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陈我鸿(1939-1992),奉化亭下村人,民革党员。1958年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科学习。师从潘天寿、陆俨少先生,是陆俨少入室弟子。以山水画见长,是中国当代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执教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山水画作品被收录于《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p> <p class="ql-block">9月21日下午,我怀着对艺术的向往,前往宁波鼓楼参观“得之天籁·陈我鸿中国画展”。展厅虽不算宏大,但步入其中,立刻被四壁悬挂的丰富画作所吸引,43幅精选作品跨越三十余载,静静诉说着一位艺术苦行者的生命轨迹与精神追求。</p><p class="ql-block">凑巧的是,观展前我刚刚读过日报上关于此次画展及陈我鸿先生的介绍,这使得我对画家的生平与艺术追求有了更为深入和立体的认知,也为此次观展增添了许多情感的共鸣与理性的思考。</p><p class="ql-block">陈我鸿先生(1939-1992),是浙江奉化亭下村人,一位民革党员。他1958年便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科,师从潘天寿、陆俨少等艺术大师,更是陆俨少先生的入室弟子。这样的师承,为他奠定了坚实的传统功底。他以山水画见长,不仅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国画家,更是一位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教育家,曾执教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其艺术成就被收录于《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p><p class="ql-block">展厅中的画作,正如介绍所言,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精髓,却又融入了先生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真挚情感。他的画,确非“描”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笔端流淌的是真性情。我们既能从作品中感受到“林泉高致”的超然境界,也能体味到“人间烟火”的温馨气息,这便是陈我鸿先生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先生教导学生“画画是做人做出来的,不是胡乱涂出来的”,这句话仿佛也凝注在他的画作之中。他的学生回忆,陈老师并非手把手教授具体笔法,更重要的是指引“什么是好东西”,指明艺术的方向。而先生喜好饮酒,酒后常作画,其学生兼女婿提及,此次展出的不少画作便是他醉后所作,堪称“酒后真言”。或许,正是这份率真与洒脱,使得他的笔墨愈发疏朗大气,用墨用色尤为自如,尤其在虚实相生、水墨氤氲之处的处理,极为精妙,这恰是衡量书画家水平的关键,也是一般人最难把握的地方,正如宁波书画名家李羡唐先生所评价的那样。</p><p class="ql-block">虽然与陈我鸿先生素昧平生,但宁波市书画研究会顾问贺圣思先生初见其画作便“一见钟情”,这足以证明陈先生艺术感染力之强大。而正在撰写《陈我鸿传》的学生逄春阶先生所言“陈老师不仅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教育家”,则精准地概括了陈先生的一生——他不仅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更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影响了许多艺术爱好者。</p><p class="ql-block">此次鼓楼画展,无疑是一次难得的艺术盛宴。它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欣赏陈我鸿先生的艺术精品,感受他笔墨间的山水清音与人格力量。展厅不大,画作却足够丰富,每一幅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去聆听那位艺术苦行者在短暂生命历程中,用画笔谱写的“天籁”之音。离开展厅时,心中满是对陈我鸿先生的敬意,也感谢此次展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位如此杰出的乡贤艺术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