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心理学部及北京联合大学团队联合制作,心理学部舒华教授、李虹教授和邢爱玲老师担任学术顾问,张同道教授担任监制,李瑞华与樊启鹏联合执导。<br> 通过对三个阅读障碍儿童家庭长达三年的系统追踪跟拍,纪录片真实而深入地反映了孩子们的生存困境和成长变化,展现了家长、教师和孩子是如何通过不懈地努力直面困惑、冲突与焦虑。<br> 片中的三位主角——校校、群晓和若汐在进入小学之前,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聪明伶俐,讨人欢心。<br> 但令人想不到的的是,上学之后他们成了大人眼中的「问题儿童」——学习成绩长期垫底,即使非常努力学习也无法改变现状。孩子们不仅遭遇学习困难,同时还要面对家长的焦虑、老师的误解和同龄人的嘲讽,每一天都经历着外人难以想象的煎熬……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我不是笨小孩》第一集 校校的故事</font></b><br> 家人眼中聪明伶俐的校校上学后成绩却一直在及格线上徘徊,学校上课时也经常走神,似乎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h3> <div><br></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我不是笨小孩》第二集 群晓的故事</font></b></div> 努力自律的群晓付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努力后,成绩却仍然没有显著的提升,一次又一次的求而不得令他陷入痛苦悲观的情绪…… 这部纪录片非常值得家长们重新思考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如何与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与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br> 对于阅读障碍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寻找到一个能够支撑自己强大起来或应对问题的方法,家长则需要鼓励并帮助孩子找到这样的学习方法、适合各自能力发展的途径,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br> 如今,绝大部分阅读障碍患者通过专业的测试和分析,采取正确引导方式,都可以获得正常发展,融入社会。<br><br> 历史上也有很多名人曾患有阅读障碍,但最终都获得了很好的成就,例如爱因斯坦、贝多芬、莫扎特、如汤姆·克鲁斯、斯皮尔伯格、乔布斯等等。对于家长们来说,理解与沟通永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br><br> 阅读障碍并不可怕,而家长也不应该永远做孩子的「外挂」。无论是否有阅读障碍,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发展出全部能力。家长帮助的目的一定是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支架,毕竟让孩子独立自主才是养育的最终目标。 <font color="#9b9b9b">视频来源:央视频<br>转自:镜子心理</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