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丽水于我不算陌生,此番应奉化布袋弥勒文化艺术协会之邀再访,行程主要有三桩 —— 召开理事会商议换届工作、赴真宁净寺交流佛教文化、参观丽水市三宝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初见 “三宝博物馆” 之名,我下意识联想到前童古镇的 “三宝”—— 香干、豆腐、油豆腐,暗忖丽水的 “三宝” 或许也是这般烟火滋味。踏入馆中才恍然惊醒:这里的 “三宝” 是龙泉宝剑的锋棱、青田石雕的精微、丽水青瓷的温润,三者所承载的匠人精神与文化分量,着实令人大开眼界。这般以 “三宝” 凝练地域特色的方式,既深刻又易记,也让我暗自思忖:我们奉化的水蜜桃、芋艿头、千层饼等美味不只三宝,能否寻得如丽水三宝般足以承载城市品格与伦理传承的 “精神三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1, 100, 250);">从左至右:沈华耿 徐建存 汪山茗 戴宏蓉</span></p> <p class="ql-block">这座三宝博物馆并非公立,其主人徐建存先生有多重身份 —— 既是执掌中国格瑞斯集团的企业家,也是丽水三宝收藏鉴赏协会会长,更兼任浙江省孝德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青田县孝文化研究会会长。其在三宝馆内特意辟出孝文化专题厅,陈列着以青瓷精雕而成的 “二十四孝图”,那些温润釉色包裹的传统故事,瞬间将我拉入对 “孝” 的当代性思考:“乳姑不怠” 的极致顺从、“恣蚊饱血” 的违背常理、“卧冰求鲤” 的脱离现实,在今日看来已是典型的 “愚孝”。若仍抱着这些与时代脱节的内容宣扬孝道,非但无法唤起共鸣,反而可能让 “孝道” 本身被贴上 “糟粕” 的标签遭人摒弃 —— 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传统伦理传承中必须直面的风险。</p><p class="ql-block">“孝乃德之先,德为人之本”,这句古训早已刻入中国伦理文化的基因。对父母的 “孝”,是道德意识的最初萌芽 —— 这份情感推及长辈,便成 “尊老” 的社会美德;延伸至家庭,便生 “担当” 的责任意识;投射向他人,便育 “仁爱” 的共情情怀。从对至亲的感恩,到对集体的忠诚,再到对社会的友善,“孝” 构成了从个人修养到社会秩序的伦理链条:以孝启蒙道德,以德塑造个体,当无数 “以德为本” 的个体汇聚,家庭和睦、社会友善、国家安定的根基便自然筑牢。</p><p class="ql-block">在信任缺失导致交易成本飙升、人际疏离成为常态的当今社会,孝道的价值更显珍贵。试想,一个对给予自己生命与养育之恩的父母尚且冷漠的人,又如何能获得他人的信任、承担社会的责任?这恰恰印证了孝道在维系社会信任基石中的核心作用 —— 它不是过时的礼教,而是现代社会亟需的 “道德润滑剂”。</p><p class="ql-block">但不可否认,孝道传承在今日正面临双重困境,亟待破局。</p><p class="ql-block">其一,是现代孝道内涵的 “提炼之困”。传统语境中,“父母去世丁忧三年” 是孝;而今日,父母重病时辞职照料算不算 “啃老”?个人事业的追求与照料父母的责任如何平衡?面对有道德污点的父母,子女的孝又该如何安放,才既不违背良知,又不悖于社会公序?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传统家庭结构瓦解、职业体系变革与个体价值觉醒带来的伦理碰撞。唯有给出合乎人性、贴合现实、顺应社会发展的答案,才能提炼出让当代人认同并践行的孝道规范。</p><p class="ql-block">其二,是现代孝道弘道者的 “缺位之惑”。弘道者需兼具两大特质:既要有足够的知名度以凝聚影响力,更要有自身的高洁品格以产生感召力。我想:弥勒思想中 “慈悲包容、和合共生” 的内核,与现代孝道倡导的 “平等感恩、代际互助” 天然契合。若能从弥勒思想中衍生出现代孝道规范,让弥勒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孝道弘道者,或许正是奉化布袋弥勒文化艺术协会践行 “文化惠民、精神济世” 使命的绝佳路径。</p><p class="ql-block">孝道的传承从不是复古,而是在时代土壤中重新扎根。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为这份扎根找到合适的养分与载体 —— 这既是对传统的敬畏,更是对社会的担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写于2025年9月22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15px;">真宁净寺交流佛学留念</span></p>