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抗战馆 悟民族魂

梁野山人

<p class="ql-block">九月四日,秋阳正好。昨日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的热血尚存,我这个退休多年的老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激荡,换乘了一个多小时地铁,来到丰台宛平城,只为亲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触摸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刚到馆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几个鎏金大字便映入眼帘,下方“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红色横幅,瞬间将我拉回昨日阅兵时的震撼。缓步迈入馆内,迎面是一幅巨型浮雕,上面无数英烈的群像或坚毅、或悲壮,头顶是模拟的星空,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心中满是对先烈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转入展厅,“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的主题展览标题庄重肃穆。看着那尊吹响冲锋号的战士雕像,我不禁驻足,清晰地意识到,今日的安逸,是无数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若没有他们当年的浴血奋战,哪有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p> <p class="ql-block">步入“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奋起抗战”展区,1931年9月18日的黑暗过往,是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陷。共产党领导的 “东北抗联”,杨靖宇、赵尚志等英雄事迹让我眼眶发热,杨靖宇牺牲后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赵尚志重伤被俘后宁死不屈…他们的忠诚无畏是“血战到底”英雄气概的诠释,更是民族脊梁般的抗联精神所在。</p> <p class="ql-block">行至“1937.7.7”展区,看到那组关于七七事变的史料,我停下了脚步。卢沟桥的烽火,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烈焰。墙上的老照片、数据图表,将当年的紧张局势一一呈现。作为定居北京生活了近十年的退休老人,我多次来卢沟桥、宛平城探寻,此刻再看这些史料,更觉这片土地的历史重量,沉甸甸地压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在“白塔手书”馆藏前,我久久伫立。北平市民罗德俊在白塔中的这封手书,将1937年的战火与民生苦难凝于笔端。那泛黄纸张上的文字,是一个普通市民在国破家亡时的呐喊,也让我这个退休老人深刻体会到,战争从不是遥远的历史,它曾真实地碾碎无数人的安稳生活。</p> <p class="ql-block">“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展板,我看到历史的转折点,七七事变后,中共的通电与国共合作宣言,如同一道曙光,让全民族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意义不止于战场,更在人心。我想当年的小米加步枪,凭着信念与勇气,竟也能打出如此威风,这便是精神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台儿庄战役的展柜里,老物件静静陈列。李宗仁的照片、作战地图,将那场惨烈的胜利铺陈在眼前。而旁边太原会战的展区,八路军配合保卫忻口、太原的作战要图,让我清晰看到国共两党在正面与敌后战场的配合。退休后我常去各地旅游,见过台儿庄的重建,也看过太原的新貌,可这些展品却让我明白,今日的繁华,是无数场战役、无数忠魂换来的。</p> <p class="ql-block">转到“八路军第115师”和“新四军挺进华中”的展区,历史的脉络愈发清晰。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新四军在华中战略展开,一张张老照片里,战士们的步伐坚定有力。我这个在和平年代过了一辈子的人,很难想象他们在缺衣少食的环境下,如何坚持战斗。</p> <p class="ql-block">来到“百团大战”的相关展区,八路军和根据地的广大兵民开展的大规模破袭,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时让我我想起阅兵时的装备方阵,从当年的“百团”到如今的“百器”,国家的强大,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p> <p class="ql-block">延安主题的展区里,一幅描绘陕北风光的油画让我驻足。那蜿蜒的队伍,是中国的希望。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如明灯照亮了抗战的方向。退休后我偶尔会翻翻历史书,每次读到这段,都为伟人的战略眼光叹服。正是这份远见,让我们在漫长的抗战中始终坚定,最终迎来胜利</p> <p class="ql-block">“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论持久战》里的这句话,在展区的浮雕中得到了生动诠释。看着那些支援前线的百姓形象,我忽然明白,当年的胜利,靠的就是这股全民皆兵的劲头。</p> <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的老照片里,领导人穿着朴素的军装,却透着一股子坚定。“实事求是”的展板,更是让我这个经历过时代变迁的人深有感触。无论什么时候,踏实做事、尊重事实,都是成事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看那些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雕塑,他们充满希望的神情,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理想,虽时代不同,但那份为家国奉献的热忱,是相通的。再看西南联大的展区讲述了那些在战火中坚持办学的知识分子,培养出大批栋梁的事实。这让我们深知教育的火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熄灭,它是民族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的雕塑群像震撼人心,有战士冲锋的无畏,有民众抗争的坚毅。华南军民反"扫荡"的浮雕,把南方战场的艰苦卓绝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尊雕像、每一幅浮雕,都是一段热血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站在抗战馆前,秋阳依旧温暖。身后的纪念地碑与对面怒嚎的雄狮雕像,让我满心感慨。从硝烟往昔到繁华如今,十四载浴血奋战换得民族新生,也让我们退休老人能安享晚年闲适。退休后,我总爱探访历史遗迹、感受时代变化,这成了我退休生活里最惬意的事。此次抗战馆之行,不仅是深刻的历史回望,更让我深知,如今含饴弄孙、结伴出游的快乐,皆由先烈热血换来。</p> <p class="ql-block">铭记这段历史,不为延续仇恨,只为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宁幸福。作为见证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代人,我们更该将民族精神藏于心中,在安稳退休生活里好好生活、传递温暖。愿我们都能在回望历史中珍惜当下,让和平阳光常照,让晚年因懂得感恩而更有滋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