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之行 大英博物馆特辑

荟萃阁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p><p class="ql-block">‍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对外免费参观,门票预约采用线上预约方式,博物馆开放时间是每天10:00–17:00(周五:20:30),最后入场时间是16:45(周五:20:15)。</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登录大英博物馆网页,付费解锁了其3小时参观路线和主要展品讲解,算是为参观提前打了一个底,正式参观的时候路线稍微有一点不同,而且讲解老师估计特别对中国瓷器有偏爱,在瓷器馆停留时间相对比较多。</p> <p class="ql-block">如同参观美术馆一样,有专业老师的讲解会完全不一样,效果会好很多。</p><p class="ql-block">‍我记得在上海博物馆埃及文物大展期间,有一批专业讲解老师就成功出圈。</p><p class="ql-block">‍在上海博物馆看埃及文物大展的时候,先听了这个展的策展老师的一次导赏然后再去博物馆现场看展,这次在大英博物馆的埃及馆因为时间关系,还没有上海博物馆看得仔细。</p> <p class="ql-block">讲解老师给我们安排了3小时的讲解路线,是从罗塞塔石碑、古希腊、亚述帝国、古罗马、古埃及、中国馆一直讲到英国历史文物,实际讲解超过3个小时,老师的讲解得到所有团员的欢迎和鼓掌感谢。</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石碑前经常围着很多人,仔细端详上面的文字,其实也都看不懂,只能脑补感受一下气氛,因为珍贵,所以需要重点纪录一下:</p> <p class="ql-block">罗塞塔石碑(The Rosetta Stone),4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96年,埃及</p><p class="ql-block">是大英博物馆最珍贵的馆藏之一。</p><p class="ql-block">圣书体、古埃及书写体、古希腊字体,为破译失传已久的圣书体提供了依据。</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的文字</p><p class="ql-block">埃及象形文字大约在公元前3250年首次被使用,在公元300年左右不再使用。从那时起,所有关于如何解读它们的知识都消失了。</p><p class="ql-block">许多学者试图破译这种神秘的文字,但由于象形文字描绘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如动物或植物,他们将这些符号解读为没有语言的概念。事实上,象形文字记录了古代的图像和声音。例如,古埃及语中“猫”这个词的写法是</p><p class="ql-block">mi + i + w + 图像符号</p><p class="ql-block">前三个符号记录了“miw”的发音(可能源自猫的叫声),增强了这个词的含义。</p><p class="ql-block">通过罗塞塔石碑和其他铭文,商博良揭示了埃及文字的本质:一种由语音(声音)符号、代表整个单词的符号以及不发音但用于完善单词含义的符号组成的混合体。这为解读长达数千年的古埃及历史提供了关键。如今,多亏了商博良的努力,我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古埃及历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p><p class="ql-block">罗塞塔石碑一经发现,学者们就意识到它可能有助于解读埃及象形文字,因为希腊铭文是可以读懂的,上面说石碑上的每种文字都记录了同一项法令。</p><p class="ql-block">在英国和法国,两块特殊的椭圆形装饰文字圈住了仅有的区域。</p><p class="ql-block">椭圆形装饰文字被破解</p><p class="ql-block">1822年9月14日,商博良取得了更大的进展。凭借他对科普特语的了解,他读出了早期本地人的名字。按字母顺序,他开始能够读懂更长的文本。</p><p class="ql-block">象形文字</p><p class="ql-block">通俗体文字</p> <p class="ql-block">罗塞塔石碑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埃及成为基督教国家后,埃及文物被转移到了拉希德,罗塞塔石碑是在港口城市拉希德(罗塞塔)被一支入侵军队发现的。</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展馆的注解,说得明白一点, 其实是拿破仑的军队在埃及发现的,不过还没有来得及运到法国,拿破仑就败给了英国,所有文物都被英国接管,罗塞塔石碑就这样被英国搬了回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儿迈调色板:</p><p class="ql-block">‍ 那尔迈:埃及的首位国王</p><p class="ql-block"> 第一王朝</p><p class="ql-block"> 那尔迈通过在西部三角洲赢得一场战役并全面统一国家,开创了埃及的第一王朝。他将这场胜利记录在他那华丽的调色板上(如下复制),那尔迈头戴上下埃及的王冠,宣称自己对整个埃及拥有控制权。接着,他将注意力转向迦南,进行了更多的征服。那尔迈统一两地的成就带来了繁荣,促进了埃及文明的首次大繁荣。</p><p class="ql-block"> 那尔迈调色板的铸件</p><p class="ql-block"> 那尔迈戴着上埃及的白色王冠,击打一位来自西部三角洲的统治者,标志着统一埃及的最终胜利。那尔迈的守护神荷鲁斯向他献上三角洲土地的拟人化形象,确认他对整个国家的统治。在右侧,调色板另一面的细节展示那尔迈戴着下埃及的红色王冠,在前往西部三角洲布托观看被斩首囚犯的队伍中。</p><p class="ql-block">‍ 原件铸件现藏于开罗埃及博物馆,第一王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穆特姆维亚女王之船</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描绘的是一艘置于雪橇上的圣船。它包含了图特摩斯四世的妻子穆特姆维亚女王的坐像。如今仅她的双腿和右手保存完好,不过部分头部也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穆特姆维亚紧握着一个环状十字架:即象形文字符号“生命”(安卡)。</p><p class="ql-block">一只秃鹫在女王和王座周围展开双翅。这是穆特的形象,实际上“穆特姆维亚”的意思是“穆特在圣船中”,所以这座雕塑也是一个文字画,形象地体现了女王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拉美西斯二世国王:</span></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巨大坐像的上半部分,是位于国王丧葬神庙(“拉美西姆”)多柱厅入口两侧的一对雕像之一。</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竖立的巨大雕像比其他任何法老都多。位于拉美西姆的那些雕像是最精美的,展示了雕刻家们的技艺。拉美西斯鼓励将他神化的大众崇拜。他的许多巨像都有自己的名字,是祈祷的焦点。</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这块石头是从往南近200公里处的阿斯旺开采来的。大致成型后重达约20吨,它先通过雪橇陆路运输,再用特制的船沿尼罗河顺流而下。一旦竖立起来,精细的雕刻工作就完成了。和所有埃及雕像一样,这座雕像原本是上过色的。颜料痕迹仍然存在:瞳孔为黑色,皮肤为红色,头巾上的条纹为蓝色和黄色。</p><p class="ql-block"> 第19王朝,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279 - 1213年) 来自底比斯西部,拉美西斯二世丧葬神庙(拉美西姆) 粗面花岗岩和花岗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塞赫迈特女神像:</p><p class="ql-block"> 从其尺寸、风格和精湛工艺来看,毫无疑问这座雕像与附近展出的众多塞赫梅特雕像一样,是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制作的。然而,如今它仅在宝座正面刻有铭文,展示了舍顺克一世的王名圈,舍顺克一世在公元前945年左右建立了第22王朝。他生活在一个繁荣程度较低的时期,王室和私人对早期雕像的篡夺在当时已成为常见做法。</p><p class="ql-block"> 第18王朝,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390 - 1352年) 来自底比斯,卡纳克,穆特神庙 粗粒闪长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森沃斯雷特三世国王的头像</p><p class="ql-block">‍ 国王戴着上埃及的白色王冠。这个头部是阿拜多斯奥西里斯神庙中一座大步向前的雕像的顶部。没有铭文留存下来,但面部特征显然是森沃斯雷特三世的。沉重的眼睑、皮肤褶皱和向下弯曲的嘴唇让人想起在您左边展出的来自代尔·埃尔-巴哈里的他的雕像。</p><p class="ql-block"> 国王充当臣民与神灵之间的调解人。人们常常向寺庙大门和庭院两侧的皇家雕像祈祷,因为只有国王及其神职人员才能进入圣殿。</p><p class="ql-block"> 第12王朝 森沃斯雷特三世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874 - 1855年) 来自阿拜多斯,奥西里斯神庙 花岗岩材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孩子们在玩游戏:</span></p><p class="ql-block">‍ 埃及古墓小礼拜堂常常装饰有日常生活场景,以便在来世唤起这些场景。顶部和底部部分保留了一些经常出现的场景,展示了造船工人、收割谷物的男子、运送农产品的驴子以及撒网捕鱼的船夫。然而,中间一排的场景非常特别。它展示了孩子们在玩一种“警察与强盗”的游戏。</p><p class="ql-block"> 头饰或带有尖耳朵的面具,无疑具有宗教意义。他的棍子末端是一只人手,模仿警棍。在他周围奔跑的男孩可能是警察。在他们身后,五个“囚犯”正从一个围栏中逃脱,其中一个正把另一个推过洞口。最左边展示了一部分跳舞女孩的场景。所有男孩和女孩</p><p class="ql-block">都梳着辫子。</p><p class="ql-block"> 第五王朝(约公元前2494 - 2345年) 芬·加乌内弗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雕像</p><p class="ql-block"> 图特摩斯<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王戴着上埃及的白色王冠,</span>带有代表女神瓦吉特的保护眼镜蛇徽章。长长的喇叭状胡须已经脱落。双手呈虔诚的姿势。</p><p class="ql-block"> 出于风格原因,这位国王的身份似乎确定无疑,但他的名字曾刻在腰带上,在雕像被篡位时被抹去了。拉美西斯二世在腰带和肩膀上都刻上了带有他名字的椭圆形装饰框,他的儿子美楞普塔在胸部又添加了一对。</p><p class="ql-block"> 图特摩斯三世统治的第18王朝(约公元前1479 - 1425年)</p><p class="ql-block"> 来自底比斯的卡玛克,阿蒙 - 拉神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蒙霍特普三世雕像的头部</p><p class="ql-block"> 这些雕像最初代表阿蒙霍特普三世,但一个世纪后,一位佩贝叶特官员的肖像,拉美西斯挪用了这些雕像,但只有拉美西斯会对它们的特征进行修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沙巴戈石碑</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64—前610年</p><p class="ql-block"> 这块石板后来被用作磨盘,上面讲述了孟菲斯的主神普塔创造世界的故事。文字是古老的,前言称库施国王沙巴戈是从普塔神庙中一卷古老的、被虫蛀的卷轴上抄录下来的。孟菲斯被描绘为埃及的首都,普塔被描绘为国王。</p><p class="ql-block"> 沙巴戈像古王国时期的法老一样居住在孟菲斯。库施人通过充当埃及遗产的守护者并效仿其过去的成就来为他们对埃及的统治辩护。</p><p class="ql-block"> 第25王朝,沙巴戈统治时期(约公元前716—前702年) 来自孟菲斯,最初来自普塔神庙 砾岩</p><p class="ql-block"> 斯宾塞勋爵赠品,1806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性司芬克斯 希腊罗马风格</p><p class="ql-block"> 在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是一种怪物,有着女人的头、鸟的翅膀、狮子的身体,通常还有一条蛇尾。</p><p class="ql-block">‍ 相比之下,古埃及法老时期的斯芬克斯是王权的象征。这座希腊斯芬克斯及其配对物可能曾守护着一位埃及希腊居民的坟墓。 </p><p class="ql-block">‍ 公元2世纪罗马时期 石灰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迪公牛雕像</p><p class="ql-block"> 驼背公牛南迪(意为“喜悦”)出现在每一座供奉印度教湿婆神的寺庙入口处,以平静而专注的目光面对神灵。南迪象征着力量、男子气概和生育能力,以及宗教和道德职责,它被广泛认为既是湿婆的守门人,也是湿婆所骑乘的动物。这尊雕像双腿盘坐在身体下方,呈现出印度南部传统中南迪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印度,德干地区,16世纪 雕刻花岗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帕尔维兹·塔纳沃利(伊朗人,生于1937年)</p><p class="ql-block">《笼中的希奇》,2005年</p><p class="ql-block"> 希奇,意为“无”。它是这位来自温哥华的伊朗艺术家帕尔维兹·塔纳沃利创作的一系列著名雕塑之一。虚无的概念在苏菲派(伊斯兰教的一个神秘分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希奇代表着自我的湮灭,是通向与上帝合一道路上的最后一道门槛。</p><p class="ql-block"> 青铜材质</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赋予了这个波斯词以生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晶头骨:</p><p class="ql-block">‍ 虽然水晶头骨被高度抛光,但仍留有雕刻时的工具痕迹。已经用特殊的硅制牙科“蜡”制作了这些凹痕的模具,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高倍检查。详细调查显示,有明确证据表明一些特征是用旋转切割轮雕刻而成的。这种设备直到1521年西班牙征服墨西哥之后才出现,所以这个头骨不可能是阿兹特克人制造的。相反,它似乎实际上是19世纪后期在德国或巴西工作的欧洲人制作的。</p><p class="ql-block">‍ 英国人确实是见到珍宝都想收集,这个人造水晶头骨被包装成外星人头骨,英国人花很多钱收集过来,检测发现是假的,他们干脆放在这里告诉世人,美国人骗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玛苏:</p><p class="ql-block"> 拉玛苏是古代亚述建筑中的一种神话生物。这些高大的生物有四米多高,描绘的是一个有着公牛或狮子的身体、人的头和鹰的翅膀的怪兽。拉马苏是国王宮殿的象征性保护者,在公元前 800年和700年的亚述建筑中非常突出。在亚述帝国,拉马苏是国王的权力和合法性的象征,人头象征着智慧,翅膀象征着速度,狮子或公牛的身体象征着力量和权力,拉马苏是一个五条腿的生物,从侧面看可以看到它在运动,四条腿张开,好像在走路,但从正面看它似乎是静止的。</p><p class="ql-block"> 法国的保罗-埃米尔-博塔于1843年发现了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在寻找古亚述帝国的遗迹时,博塔得到了当地农民提供的霍尔萨巴德的一个地点的消息。在对该地区进行浅层挖掘后,博塔发现了一个由走廊组成的巨大结构,走廊两旁是用石膏板雕刻的低浮雕。博塔发现的是萨二世的宫殿,它建于公元前710年左右。这里的一些雕塑被带回</p><p class="ql-block">法国卢浮宫展出,但是,两个巨大的拉马苏,每个重达16吨,太重了,无法运输。拉马苏后来在1849年被英国居民亨利-罗林森爵士买下,并被打成更小、更轻的碎片,更容易运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亚述人,约公元前728年 来自尼姆鲁德,中央宫殿</p><p class="ql-block">国王的持武器侍从在左侧展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亚述猎狮浮雕(Assyrian Lion Hunt reliefs),10号展厅</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45-635年,北宫、尼尼微,伊拉克</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组群雕,古代亚述只有国王可以杀死狮子,这是室内猎杀场景</p> 浮雕局部 浮雕局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洪水记录板(The Flood Tablet &gt;),55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公元前700-600年,亚述帝国,伊拉克</p><p class="ql-block">楔形文字泥板,比圣经故事早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典卫城:</p><p class="ql-block">‍ 雅典卫城(高城)于公元前450年至430年间由雅典的首席政治家伯里克利重建。他雄心勃勃的计划翻新了雅典卫城上的庙宇、神龛和雕像,并建造了一座新的纪念性大门(山门)。</p><p class="ql-block"> 在泛雅典娜节的最后一天,一件长袍被奉献给城市保护神雅典娜·波利阿斯的木制雕像。这座雕像矗立在帕特农神庙旁边的一座小神庙里,这座小神庙被称为厄瑞克忒翁神庙。一百头牛在神庙前的一个大祭坛上被献祭,它们的肉在一场盛宴上被吃掉,标志着节日的结束。</p><p class="ql-block">雅典卫城平面图</p><p class="ql-block">雅典娜胜利女神庙</p><p class="ql-block">山门</p><p class="ql-block">布劳伦尼亚的阿尔忒弥斯圣所</p><p class="ql-block">青铜制品圣所</p><p class="ql-block">厄瑞克忒翁神庙</p><p class="ql-block">大祭坛</p><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p><p class="ql-block">雕塑</p><p class="ql-block">雅典卫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的中楣</p><p class="ql-block">中楣环绕帕特农神庙的四周,长达160米。它描绘了一支由雅典城邦不同成员组成的节日游行队伍。</p><p class="ql-block">游行队伍从西南角出发,然后分成两队。两队都抵达东端,众神就座于此。</p><p class="ql-block">这个房间里的铸件都来自西中楣。它们展示了骑手们在神庙长长的南北两侧为游行队伍做准备的场景。西中楣由16块雕刻大理石组成。其中两块陈列在隔壁的18号房间,另外14块,以这个房间里的铸件为代表,存放在雅典卫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展厅旨在存放</p><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雕塑</p><p class="ql-block">由米尔班克的杜维恩勋爵捐赠</p><p class="ql-block">1939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雕塑(Parthenon sculptures),18号展厅</p><p class="ql-block">是大英博物馆的馆藏之宝,一直以来希腊要求英国归还这些国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整理披风的青年形象位于与垂直方向成四分之三角度处。南面的骑马者浮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墙上的群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腊神庙的基座是十个坚固的,这里展示了基座的大致使用方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位女性人物坐在箱子上。她们被认为代表着大地丰产女神得墨忒耳(右边的)和她的女儿珀耳塞福涅。得墨忒耳被右边的人物打扰,而她的同伴仍在休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位女神斜倚在她同伴的腿上。这两个人物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可能代表爱神阿佛洛狄忒斜倚在她母亲狄俄涅的腿上。在三角楣构图(图D)左侧,她修长的身形与年轻的神祇相互平衡。他赤身裸体,而她身上紧贴的衣饰在她与观者之间营造出一种色情意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女孩迅速从构图中心离开,那里曾经展示过雅典娜从她父亲宙斯的头部诞生的场景。她可能代表宙斯的斟酒者赫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匹马的头部是拉月神塞勒涅战车的那些马头之一。在三角楣饰的另一个角落,它与太阳神赫利俄斯的一组雕塑相互平衡。这匹马因整夜劳作而疲惫不堪:眼睛凸出,鼻孔张大,嘴巴张开,血管突出,皮肤紧绷在高高的颧骨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人马踩踏一个正在倒下的拉庇泰人。他抓住受害者的头发,准备发起攻击。拉庇泰人还有最后一丝希望——一块他正从地上捡起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半人马和拉庇泰人像摔跤手一样扭打在一起。半人马掐住对手的喉咙,而拉庇泰人则试图用拳头和膝盖抵挡。半人马因疼痛而张开嘴巴露出牙齿。他的脸让人联想到古希腊戏剧面具,头发则像假发。</p> <p class="ql-block">半人马,正如其身体构造所暗示的那样,是一类具有模糊性的生物种族。在神话中,喀戎教导希腊英雄阿喀琉斯音乐和体育。一个长着尖耳朵的半人马掳走了一个挣扎的女孩。他冷漠的表情与他暴力的行为不相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雕塑,虽然残缺不全,但是能够感受得到雕刻的水平非常高超,人体的动态和衣服褶皱的处理,让人物栩栩如生,动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庙的大致模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费国王头像(The Ife head),25号展厅</p><p class="ql-block">14世纪至15世纪初,约鲁巴人制作,尼日利亚</p><p class="ql-block">应该是用于葬礼上</p> 局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兹特克双头蛇(Aztec serpent),27号展厅</p><p class="ql-block">1400-1521年,墨西哥,米兹特克-阿兹特克文明</p><p class="ql-block">估计是用于祭祀,相信与神明有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腊和罗马雕塑 公元前30年——公元200年:</p><p class="ql-block">‍ 在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将他们的帝国扩展到地中海地区,征服了希腊化王国。他们欣赏所遇到的希腊雕塑,将许多雕像运回罗马,并委托制作复制品来装饰他们的别墅、公共建筑和神庙。</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一些罗马雕塑是希腊大理石或青铜原作的忠实复制品,而原作很少留存下来。其他的则是较为自由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从15世纪起,希腊和罗马雕塑在艺术收藏家中变得很受欢迎,尤其是在欧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蹲伏的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罗马雕塑</p><p class="ql-block">大理石的忠实复制品</p><p class="ql-block"> 观赏者成了窥淫者,在爱神沐浴时令她大吃一惊。她试图用双臂遮住自己。我们被雕塑吸引,急切地想从各个角度欣赏她那丰满的美。</p><p class="ql-block"> 蹲伏的阿佛洛狄忒是希腊雕塑家们喜爱的主题,对罗马人来说也是如此,他们称她为维纳斯。</p><p class="ql-block">‍ 希腊原作或更早的希腊作品,希腊大理石或青铜原作现已失传,可能制作于公元前200年至100年之间。</p><p class="ql-block"> 曾归彼得·莱利爵士(1618 - 1682)和查理一世(1600 - 1649)收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纳斯:</p><p class="ql-block">‍ 一件厚重的披风从爱神的肩头滑落,摇摇欲坠地挂在她的臀部。有些人认为这座雕塑的灵感来源于著名雅典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创作的阿佛洛狄忒雕像,他活跃于罗马时期,其作品融合了新旧风格。</p><p class="ql-block"> 著名雕塑家的作品也被增添其中。这座雕像的手臂已被修复。</p><p class="ql-block"> 罗马时期,公元1年至200年 大理石材质雕刻而成</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由画家兼经销商加文在罗马附近发现。在18世纪,古代雕像的买家更喜欢完整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场酒神节游行</p><p class="ql-block">罗马风格,约公元100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材质:</p><p class="ql-block">‍ 两个森林之神和一个酒神的女祭司,作为希腊酒神的追随者,引领着一支狂喜的队伍。在希腊传说中,森林之神是好色的男性森林之神,长着马的耳朵和尾巴。酒神的女祭司是狂野、疯狂的女人。一个森林之神吹奏双管笛,女祭司敲着鼓。另一个森林之神,在一只黑豹的陪伴下,手持狄俄尼索斯的松果杖。</p><p class="ql-block"> 这块罗马镶板上的人物形象灵感来自早期的希腊作品。</p><p class="ql-block"> 来自罗马阿庇亚大道上的昆蒂利亚纳别墅 大理石材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克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p><p class="ql-block">大理石材质:</p><p class="ql-block">‍ 雅典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创作的阿佛洛狄忒(爱与美之神)的革命性雕像被广泛认为是第一尊真人大小的女性裸体雕像。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像这里的这尊以及硬币上的图像等罗马版本来了解它。</p><p class="ql-block"> 原始雕像矗立在克尼多斯(位于现代土耳其)的一个开放式圆形神庙中。公元475年,君士坦丁堡(现代伊斯坦布尔)一座宫殿发生火灾,阿佛洛狄忒雕像与其他著名的希腊雕塑一同被毁。</p><p class="ql-block"> 公元1至100年左右的罗马版本,原作约制作于公元前360年的希腊全身像。</p><p class="ql-block"> 梵蒂冈博尔盖塞博物馆中阿佛洛狄忒雕像的全身版本,可能在罗马的台伯河中发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奥克瑟斯宝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00-300年,塔吉克斯坦</p><p class="ql-block">波斯帝国最精彩的文物,狮身鹰头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尔德黄金披肩(Mold ceremonial gold cape),51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900-1600,威尔士</p><p class="ql-block">由一块金条做成的,十分独特,估计是庆典上使用</p><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没有看到实物,我们看展时该展品被借出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斯于茨酒壶(BasseYutz flagons),50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50年,巴斯伊于特,法国</p><p class="ql-block">凯尔特艺术的绝佳范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萨顿胡船棺葬(The Sutton Hoo ship burial),41号展厅</p><p class="ql-block">7世纪早期,英格兰</p><p class="ql-block">安格鲁撒克逊王头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易斯西洋棋(Lewis Chessmen),40号展厅</p><p class="ql-block">1150-1175年,挪威</p><p class="ql-block">发现于苏格兰刘易斯岛,是大英博物馆最受喜爱的藏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机械帆船钟(Mechanical galleon),39号展厅</p><p class="ql-block">1580-1590年,德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乌尔皇室游戏棋盘(Royal Game of Ur),56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600-2400年,伊拉克</p><p class="ql-block">是世间发现的最早的棋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摩艾石像(复活节岛石像)(Hoa Hakananai'a),24号展厅</p><p class="ql-block">1200年,复活节岛,波利尼西亚</p><p class="ql-block"> 估计是雕刻用于纪念一位祖先,看一下背面的图案的飞人、鸟,估计与鸟神关系密切</p><p class="ql-block">‍ 玄武岩祖先雕像,约公元1000年至1200年制作于智利拉帕努伊岛/复活节岛</p><p class="ql-block"> 拉帕努伊岛的波利尼西亚人创造了这座岛屿闻名遐迩的非凡石像(摩艾)。从公元1000年左右开始,岛民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精力来采石和雕刻这些雕像。许多摩艾被运送到全岛各地,并竖立在被称为阿胡的平台上。阿胡通常背向大海,摩艾则向内凝视着陆地和岛上的居民。在整个波利尼西亚,岛民崇拜那些可以追溯到神灵的祖先。摩艾是为了纪念重要的神化祖先而建造的,并且可能体现了他们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馆:</p> <p class="ql-block">玉琮</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500年,中国,良渚文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纹琉璃砖</p><p class="ql-block">16世纪,山西、中国</p><p class="ql-block">‍被切割成20块运回英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北清凉寺三菩萨壁画(永乐末年),村民同意出售以后,英国商人切割运回英国,清凉寺则毁于日本侵略战火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三彩陪葬俑</p><p class="ql-block">公元728年,洛阳、中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汝窑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汝窑盏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维德花瓶 元代</p><p class="ql-block">1351年,景德镇 中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粉彩花鸟纹抱月瓶 清代</p><p class="ql-block">1723-1735年,景德镇 中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史箴图</p><p class="ql-block">公元5-7世纪 中国</p><p class="ql-block">每年展出时间有限,2025年展出时间为7.14-8.25,错过了直接观看,可以前往33号展厅观看何鸿卿爵士中国与南亚展厅,可欣赏其高清电子版本</p><p class="ql-block">‍女史箴图是圆明园被火烧期间被英国人偷走或者抢劫走的,大英博物馆花25英镑买入,历经被错误剪裁装裱的劫难,由中国古画修复大师使其恢复展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武士盔甲,93号展厅</p><p class="ql-block">16-19世纪,日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隆星盘(The Sloane astrolabe),1号展厅</p><p class="ql-block">1290-1300年,英格兰</p><p class="ql-block">制作十分复制精致,用于精确测定星象</p> 星盘背面 星盘背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型编钟时钟,1589年</span></p><p class="ql-block">‍ 这座壮观的时钟是以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时钟为蓝本制作的,同样由哈布雷希特制造,至今仍在那里。每小时它都会奏响音乐:马丁·路德创作的《天主经》。时钟顶部有四层人物雕像。最顶层是基督和死神,死神负责报时。下方,人生的四个阶段负责报一刻钟的时间。再往下,音乐奏响时天使们会在坐着的圣母和圣婴面前列队行进。下方,一个旋转木马展示一周的日子,每一天都由其主宰行星代表。</p><p class="ql-block"> 时钟正面有三个表盘。顶部是一个24小时制的表盘,中间是一个显示一刻钟和分钟的表盘。下方的表盘是一个年历,列出了圣徒纪念日和宗教节日。</p><p class="ql-block"> 制作者:艾萨克·哈布雷希特,斯特拉斯堡</p><p class="ql-block"> 奥克塔维厄斯·摩根遗赠。1888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