针对南京地区医院的就医核心信息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一份“就医实用指南”。其中明确了两大关键时间节点:门诊服务时间(冬季14:00-17:30、夏季14:30-18:00)、预约渠道及时限(通过医院官方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每日16:00前可预约未来1-6天的号源);标注了社区周边重点医院的乘车路线(如地铁X号线至XX站下车,步行5分钟可达;公交XX路、XX路直达医院门口);并以“流程图”的形式,清晰拆解了从办卡、挂号、候诊、就诊到检查、取药的全流程规范。尤其针对医院“一卡通”的使用,金艳蓓讲师特别强调了余额留存(建议留存50-100元,避免多次充值耽误时间)、缴费窗口选择(急诊缴费优先选急诊窗口,普通缴费可通过自助机或人工窗口,高峰时段自助机更高效)等实用技巧,让居民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时间。 最受居民欢迎的当属现场分组演练环节。社区提前准备了空白病历本、医保卡模型、检查单模板等道具,居民们自愿组队,分别扮演“陪诊师”“患者”“导诊护士”,模拟从“接单后与患者沟通就诊需求”到“陪同完成整个就诊流程”的全场景。在演练中,金艳蓓讲师逐组指导,重点讲解了“接单审单时需确认的关键信息”(如患者年龄、基础病史、就诊科室、是否需要轮椅等特殊协助)、“预约沟通的注意事项”(提前与患者确认就诊时间,同步告知医院停车、候诊等情况)、“信息记录技巧”(用不同颜色笔标注患者的基础病、过敏史、用药清单,方便医生快速了解情况)。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基础病注意事项的记录方法,得到了在场居民的广泛认可,有居民在演练后说:“以前陪老伴看病,总怕漏说病情,现在知道怎么记、怎么说,心里踏实多了。” 此次陪诊流程实操课,是天一社区聚焦老年群体就医需求的便民暖心举措,让专业的陪诊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切实解决了居民就医的“急难愁盼”。据社区负责人介绍,后续社区将联合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老龄委,持续开展陪诊服务科普系列活动,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陆续推出“医院导引专项课”“慢病就诊技巧课”“老年人用药安全课”等内容,让更多居民掌握实用的就医知识,为大家的健康就医保驾护航,真正实现“科普为民、科普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