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裕《重修临桂县治记》赏析

红石山人

<p class="ql-block">包裕文采卓绝,退休后在家乡留下的碑记非常丰富,文章尤其精彩,被收录在县志和四库全书等古籍中,《重修临桂县治记》便是其中的一篇。</p> <p class="ql-block">《重修临桂县治记》是一篇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性的记体散文,既客观记录了县治重修的全过程,又暗含对地方官员的褒扬与民生关怀,是明代 “事功型” 散文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一、内容:以 “重修” 为核心,三层逻辑清晰</p><p class="ql-block">全文围绕 “重修临桂县治” 展开,脉络分明,无冗余笔墨,体现出 “记实” 的核心特质。</p><p class="ql-block">溯源:交代县治的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开篇先梳理临桂县的历史脉络 —— 从汉代的始安县,到吴、唐、宋的建制变迁,再到明朝的 “编户一百二十有九里”,既明确了县治的 “正统性”,也通过 “民讼简直,习俗醇古”“山拔水清,士多秀美” 的描述,铺垫临桂的人文底色,让 “重修” 之举更具历史分量。</p><p class="ql-block">述事:详写重修的动因与细节</p><p class="ql-block">中间部分是全文核心,分两步还原重修过程:先点出重修的必要性:天顺年间吴侯修缮的县治,历经五十余年已 “因风雨倒废”,官员 “听政者不免露居”,既显旧治破败之态,也暗示 “政令所出、教化所关” 的功能危机;</p><p class="ql-block">再细述重修的具体举措:从 “正堂三间”“后堂三间” 的主体建筑,到 “月臺”“甬路”“戒石亭”“日晷图” 的配套设施,再到 “旌善亭”“申明亭”“街坊牌” 的附属建设,甚至精确到 “宽广以间步计,高深以丈尺计,楹栋以架数计”,细节详实,宛如一份 “工程档案”,凸显重修的严谨与周全。</p><p class="ql-block">议理:借重修褒扬贤官与民生理念</p><p class="ql-block">文末跳出 “记工” 的范畴,转入议论:先引用柳宗元 “贤者必兴愚者之废”,点明曾侯重修的 “贤举”;再强调其 “不支公帑,不费民赀,间有不敷,又捐己俸以助” 的廉洁,以及与杨侯、钟侯 “协心赞襄” 的协作;最后以 “悦以使民,民忘其劳” 收尾,将重修之事升华为 “官为民” 的治理理念,让文章兼具 “记事” 与 “劝世” 的双重意义。</p><p class="ql-block">二、手法:记实与抒情交融,语言质朴有力</p><p class="ql-block">作为一篇 “实用型” 散文,包裕并未追求华丽辞藻,而是以 “质朴” 为基,暗藏巧思。</p><p class="ql-block">对比手法凸显价值:通过 “旧治倾圯”(听政露居)与 “新治宏远”(翬翼藻绘、规制深邃)的对比,直观展现重修的成效;再以 “非支公帑、不费民赀” 与常规工程的 “扰民” 对比,突出曾侯的清廉,让褒扬更有说服力。</p><p class="ql-block">语言精准且有温度:描述建筑时用 “墊築林峙,畚鍤雲興”,寥寥八字勾勒出施工的繁忙景象,生动而不浮夸;提及曾侯时,先写其 “顾瞻者久之,叹曰” 的细节,再赞其 “廉明恺悌,多善政”,让官员形象既有 “事功” 的硬气,也有 “为民” 的软情,避免了人物的扁平化。</p><p class="ql-block">结构呼应,首尾圆合:开头言临桂 “士多秀美,代不乏人”,结尾赞曾侯 “贤” 且 “多善政”,暗合 “地灵人杰” 的逻辑;开头提县治 “历代废修不一”,结尾盼 “后之君子能体侯之心而继脩之”,既总结当下,也寄望未来,让文章的格局更显开阔。</p><p class="ql-block">三、价值:不止 “记治”,更是明代地方治理的缩影</p><p class="ql-block">这篇记文的意义,远超对一座县治的记录,而是折射出明代中晚期地方治理的特点:</p><p class="ql-block">它记录了地方行政设施的 “修复逻辑”—— 县治不仅是官员办公场所,更是 “政令所出、教化所关” 的象征,其破败与否直接关系 “肃人心、耸士庶观瞻”,体现了 “官署即治权符号” 的认知;</p><p class="ql-block">它传递了 “贤官治国” 的理想 —— 文中的曾侯,既是 “捐俸助修” 的廉洁代表,也是 “协心赞襄” 的协作典范,包裕通过对他的褒扬,实则倡导了 “不扰民、办实事” 的官员标准,呼应了当时社会对 “良吏” 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重修临桂县治记</p><p class="ql-block">(明)包裕</p><p class="ql-block">邑治在郡城南,本汉始安縣,属零陵。吴分置始安郡,唐析置福禄县,贞观初因附郭桂州总管府,故更名临桂。宋以慕化县省入,国朝因之,编户一百二十有九里。民讼简直,习俗醇古,其山拔水清,士多秀美,如经术登科、膴仕者,代不乏人。气候与江浙类,衣冠与中州同,蔚然为省会一望邑也。</p><p class="ql-block">县之厅堂廨宇,历代废修不一,图志流传,莫知所自。天顺丁丑,知县南海吴侯让以进士宰是邑,见其倾圯,因陋就简,重加修缮,迄今又五十余年矣。正德己巳四月,正厅因年深日久,值风雨倒废,听政者不免露居,甚可慨也夫!</p><p class="ql-block">正德辛未三月,县丞曾侯视篆,顾此废址久之,叹曰:“地方百里,政令所出,教化所关,废敝既甚,将何以肃人心而耸士庶之观瞻?” 乃请于巡抚、藩臬诸上司,以兴废举坠为己任,鸠工庀材。垫筑者林峙,畚锸者云兴,首起正堂三间,上构卷篷,以为听政之处;后堂三间,中构过道,以为燕息之所。前筑月台,中砌甬路,树戒石亭以昭鉴戒,立日晷图以定时刻;鼎建仪门五间、大门六间,与知县正衙前后厅厢。敧者植之,洼者高之,朽者易之,悉加修葺。开广县前街道,门楣改观;左建旌善亭,以甄别淑慝;右建申明亭,祇若旧制。临街坊牌一座,名曰 “桂郡首邑”;左立 “民安”、右立 “物阜” 二坊。宽广以间步计,高深以丈尺计,楹栋以架数计,各若干。材木坚良,瓦墁缜具,规制宏远深邃,翚翼藻绘,视前而有增也。</p><p class="ql-block">经始于是年六月初六日,落成于翌年壬申三月二十一日。事竣,邑之士夫、县丞王纲、举人祝澍、生员白赞辈,过徵予记,将勒诸贞珉,用昭永久。</p><p class="ql-block">窃闻柳宗元有言:“贤者必兴愚者之废,废而复之,必由乎贤,用以利乎人也。” 今县治废弊滋久,侯能作而复之,规划有方,制用有策,不支公帑,不费民资,间有不敷,又捐己俸以助益之,吁!其亦贤矣哉!矧又得主簿泰和杨侯诰、典史钟侯富,相与协心赞襄,以成厥美,所以事易集而功易成也欤?《书》曰:“悦以使民,民忘其劳。” 此之谓也。后之君子能体侯之心而继修之,俾勿坏,则幸矣。</p><p class="ql-block">侯名顺,字安敬,性孝友,为先贤郕国公后,吉之万安人。治邑廉明恺悌,多善政,此其一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