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唐山》2——中国铁路源头

自由然

<p class="ql-block">说明:文章中的老照片来自“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体会:追究历史,就需要仰仗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铁路源点”,我两次参观了“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9世纪初,铁路在英国出现,随后西方各国竞相修建铁路,人类文明进入了铁路火车时代。</p><p class="ql-block">而在晚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铁路却被视为禁区,成为洋务派和保守派争抢的论焦点。中国的铁路从拒绝到试办、再到兴办,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到19世纪中叶,清政府积贫积弱,列强环伺中国,李鸿章等洋务派利用“筹议海防”时机,提出修建铁路主张。</p><p class="ql-block">然而“廷臣会议,皆不置可否”。尽管后来洋务派不断主张修建铁路,但在保守派的反对下,朝廷下旨铁路“断不宜开”。</p> <p class="ql-block">洋务派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保守派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1876年,唐廷枢受李鸿章委派,开始创办开平煤矿。</p><p class="ql-block">1878年,为了解决煤炭运输问题,向李鸿章力陈修建运煤铁路的必要性。李鸿章“虑朝议禁驶机车,<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乃声明以驴马拖载,始得邀准</span>”。但仍遭到守旧势力反对,经过一波三折,终于建成从唐山至胥各庄的矿区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p> <p class="ql-block">1878年7月24日,开平矿务局正式成立,采用西法采煤,唐廷枢任总办。照片为开平唐山矿</p> <div>一、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唐胥铁路</div>为解决煤炭运往天津港,又要避开反对派的阻扰,唐廷枢根据地形提出了水运+陆运方案。即从芦台到胥各庄开挖一条运煤的河、再修一段“路”。 <p class="ql-block">运煤河1881年3月开工,8月竣工,1882年投入使用。河道开挖35公里至胥各庄。</p> <p class="ql-block">1、因胥各庄到唐山矿地势逐渐走高,河水上不去,唐廷枢禀请李鸿章“由河头筑硬路15里,直抵矿所”——即唐胥铁路。</p> <p class="ql-block">开滦矿务局英籍铁路工程师——金达,1878年入职开平矿务局,1882年任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p><p class="ql-block">他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金达在王家河铁桥施工现场</p> 唐山——胥各庄的铁路,1881年12月与煤河同时竣工,1882年全线通车,全长9.7公里,是中国人出资建设的第一条标准轨铁路。 但,铁路上拉拽运煤车皮的不是机车,是骡马——中国史上的轰轰烈烈的马拉火车的闹剧!还美其名曰:快车马路!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中国铁路源点博物馆”录制的影像资料,虽然录制效果不特好,但基本可见修筑铁路的这段过程。</p> 唐胥铁路(最左边一道)右面的车场还在运营。 中国第一条铁路从这里开始 通往胥各庄方向 <p class="ql-block">唐胥铁路从这里开始,中国铁路也是从这里逐步向外延伸,修建了中国的铁路网。</p> <p class="ql-block">源点——东经:118°11′35″ 、北纬:39°37′9″ </p> <p class="ql-block">唐山站</p> <p class="ql-block">2、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的诞生</p><p class="ql-block">1882年,开平煤矿的煤产量猛增,骡马拉车实在不能胜任。在金达利设计并指导下,中国工匠们精心制造了一台规范、精良的蒸汽机车,它可以和同时代的外国机车相媲美。</p><p class="ql-block">从此,蒸汽式机车代替了骡马拉车的闹剧。</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加装了黄龙图式,并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龙号机车。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p><p class="ql-block">图片为唐山矿制造“龙号机车”的厂房</p> <p class="ql-block">龙号机车</p> <p class="ql-block">在“源点”放置的“龙号机车”复制品模型</p> <p class="ql-block">3、中国第一个铁路机车车辆厂</p><p class="ql-block">为确保机车和车辆维修保养,1881年开平矿务局在胥各庄建设了修车厂,这是中国第一个铁路机车修车厂。</p><p class="ql-block">在建厂当年,就开始制造货车,到1903年已经可以批量组装生产蒸汽机车。</p> <p class="ql-block">货车</p> <p class="ql-block">货车</p> <p class="ql-block">一等餐车</p> <p class="ql-block">头等卧铺车厢</p> <p class="ql-block">头等车厢内部</p> <p class="ql-block">1884年唐山修车厂外景</p> <p class="ql-block">该厂还为慈禧太后专门制造了一辆“銮舆御车”。</p> <p class="ql-block">4、唐芦铁路——唐胥铁路延伸至芦台</p><p class="ql-block">随着开平矿务局产量增加,煤河运输能力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p><p class="ql-block">1886年8月,开平矿务局将铁路从胥各庄展筑至芦台——史称“唐芦铁路”,全长32.5km。</p> <p class="ql-block">图为唐胥铁路向西延展。</p> <p class="ql-block">为了阻止俄国人对东北的侵略,清政府决定修筑铁路通向东三省。唐古铁路建成通车为修筑东三省铁路创造了条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铁路已经修过山海关。</p><p class="ql-block">铁路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对派终于不再反对修筑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津芦铁路、关内外铁路、芦汉铁路相继修建。</p><p class="ql-block">可以说,如果没有唐廷枢,中国铁路建设时间会大大推迟,中国近代化的路程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5、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唐津铁路的建成</p><p class="ql-block">1886年7月,唐廷枢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准备把唐胥铁路修到大沽、天津。</p><p class="ql-block">1888年8月,唐津铁路全线竣工通车,全长130公里。这是中国第一条经营性干线铁路,在中国铁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修建的唐津铁路铁桥</p> 唐廷枢团队 <p class="ql-block">1888年10月9日,李鸿章率领官员乘坐“总督铁路视察专用列车”从天津直抵唐山。</p> <p class="ql-block">6、西苑铁路</p><p class="ql-block">在唐津铁路建设同时,李鸿章、奕譞开始筹划把铁路修到北京通州,为获得慈禧太后支持,取悦慈禧太后,在西苑修筑了一条小铁路,让慈禧亲身体验铁路的便利。</p> <p class="ql-block">1888年11月,李鸿章专门从国外为慈禧和光绪皇帝定制了小火车,包括一辆丹特式蒸汽机车、一节豪华车厢、两节上等车厢、两节中等车厢、一节行李车厢和3.5km铁轨</p> <p class="ql-block">“专列”运入皇宫后,因害怕火车“吼叫”破坏皇城气脉,慈禧太后没让用机车牵引,而是由4名太监拉绳前进。慈禧对这条铁路特别感兴趣,几乎每天都乘坐。</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奕譞计划将唐津铁路从天津继续向西修至通州,遭到反对。</p> <p class="ql-block">7、以唐胥铁路为基础,发展支线</p><p class="ql-block">1888年春,开平矿务局在唐山矿以东25km的林西开凿新井。1889年,唐胥铁路由唐山开始向东延伸至古冶,第二年修建了林西矿至古冶火车站支线。</p> <p class="ql-block">中俄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签订后,俄国人制定了西伯利亚铁路计划,西取满洲,日本人也开始侵略朝鲜。</p><p class="ql-block">李鸿章建议缓修卢汉铁路,先建关东铁路,并派人秘密勘察东三省铁路线,与俄国人展开了抢筑铁路的竞争。</p><p class="ql-block">于是,唐胥铁路得以迅速向东北延展,到甲午海战前,铁路穿越长城,修到了中后所。</p> <p class="ql-block">二、京奉铁路——晚晴时期铁路网的第一条干线</p><p class="ql-block">日、俄列强对中国东北形成巨大威胁,迫使清政府决定加紧建设关东铁路。</p><p class="ql-block">图为吴炽昌秘密勘察的东三省铁路线路。</p> <p class="ql-block">滦州铁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金达任“北洋官铁路总局”总工程师,专职修建铁路,金达在中国铁路任职30多年,1909年退休后曾获清政府“双龙宝星”勋章。</p><p class="ql-block">图为山海关车场</p> <p class="ql-block">官商两局管理的津榆铁路</p> <p class="ql-block">图为铁路穿过山海关车场后的长城隘口</p> <p class="ql-block">1、津卢铁路:</p><p class="ql-block">1895年11月,光绪皇帝批准将唐津铁路向西延展修至北京,终点定在丰台,后改为到卢沟桥,名为“津卢铁路”。</p><p class="ql-block">任命广西按察使胡燏棻为督办,金达任总工程师。</p><p class="ql-block">京卢铁路为官款官办,是双轨铁路,采用1.435米轨距。这是中国第一条复线铁路。</p> <p class="ql-block">北京卢沟桥</p> <p class="ql-block">天津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天津车站</p> <p class="ql-block">津卢铁路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马家堡站</p> <p class="ql-block">2、京奉铁路:</p><p class="ql-block">甲午海战,日寇加紧了对东三省的侵占,清政府加快修建关外铁路,这条贯穿华北和东北的运输大动脉才得以落实。</p><p class="ql-block">以唐胥铁路为基础的干线终于建成。</p> <p class="ql-block">1889年4月,完成绥中到锦州、沟帮子铁路勘测,同时铺轨。</p> <p class="ql-block">图为:关内外铁路总局锦州车站</p> <p class="ql-block">图为:关内外铁路总局沟帮子车站</p> <p class="ql-block">图为:新民厅车站</p> <p class="ql-block">卢汉铁路:</p><p class="ql-block">1889年,张之洞上奏清政府,建议修建卢汉铁路,提出“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开工宜迟,竣工宜速”的筑路总方针,得到慈禧太后认可。</p> 沈阳站 <p class="ql-block">京奉铁路沙盘—— 铁路展筑天津,北京,及沈阳</p> <p class="ql-block">三、卢汉铁路——晚晴时期铁路网的第二条干线</p><p class="ql-block">因修关东铁路而缓办的卢汉铁路再次启动建设,并在上海成立“铁路总公司”。</p><p class="ql-block">政府拨官款先期建设了卢沟桥至保定段第二条干线铁路正式开工建设。</p> <p class="ql-block">保定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卢汉铁路是李鸿章倡导的四条铁路干线之一。1905年9月南北两端建成,次年4月1日全线通车,改成京汉路。</p><p class="ql-block">卢汉铁路进一步统一了中国铁路网轨距标准。</p> <p class="ql-block">四、京张铁路——晚晴时期铁路网的第三条干线</p><p class="ql-block">庚子战乱平息,华北百废待兴,为恢复经济,发展商务,袁世凯上奏修筑北京至张家口铁路获准。1905年10月开工,1909年竣工,全长201km,是当时建设条件最为复杂、最为艰难的铁路。京张铁路完全由中国工程师独立自主建设,也是清政府建设的第三条干线铁路。</p> <p class="ql-block">1905年在天津设立京张铁路工程局,詹天佑为总会办兼总工程师。</p><p class="ql-block">图为:京张铁路工程局</p> <p class="ql-block">这是詹天佑设计出的“人”字形铁路,成为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p><p class="ql-block">右图为龙桥站“人”字形轨道,左图为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下同时运行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1909年10月2日,在南口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京张铁路原定六年的工期,四年就完成了,节约费用28万两。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建设的京张铁路,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右图为盛大的京张铁路通车典礼;</p><p class="ql-block">左图为京张铁路的主要工作人员合影,前排中作者为詹天佑</p> <p class="ql-block">詹天佑(前右三)与京张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在验道专车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詹天佑,专门在青龙桥车站为他树立了铜像,让后人世世代代铭记他的贡献!图片为位于青龙桥车站的詹天佑铜像</p> <p class="ql-block">开平矿务局作为洋务创办企业,造就了一大批早期路矿人才,除金达、詹天佑、邝景扬、邝荣光外,还有许多走出开平局的人才参与了全国铁路建设和管理,成为中国铁路初创时期的中坚力量,为中国铁路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前爆发前,清政府已相继建成京奉铁路、京汉铁路、京张铁路、津浦铁路四大干线铁铁路及部分支线铁路,实现了最初的铁路计划。</p> <p class="ql-block">回顾历史,中国铁路建设倍尝艰辛,她是中国民族一百多年前屈辱、觉醒、奋争的缩影,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沉重记忆。</p><p class="ql-block">中国的铁路——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悠悠中华,上下5000年,始始终引领着农耕时代文明的发展。</p><p class="ql-block">当铁路和蒸汽机车在这里出现以后,中国近代工业从这里孕育、传播、兴盛。它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从此,中国走向了工业文明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