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莫斯科”美誉下的 哈尔滨

无虑

<p class="ql-block">网红打卡地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99年中东铁路时期到哈尔滨火车站,是我国第二大欧式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近代欧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圣·索菲亚教堂</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伏尔加庄园里的彼得洛夫艺术宫和仿古帆船</p> <p class="ql-block">欧式风格的水中小帆船</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尖顶</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的太阳湖</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郊区农田里的工业元素</p> <p class="ql-block"> “东方莫斯科”美誉下的哈尔滨</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踏足哈尔滨的人,都为不时映入眼帘的充满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建筑所吸引,我们一行摄友也不例外。那么,形成这种独特景观的原因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建筑是城市的骨架,那么铁路就是城市的血脉。对于哈尔滨而言,中东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位塑造者,一位将它从松花江边的小渔村,雕刻成“东方莫斯科”的艺术大师。</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沙俄诱迫清朝廷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允许俄国修筑中国东省铁路(即中东铁路),并于1898年确定哈尔滨为中东铁路枢纽和管理中心。哈尔滨成为沙俄的侵华总埠,成为沙俄殖民统治的租借地。中东铁路的勘测与修建,如同一把巨斧,劈开了这片黑土地的沉寂。铁路需要枢纽,于是一个以火车站为中心的新城区应运而生。大量俄罗斯工程师、建筑师和移民的涌入,将本国的建筑风格直接“搬”到了哈尔滨。拜占庭式的穹顶、新艺术运动的曲线、巴洛克的繁复装饰……,一座座欧式建筑拔地而起。以车站为原点,街道呈放射状和网格状铺开,这种规划理念完全是当时欧洲城市的翻版。对我国来说,虽然是一段屈辱的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却留下了城市建筑这一搬不走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我漫步在哈尔滨,我发现“东方莫斯科”的印记仍然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圣索菲亚大教堂,那座蓝金色的穹顶,是这座城市最响亮的名片,也是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典范;中央大街,面包石铺就的街道两侧,是凝固的建筑艺术长廊,每一块石头都在讲述着铁路带来的繁华……。中东铁路就像一位指挥家,用钢铁的琴弦,为哈尔滨奏响了一曲跨越国界的交响乐。它不仅塑造了城市的天际线,更赋予了它独特的灵魂。“东方莫斯科”的美誉,正是这条铁路送给哈尔滨最珍贵、也最浪漫的礼物。</p><p class="ql-block">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浪潮下,哈尔滨正以全新的姿态风驰电掣。传统产业积极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共同奏响经济腾飞的交响曲。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16.3亿元,占全省3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7.8亿元,增长7.9%,增速在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拔得头筹。文旅融合为哈尔滨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这里是冰雪的王国,从2024年12月21日开园,到2025年2月26日完美谢幕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68天的时间里,承载了356万余人次跨越山海的奔赴。</p><p class="ql-block"> 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哈尔滨,正向着繁荣创新、时尚浪漫、幸福宜居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大步迈进,未来的辉煌,令人无限期待!</p><p class="ql-block"> 吴子俊 文/图</p><p class="ql-block"> 记于2025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